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果阿巴多、海丁克、普列文、夏依等走了的话...... [复制链接]

查看: 15568|回复: 133
1#

曼弗雷德 在 2005-8-2 0:02:14 发表的内容
兄的文字很顶真。从标点乃至“的、得、地”的使用就能发现兄确实是有识之士!这一点,我和你一样。深夜,我总看一些古文历史,对自身修身养性甚好!



惭愧!与Manfred兄相比,我还是才疏学浅了些,以前从北京觅了一大堆国学著作和《古文观止》线装本,一来准备给儿子一些好的国文教育,一来也充实一下自己(自肘这么些年自己的文化素养已然全盘西化了,实有必要充实咱们老祖宗的浩瀚精深的东西了)。但不知怎么,就是没有重视起来把这件功课做好,与兄相比,实在惭愧。

至于兄台所说的文字、标点用的好象还对付的过去的话,大概是因为平时写得还比较多的缘故,绝非什么“有识之士”,只能说还是严肃有余、跟不上趟吧。

另外,四哥老是说些弄得人心里怪痒痒的蜜语。
分享 转发
TOP
2#

我这里一点也不热啊?权当和朋友们聊一会儿天吧。
这个命题很有趣,才半天的功夫,已经有一大帮子乐友应声了,很成功的命题!轻松而又有些严肃。
TOP
3#

Manfred,你不是说我挺有个性的吗?其实,看了你林林总总地说了一大堆,觉得你也挺有个性的。
你的这个命题,当初,卡拉扬、伯姆去世的时候,也在内心思虑过,过了十几年了,说实话,乐坛再也没有重现上世纪的群星璀璨,再也未出现执乐坛之牛耳的巅峰人物。现经仍健在的这些指挥大师之中,阿巴多几乎就要成为长老级的人物了,他是最符合我鳞选指挥大师标准的了,但那是指他执掌柏林爱乐之前的事业,只是在近几年,阿巴多好像进入了某种羽化登仙的境界,这也就是他为什么在乐坛处于这么显赫地位的原因吧(当然,阿巴多本人还是一贯的为人内敛,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热爱、企望他长寿的原因)。
在阿巴多之后,除了克利斯替安-梯勒曼,所有的人都是乏善可陈的了(不怕拍砖)。只有梯勒曼和高尔基耶夫符合我选择指挥巨匠的标准--同时涉猎歌剧和大型交响乐作品、从歌剧院起家最终向大型乐队作品进军的指挥,历史上,所有的大指挥家都是沿着这条道路走下来的,没有歌剧院的历练,成不了大气候,磨练不出好的乐队控制能力和综合领导才能,不能掌握好大型歌剧的指挥家,怎么都是缺了一只角的指挥家(就像切利比达克,不怕拍砖!!!)。梯勒曼和高尔基耶夫都是这么走上来的,尤其是高尔基耶夫,但他确实对掌握德奥乐队作品和德、意歌剧作品有些不得力,所以还只能看着梯勒曼渐渐向以往的那些老大师所站的云端递升……


呵呵,不拍拍砖。
议论得很热烈,连我也禁不住要说两句。建议设精和固顶!!!
TOP
4#

曼弗雷德 在 2005-8-2 14:01:19 发表的内容
[局部地区。我个人认为不算。
太有个性,而且很少涉足歌剧。听一下他的波西米亚人,我再也不想听他的歌剧录音了。



老兄差矣,伯恩斯坦一生尽管执掌的都是交响乐队,但从他音乐事业的一开始,他就广泛地涉猎了歌剧领域的剧目,上自《奥非欧》、《美迪亚》,下至瓦格纳和普契尼、《璐璐》、《沃采克》,及至生命的最后十年,才渐渐减少了歌剧的指挥,他的解释是为了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作曲之中去,他觉得指挥歌剧太累了。
同时,目前从他留下来的不管是正规的录音还是海盗录音的歌剧演出来说,都是具有极大成就的:《卡门》、《特里斯坦-伊索尔德》、《费德里奥》、《美迪亚》、《梦游女》、《假面舞会》等等无一不是如此。您所说的那个《艺术家的生涯》是我少数几个最推崇的演出之一,这个演出的故事记得我以前在论坛是讲过的。
TOP
5#

有趣!现在话题改为替伯恩斯坦争“领袖”之一日长短了。

纵观二十世纪乐坛,象伯恩斯坦这样的音乐奇才恐怕绝无仅有,和卡拉扬相比,他们两个并不属于同一类型,两个人都可以说是十分全面的指挥家(“全面”并不是什么坏事,要做到象他们这样的“全面”,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所以上天也并未要求卡洛斯-科莱伯也成为卡拉扬那样的人,但无可否认,科莱伯在他的领域,就是卡拉扬也十分敬畏其成就的),但他们的音乐观乃至人生道路、个性都是截然不同的。伯恩斯坦的音乐绝不能用简单的“极端自我”来定义,从某种程度来说,他的两个马勒就是马勒自己的宣言书和直情告白,他的柴科夫斯基就是老柴自己内心的滚滚感情宣泄,他的《英雄》、《贝七》绝不是什么另类演绎,其中具有博大、浩瀚的人文精神在内。就算他的勃拉姆斯和西贝柳斯走得有些远了点,但那也还是见仁见智的演出,总比例如奥曼迪对他们的演绎来得有生命力,他的莫扎特三交响曲,风格之纯正恐怕没有什么争议。他虽然居于新大陆远离欧洲一隅,在新大陆由于其超人的音乐魅力和对上世纪音乐普及所作出的超卓贡献而享有“领袖”地位的话,就是在欧洲音乐的心脏--维也纳,他照样获得了那一帮维也纳绅士的青睐,死心塌地的跟随他那指挥棒向那些德奥音乐大师的作品“蹦极”,DG留下的那些现场录音已经很好地注解了伯恩斯坦在维也纳的峥嵘岁月。实际上,不需要为伯恩斯坦争什么“领袖”之名分,作古的人已经不需要这些了,况且,伯恩斯坦生前就最感冒这些了,他要的是和音乐家、听众之间的那种水乳交融的“朋友”情分,这也就是尽管卡拉扬、索尔弟在世时,他仍然在全世界受众巨多如明星人物一般的原因吧。
TOP
6#

Manfred,喜欢索尔弟《玫瑰骑士》?实话说,我买了这个系列的96Hz/24bit的索尔弟-理查-施特劳斯歌剧全集,很喜欢其中的《阿拉贝拉》、《莎乐美》、《阿里阿得涅的拿索斯》、《没有影子的女人》,就是不喜欢这个《玫瑰骑士》,还是喜欢卡拉扬的两个《玫瑰骑士》还有伯姆的那个。随便说,Decca下了大功夫,重新发行的索尔弟歌剧系列是非常伟大的成就,制作非常高贵典雅,已经全部拿下。
TOP
7#

我现在还关注一位年轻的英国指挥家--丹尼尔-哈丁(Daniel Harding),以他现在的表现和年龄,最具跟梯勒曼挑战的可能。
TOP
8#

年龄是相差不少,但表现并不差多少,假以时日,必是明日之星,现在已经锋芒必露了,记得前年到过北京音乐节,有听过他音乐会的朋友吗?
TOP
9#

曼弗雷德 在 2005-8-5 11:33:41 发表的内容
纯日尔曼血统的人,估计多少有一些这倾向。但是好像他确有此言论。没有核实过。不过从他纯正的施特劳斯演绎来看,有此倾向的可能很大!



不能简单地望文生义,虽然有纯正的日尔曼血统,虽然人们的主观意愿是希望德国出一位象卡拉扬那样的指挥皇帝,但以现在的国际、国内大环境,再要出现一位希特勒式的人物几乎不可能了。梯勒曼是有一些跑题的言论出现过,但从音乐解释上来生意一位指挥家的道德水平以至人生哲学,是肤浅、轻率的。我真诚地希望,梯勒曼能成为又一代的富特文格勒而不是卡拉扬,更不要成为托斯卡尼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