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dic
- 论坛博士后
- 19720110
- 1223
- 1303
- 2005-08-31
|
Nordic论坛博士后
3#
t
T
发表于 2005-11-10 10:34
|显示全部
Metamorphosen 在 2005-11-10 6:45:52 发表的内容 余生也晚,开塞更晚。十几、二十年下来,就跟婴儿学步,完全靠的是水滴石穿、慢知慢觉。儿时,放学回家捧着收音机几到睡觉(家中的唯一的收音机成了我的私有,弟弟根本挨不到边,现在想来,自私自利),《瑶族舞曲》、《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名曲成了那时的最爱,而且有一个习惯,竭尽所能,用简谱记下每一条旋律……以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上广的音乐节目中,慢慢出现了古典音乐节目,现在还记得科茨《静静的湖泊》的旋律、托斯蒂的《小夜曲》……再后来就是83年在市府礼堂的《英雄》,高一的孩子就这样懵懂之中浸淫入了那个缪斯女神,整个高中并没有兢兢业业于学业,从那时起,每天的主要精力被音乐侵占了。大一起,开始买LP,一直持续到上班第一年开始买CD,听歌剧也就是从那时起的头…… 最初喜欢的并不是贝多芬和瓦格纳什么的,而是莫扎特,在今天,浅薄地不怎么感兴趣于莫扎特了,唯一觉得《降B大调第27钢协》和《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C大调竖琴、长笛协奏曲》是天籁之音,对他的四大歌剧搜罗广泛,大学时还不知天高地厚地写了一篇撰文记述了莫扎特1891年的创作历程…… 在听了瓦尔特的那个报纸版《田园》后,对这部作品肃然起敬,直至今天,还是认为贝多芬绝非凡人,实乃乐界仙宿下凡…… 有十年光景,不喜欢勃拉姆斯,直到有一天,听了马友友/斯特恩/奥曼迪的《二重协奏曲》,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那时还自以为是地认为磁带的开头一小节在制作时被切掉了,跑到中图找老陈老头要求换一盒,回家一听,还是这样,以后有了总谱,慢慢才知道,勃拉姆斯确实是这样写的……渐渐,勃拉姆斯成了我最喜爱的作曲家,爱屋及屋,鲁宾斯坦也成了我最喜欢的勃拉姆斯演奏家…… 马勒和瓦格纳要到十年前吧,但从来没有把什么《指环》和《莎乐美》当作什么神圣高洁之祭礼,不才地写了《M四群英会》,但无量写什么《指环》听感、观感…… 但凡听了歌剧,就不能不听卡拉斯,但象我这样条件有限,自以为对卡拉斯已经引为心交了……但从不偏废,苔巴尔第、萨瑟兰、卡筏耶照样接受、爱不释手…… 十年前以为对富特痴迷,现在知道有人于我更甚,不好意思在富特专家面前再谈富特…… 直到今天还是反感那个切利,万分之一只买过一张正价片…… 卡拉扬倒并不是入门师傅,但对卡拉扬十分清醒、敬佩,其歌剧唱片已经搜罗殆尽了,我也一向号召有能力者这样做…… 本来默默无闻,埋头听音乐,不知哪一天,发现了有一个南风,十几年来的音乐感受开始示人,没想到,那个南风店太破,不禁猪肉爱好者等大侠折腾,黄了…… 在后来,到了168,神经搭住,乱发强帖,一年到了,眼见上了千帖,灯干油尽,只能拜拜,回归自我,老老实实地回归缪斯女神那片失去的乐园…… |
莫非您是1060/致音乐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