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闲话音乐厅内的掌声】 [复制链接]

查看: 2316|回复: 6
1#

liuenhui兄的文字总是浩浩荡荡,令人尊敬。对此问题,可以说大家都是在这种现象中长大的,也曾一直颇多感触,截一则旧文+ 新篇上来:


这个问题和我们的导向手段的不当有关。在导向这些基本规范的方法上缺乏想象力,或者根本没有。对乐章间鼓掌,目前没有见到任何一个既行之有效又体面而事实上十分简单的方法。将这一现象和人的素质挂钩也不合适。很多第一次,第二次,第十次走入音乐厅的人因为无知而非无质。这种现象我也有过。而且这并非国人的专属现象,使劲鼓掌的老外比比皆是。这是一个需要“温柔但坚决且正确诱导”的行为。


我想到美国早期禁止停车的路牌。所有欧洲国家都已经习惯了那个简捷之至的红色标志,并被体面地欧洲人所遵守。到了美国,那个当时似乎远没有欧洲文明的地方,如何教育民众不要乱停车而又不羞辱不“叫嚣”。他们连续竖了三块标志,第一块写着“此地不许停车(No Parking Here Please) ”,第二块写着“我们是认真的(We Mean It)”,第三块写着“你绝对不要想在这里停车!(Don't Even Think of Parking Here!)”


也许这就是美国式教育值得推介的地方。


我把这个典故平行到我们的乐章间鼓掌的现象,随便构想了几句话可以放在每个乐章快结束时打在字幕机上“为了不吵醒邻座的休息,等会儿请不要鼓掌”“我们是认真的”“如果你鼓掌,指挥(演奏家)会过来揍你!”


或者比如用闪光灯的问题“如果你用闪光灯,礼仪小姐会向你扑来”.......

事实上,至少,每次音乐会的节目单可以温柔但坚决的放上乐章的简短介绍,可惜这样的节目单屈指可数。试想一部38个乐章的当代新作,没人听过,那么鼓掌的时机就和小小的印刷品息息相关。


总之,我夸张地认为,鼓掌的问题在中国要得到解决,音乐厅,或主办方有9成的责任和有效性。知道这个传统或者听古典音乐的人只会减少不会增加。所以,这个问题在中国将转为一种适当的必要的提醒。他和普及教育及礼仪没有任何关系。就好像使用电器前先看说明书一样那么简单,自然。

最后,我觉得,当然这个是很容易添乱的问题,万一遇到实在“癫狂”的精彩表演,那么第一乐章结束给予疯狂的掌声是恰当,顺应自然的同时能体现中国人民热情友好的一面。

有空,给主办方和各大音乐厅写信去吧,这是解决此道的唯一方法!
最后编辑darajan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