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试盲听不同电源线的结果 [复制链接]

1#

论坛里有多少高手能盲听出不同档次的CD机?
又有多少高手能盲听出同一品牌不同价位的音箱?
能过上面这一关的,请站出来,你已经是不世出的高手中的高手了!
不相信的闭上眼睛试试吧!!!!呵呵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0/1/15 9:47:2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68# 三星带花 的帖子

间隔多少时间盲听,公开测试?
你再加一台CD试试!
只有A和B,而且是天天听,是自己很熟的器材,有能力分辩的一大把。
解释一下,不是我看低天下英雄,是对盲听的科学性有很大怀疑,怀疑它考验的不是人类耳朵和大脑的鉴别力,考验的是主要是大脑对声音的记忆力。
最后编辑乱刀侃翻 最后编辑于 2009-12-28 00:28:20
TOP
3#

通过盲听来否认线材的区别,否认CD机的区别,否认不同档音箱的区别都是没有意义的!

人类的听觉机制我们研究得还远远不够,闭眼听和睁眼听也有很大不同,我们记得住的是声音本身,还是声音带给我们不同程度的愉悦感?我个人相信是后者,而后者却太难量化!
不知道盲人的声音记忆力是否又有不同。
TOP
4#

原帖由 三星带花 于 2009-12-28 0:52:00 发表
原帖由 乱刀侃翻 于 2009-12-28 0:18:00 发表
间隔多少时间盲听,公开测试?
你再加一台CD试试!
只有A和B,而且是天天听,是自己很熟的器材,有能力分辩的一大把。
解释一下,不是我看低天下英雄,是对盲听的科学性有很大怀疑,怀疑它考验的不是人类耳朵和大脑的鉴别力,考验的是主要是大脑对声音的记忆力。

我认为盲听是排除一切心理


盲听并不能排除心理因素干扰,反而正常人闭上双眼潜意识会有天生的恐惧感,更易产生幻觉!
要排除心理因素干扰,最科学的办法是找那些受过训练的间谍或有超强心理素质的体育世界冠军,而且他们还得是音响爱好者!换那些不熟悉斯巴克CD机的人来试,失败的绝对是大多数,特别是在有压力的公开场合测试!
TOP
5#

有一个很高难的盲听测试,就用斯巴克CD机,让朋友随意组合,但不告诉你,比如:
第一次采样频率96;
第二次44.1;
第三次44.1;
第四次96;
第五次44.1;
第六次96;
第七次96。
您再试试成功率有多高。

大概在十年前,我自认为已算得是金耳朵,却被朋友用这样的方法狠狠地玩了一把,生生地让我分不清平时认为有很大区别的超时空线和另一品牌的线,呵呵,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出汗,实在惭愧!
但我现在还是相信线的声音区别很大!
最后编辑乱刀侃翻 最后编辑于 2009-12-28 01:25:59
TOP
6#

原帖由 三星带花 于 2009-12-28 8:40:00 发表
原帖由 乱刀侃翻 于 2009-12-28 1:19:00 发表
生生地让我分不清平时认为有很大区别的超时空线和另一品牌的线,呵呵,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出汗,实在惭愧!
但我现在还是相信线的声音区别很大!

你说法不是矛盾吗,既然你觉得声音区别很大,你为何盲听不出来?别再讨论盲听的科学性了,音乐学院考试、调律师考试都是用盲听的。你相信区别大不大,和你


为什么我的说法会如此矛盾呢?相信很多听力不差的人,真正试验过后都会如此矛盾!
请注意,音乐学院考试、调律师考试的盲听和电源线,CD机音箱的盲听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前者听的是不同频率,后者听的是相同频率!!!
为什么相同频率的声音还是会有不同呢?因为盲听电源线听的是相同的组合频率下,不同的频率的量感分布和相互之间的相位差!
TOP
7#

原帖由 三星带花 于 2009-12-28 21:46:00 发表
原帖由 乱刀侃翻 于 2009-12-28 21:20:00 发表
因为盲听电源线听的是相同的组合频率下,不同的频率的量感分布和相互之间的相位差

好深奥、我4年的电子系白读了...................


这就深奥了吗?我还没有听到任何一台CD机把贝九放成贝五的!
请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声音冷的频率与温暖的频率有什么不同?
在全世界,电子系的博士后也不一定能被HIEND音响厂接受的,马克被一些人认为是HIEND界里最大的神棍,那是因为他在电子学上的造诣并不显赫,大把学术水准远高过他的人,进入HIFI圈最多也只能当他的手下,但他绝非黑社会老大!而他在HIEND界的成就,大多数玩家都是认可的!
TOP
8#

上面那位兄弟,我随便说说,你也别生气,音响这个行当需要的不仅是电学的知识,HIFI需要的是电声学,而HIEND需要的是电声学与人类听觉科学的知识,在这个行业,基本没有什么高科技,要做出好东西,需要的是跨界的边缘学科的整合能力。
TOP
9#

其实基础电子学也能解释大多数音响问题,但是大学教科书帮我们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比如我们通常已经认定线材是理想元件,它的电阻电容电感都是忽略不计的,因为它们在普通测试手段的误差容许值以内!
TOP
10#

盲听的标准都知道啊,有什么问题吗?
只不过对人体的科学实验,往往说明的是人类功能特别是感觉的离散性和不可靠性!
最后编辑乱刀侃翻 最后编辑于 2009-12-28 22:48:13
TOP
11#

原帖由 三星带花 于 2009-12-28 23:16:00 发表
原帖由 乱刀侃翻 于 2009-12-28 22:32:00 发表
其实基础电子学也能解释大多数音响问题,但是大学教科书帮我们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比如我们通常已经认定线材是理想元件,它的电阻电容电感都是忽略不计的,因为它们在普通测试手段的误差容许值以内!

我只知道一根导电性能良好的电源线容感性已经小的几乎仪器都测量不出来了,再经过整流滤波电路,


两根导电性能良好的电源线,几乎仪器都测量不出来的那点容感差别,为什么会对最终的声音产生明显的影响,我想我没这个水平,而中科院测量分析研究所的专家对音响这等而下之的东西也不会有真正的研究兴趣。烧的时间是说明不了问题的,我就算练一辈子,也不可能达到丁俊辉的水平,但我相信人类能做到一杆147。当然,说到底,音响本身就只是玩物,开心就好
最后编辑乱刀侃翻 最后编辑于 2009-12-29 00:02:37
TOP
12#

原帖由 三星带花 于 2009-12-28 23:36:00 发表
原帖由 无胆匪类 于 2009-12-28 23:28:00 发表
如楼上所说,日本的音响器材技术指材是超一流的,但为什么发烧友就不卖账?
听音乐,玩音响,不单纯是技术指标这么简单的!

我只知道我折腾过的一......


呵呵,大家为什么要鄙视你呢?
你说的事例只说明电源线的容感对原子光谱微量元素测量分析仪的工作没有影响啊,这与它价值100万还是1000万没太大关系。
目前全世界没有任何科学家有兴趣去研究一台可以测试声音冷暖的仪器和标准。
TOP
13#

原帖由 三星带花 于 2009-12-29 0:09:00 发表
原帖由 乱刀侃翻 于 2009-12-29 0:01:00 发表
为什么会对最终的声音产生明显的影响

这个还是有很大争议的,并不是结论哦。明显,和盲听不出,二者显然是个矛盾体。


这个矛盾我不回避,所以怀疑盲听试验的主观一方的可靠性。
但我不同意把这种试验结果全部归于心理暗示,我试过很多DIY线,基本都没有太高的成本问题,价钱因素对我心理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TOP
14#

原帖由 星座2号 于 2009-12-30 20:39:00 发表
哈哈,我的一个朋友曾经跟我做过一个试验,我一直认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味道是不同的,而且差别很大,他在我面前摆了10个杯子,分别装着两种可乐,让我品评,结果我只评对了3个,确实有些不可思议,明明两种可乐味道不同,可就是那么怪。。。。。。。


呵呵,我也正想说这个,盲喝两种可乐基本会失误,但明喝时,大家都知道,百事要甜些,可口要清爽些。
其实,关于盲听,我最希望有好事者,搞一个国货与洋货的盲听对比,参加的最好都是洋货死硬派,特别是那些说只有洋货才有音乐味的各大论坛知名大侠,呵呵!呵呵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