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议玩黑胶的几个误区 [复制链接]

查看: 130847|回复: 587
1#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2-9-25 20:56:00 发表
第三个谈重盘的硬避震
这也是我自己走过的一个弯路,包括我前期设计的一些唱盘。但硬盘靠重量避震这个理念似乎被很多烧友认可!现在想想其实很可笑,再大的重量,他可以避免自己的震动,但外界传递来的震动却可以更为清晰的传到唱头上!
大家可以自己做个试验,把唱盘皮带拿掉,把唱针放到唱盘上(不要用唱片垫),开大音量,喇叭里就会传来电机的轰鸣声!这个轰鸣声越小、甚至没有的唱盘才是优秀的避震设计!重盘硬避震几乎


SME,BASIS,VPI都是优秀的重盘软避振。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2/10/21 19:14:4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音乐与生活

TOP
2#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2-9-25 20:39:00 发表
第二个讲唱臂抗侧滑的问题,还是经常有烧友说通过调整内侧力来取得两个声道的音量平衡。这个着实误了很多烧友。抗侧滑到底是干是什么用的?仅仅是为了增加旋转式唱臂的循迹力,并稳定唱臂!搭配MM头或许必须,搭配MC头建议直接甩掉。VPI唱臂一开始没有加这套装置弄得到处挨骂,我自己初期设计唱臂也没有加还得反复解释,但换来的依旧是质疑!

其实大家可以仔细想想,抗侧滑各家的装置甚至有些南辕北辙,SME那样的


关于VPI唱臂的侧滑,目前我自己的使用结果是——如果是小于1.5克的范登豪唱头,侧滑可以忽略不计,如果是针压大于1.5克到2克的唱头,不用侧滑,右声道明显偏声,高频不足,非要加了侧滑才能平衡。
音乐与生活

TOP
3#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2-9-26 7:51:00 发表
抛砖引玉,引得众位大师前来讨论,小弟深感恐慌与荣幸。

先继续讨论一下内侧力,其实根据听感调整才是真理!hpstudio 所述个人认为根本上却不是内侧力的问题,而是单点臂的问题,由于很多单点臂可以左右晃动,当唱针入槽后会导致唱臂侧倾,而这种情况随着镇压的增加而增加,因此调整能够左右晃动的单点臂,请用一个水平仪放置于唱臂轴的正上方,调整保证唱臂入槽后还能够精确水平!


蒋兄,我已经用了小水平珠放于唱头盖上方调好静态及运行时的水平,至于轴尖位置是圆的,没法放水平珠,但支撑轴尖的臂板已经调好水平。我目前只玩到这一步,有可能还是不得法,继续琢磨中。
音乐与生活

TOP
4#

原帖由 蒋鹏 于 2012-9-26 8:42:00 发表
ok,这就可以了,只要调整好了运行时的水平就ok。但这样放于唱头壳的情况下会因为水平珠的重量的引起些许误差,水平珠尽量用轻一些的就可以。
我估计兄所说的不加抗侧滑会导致声道不平衡的问题,可能兄是在加有抗侧滑装置的情况下调整好了水平,而去掉抗侧滑装置的时候没有再重新调整水平所致,抗侧滑装置本身就会影响单点臂的左右水平。


是的,加侧滑力同样会影响水平,如果不加侧滑1.8克以上针压,在光面上运行,唱臂会迅速忘内圈跑,要加偏压到缓慢往外运行才会解决右声道失真问题。

但范登豪唱头不加偏压也会往外缓慢运行。
音乐与生活

TOP
5#

杰克兄概括的好,黑胶的东西亲自下厨才知道味道如何,各种搭配,各种现象。
音乐与生活

TOP
6#

不瞒你说,我也给vpi唱臂DIY了抗滑装置,虽然不怎么好看,但很有用。^_^
音乐与生活

TOP
7#

在VPI盘上实验,鱼丝没有皮带的声音有弹性,软绵绵的,皮带用两条的力度好过用一条,但用多了马达的噪音会增加,所以我退而求其次,用一条皮带。
音乐与生活

TOP
8#

我的那款是双过渡轮,与马达成等边三角形,马达和过渡轮装在一个T型架上,与唱盘分别独立,过渡轮之间没法上皮带。后期的VPI是过渡轮是和马达在一起的,可以独立加皮带。
最后编辑hpstudio 最后编辑于 2012-09-26 14:42:05
音乐与生活

TOP
9#

这种打印的规尺最大的难度在于中线如何对准唱臂轴心,当然有这个已经比一张白盘强很多了。
音乐与生活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