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哦,柏林爱乐!(新增试听,12页开始) [复制链接]

查看: 19674|回复: 131
1#

jamespan58 在 2005-11-12 10:36:16 发表的内容
Dufresne 在 2005-11-12 9:30:13 发表的内容
darajan 在 2005-11-12 8:42:00 发表的内容

昨晚被拉特尔在最后关头硬是憋回去的那股强气流,今天终于从喉管出发将出来,今天果然兑现了我的期待!

今天的得分为弦乐 105 分,木管 105分, 打击乐 105 分, 铜管 100 分。

除了圆号略为有一两次音色问题,其余都不可挑剔。

今天也终于见到那个卡拉扬晚年时期熟悉的日本小提手,我说不出的感动,好像时光倒流到80年代,也算是对老卡在天之灵的一种缅怀。由此引发一个问题:目前还有多少乐手是卡拉扬时期留下的。



英雄生涯的最后一两个乐句,圆号似乎有些问题,好像没吹足的感觉,也算是唯一的遗憾吧。
低音提琴声部有几个乐手资格够老,估计是经过卡拉扬时代的。


我也有这样的感觉。但由于是柏林乐团,我当时宁愿相信圆号手们在奏不同的声部。我靠,最后《英雄生涯》时,竟有8把圆号!!!


的确壮观啊!其实开头一段就有8支圆号齐奏的场面,当时我就给震住了。
分享 转发
TOP
2#

曼弗雷德 在 2005-11-12 11:31:06 发表的内容
cartershao 在 2005-11-12 11:23:55 发表的内容
避难所超级难听。


是不是难听到想找避难所?我倒想买一张唱片来试试。


找那套拉特的DVD,应该不难找啊。
就是拉特上任柏林爱乐的第一场,曲目是避难所和马勒第五。还带一张马勒第五的DVD-AUDIO。
TOP
3#

今天好像没见Pahud嘛?还是小弟坐在后面的缘故?
TOP
4#

曼弗雷德 在 2005-11-12 10:18:29 发表的内容
Dufresne 在 2005-11-12 9:17:50 发表的内容
下半场的理查施特劳斯则是乐团的看家曲目。
英雄的生涯作品本身一般,但没想到拉特和柏林爱乐能把它演的如此之棒,到了最后甚至有了升华的感觉,可不可以这么:昨晚的演奏比作品本身更伟大。


难道真的是演奏盖过了作品的本身?我很惊诧会是这样。一部一般的作品也会让对它觉得很一般的人感受到升华?


只能用伟大的演奏来解释了,昨晚的感受是前所未有的。
TOP
5#

cartershao 在 2005-11-12 11:23:55 发表的内容
Dufresne 在 2005-11-12 9:17:50 发表的内容
jamespan58 在 2005-11-12 0:36:54 发表的内容
本来以为没戏了,没想到下午接到一朋友电话:600元一张票,要伐。想想还是去吧,倒不是不心疼这600元。如果有4000元的,我还真上了。对中国的爱乐者来说一辈子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还不好好痛快一把?事实证明600元的位子不怎么样。如果拉特尔正前方是12点的话,我就坐在10点钟的方位,能好吗?
先是海顿的D大调第86交响乐,这部作品我以前从没听过。音乐响起我就被那绵密而又松驰的弦乐深深打动,感觉这弦乐象一阵一阵的气浪向你扑来,舒服极了。演这部作品时乐队编制很小,小提琴大概不到20把,低音大提琴只用了三把,各个声部非常清晰。接下来的是阿迪的一部大型管弦乐,之前我连这位作曲家的名字都没听到过。包括最后理查·斯特劳斯的《英雄生涯》都不是我所喜欢或常听的作品。如果换成昨晚的曲目,我宁愿加钱。


我倒觉得第二天的曲目安排更富深意,海顿来自18世纪,避难所则是21世纪的崭新作品,下半场的理查施特劳斯则是乐团的看家曲目。
英雄的生涯作品本身一般,但没想到拉特和柏林爱乐能把它演的如此之棒,到了最后甚至有了升华的感觉,可不可以这么:昨晚的演奏比作品本身更伟大。
们和Ades都是幸运的,如果不是柏林爱乐,还能有谁敢在中国上演这样一部现代作品。

避难所超级难听。

呵呵,这样的作品当然谈不上好听。反正我听的惊心动魄,直到拉特的收束手势出来,才有松了口气的感觉。
TOP
6#

Ades的避难所很high啊!
TOP
7#

lqdxy 在 2005-11-12 19:03:07 发表的内容
刚才看了上海电视台《新闻报道》,说在第一曲海顿86交响曲第二乐章结束时由于有很多观众进场,拉特尔无奈地放下指挥棒,停演达2分钟之久!事后记者采访工作人员时,她们的理由很充分,因为剧院规定只有在一曲结束时才能放迟到的观众进场,而判断一曲是否结束的标准就是观众是否鼓掌,正是由于在第二乐章结束时有很多观众的掌声,她们便以为一曲终了,所以才放那些迟到的观众进场,工作人员并没有错!


工作人员居然是以观众的掌声来判断曲子是否结束,东艺的管理需要提高啊!
TOP
8#

jamespan58 在 2005-11-12 0:36:54 发表的内容
本来以为没戏了,没想到下午接到一朋友电话:600元一张票,要伐。想想还是去吧,倒不是不心疼这600元。如果有4000元的,我还真上了。对中国的爱乐者来说一辈子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还不好好痛快一把?事实证明600元的位子不怎么样。如果拉特尔正前方是12点的话,我就坐在10点钟的方位,能好吗?
先是海顿的D大调第86交响乐,这部作品我以前从没听过。音乐响起我就被那绵密而又松驰的弦乐深深打动,感觉这弦乐象一阵一阵的气浪向你扑来,舒服极了。演这部作品时乐队编制很小,小提琴大概不到20把,低音大提琴只用了三把,各个声部非常清晰。接下来的是阿迪的一部大型管弦乐,之前我连这位作曲家的名字都没听到过。包括最后理查·斯特劳斯的《英雄生涯》都不是我所喜欢或常听的作品。如果换成昨晚的曲目,我宁愿加钱。


我倒觉得第二天的曲目安排更富深意,海顿来自18世纪,避难所则是21世纪的崭新作品,下半场的理查施特劳斯则是乐团的看家曲目。
英雄的生涯作品本身一般,但没想到拉特和柏林爱乐能把它演的如此之棒,到了最后甚至有了升华的感觉,可不可以这么:昨晚的演奏比作品本身更伟大。
们和Ades都是幸运的,如果不是柏林爱乐,还能有谁敢在中国上演这样一部现代作品。
最后编辑Dufresne
TOP
9#

darajan 在 2005-11-12 8:42:00 发表的内容

昨晚被拉特尔在最后关头硬是憋回去的那股强气流,今天终于从喉管出发将出来,今天果然兑现了我的期待!

今天的得分为弦乐 105 分,木管 105分, 打击乐 105 分, 铜管 100 分。

除了圆号略为有一两次音色问题,其余都不可挑剔。

今天也终于见到那个卡拉扬晚年时期熟悉的日本小提手,我说不出的感动,好像时光倒流到80年代,也算是对老卡在天之灵的一种缅怀。由此引发一个问题:目前还有多少乐手是卡拉扬时期留下的。



英雄生涯的最后一两个乐句,圆号似乎有些问题,好像没吹足的感觉,也算是唯一的遗憾吧。
低音提琴声部有几个乐手资格够老,估计是经过卡拉扬时代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