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也算现场——具有参考价值的听音感受 [复制链接]

查看: 6581|回复: 52
1#

胡敏强 在 2006-5-1 23:37:34 发表的内容
发烧友本来就是苦中作乐的朋友,不然也不会有含着眼泪(被文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所打动)却高兴(感觉到不断调整的系统在重播文艺作品的录音时声音表现是恰当的、准确的)情况了。



哈哈,能乐得泪花直掉,那是一种幸福和境界.

太多的时候和过程,更多人还是心里明白想要什么,想乐一下,但限于各种条件(米,房间,有限的可以听到的,可供搭配比较的器材),出来的效果还是遗憾多于满意.正所谓"吾眼有神,吾腕有鬼".此其苦也.
分享 转发
TOP
2#

胡敏强 在 2006-5-1 22:12:08 发表的内容
有两种难:
1,不能理解发烧的真正内涵,所以感觉难。
2,能够理解,但是由于某些原因难接受。


这些理论的阐述,理解和接受都不难,应该很少有争议的.比较难的是真正较好的落到实处,取得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或接近.

音响的乐趣和现场的乐趣,严格考究起来,终极意义与追求还是有很多不一致的.不宜过于等化.可以互资借鉴,但不用绝对模仿.不然镜花水月,缘木求鱼,终是苦趣多于乐趣.
TOP
3#

知易行难,说易做难.
TOP
4#

胡敏强 在 2006-5-2 0:05:43 发表的内容
发烧的乐趣在哪里。
个人感觉还不是简单的钱不钱,器材多与少的问题。关键是个人对文艺作品的在声音表达上的艺术感悟性,以及对电子技术的相关把握性,两方面相互作用后的结果的感受上。这些是用钱买不来的。如果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器材多也会使自己不知所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如果了解、把握了某种“窍门”,可能还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太多的器材也是无意义的浪费。



观察生活,聆听自然,实际上每个有心的发烧友每天都在有意无意地比较,借鉴,思考的.没有人是与自然界的声音隔绝或能拒绝的.只是大家觉得这是太正常与自然的事,不用提出来专门说明而已.正如我们晚上发烧之前要先吃饭一样.

艺术的感悟与现场听一场佛事活动也没什么关系,这种现场只是给你提供一个现场的实例而已.个人对文艺作品的在声音表达上的艺术感悟性,是一个长期的,多变的思考和寻觅过程,功夫在诗外,在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主观意识和追求上.比如有的人天天在做佛事,他只是当职业在做,根本不觉得着和艺术感悟和什么关系.

器材多了未必有什么大用,但秀才三年不出门,只反复听某一范围之内的器材,觉得自己对器材和发烧的了解和认识已经足够,自我得出,认可和满足于自己想出来的"窍门",那是一种乐趣.至于那"窍门"只是一种自我心理感受,还是的确有普遍借鉴意义的规则(比如刘汉盛的"音响20要"),那还得拿出来,实实在在地接受大家的批评和检验.
TOP
5#

剑龙 在 2006-5-2 16:24:06 发表的内容
疑惑的问题:
    才到168不久,潜水了一段时间
有个问题很疑惑
很多朋友都说要多听现场,现场可以让我们得到现实的听感。
我想提出的问题是,现场有很多种形式,音乐厅、录音室、体育馆、露天舞台等。
那么各种的现场都有不同的表现
音乐厅---------个人认为是一台很大很发烧的器材,记得广州星海音乐厅落成后有媒体报道过,主厅当时的调音就是购入了一把巨大的管风琴挂在天花上作调音用,香港的某大发烧友也参加了调试,那么经过如此调整的现场会是真实的现场吗?有调整必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试问星海音乐厅里面的小提琴和在星海音乐厅外面草坪上的现场一样吗?连现场都要调音,那我们听现场会不会假?
再有一个小故事很令我有以上的启发
去年到广西来宾拜访视频烧友weiyu88888 兄、zhyu2602 兄,
午饭后路过一广场
一露天舞台上的一对破旧专业箱
发出了非常HIFI的鼓声
"呵!什么箱、什么功放,这么牛"
边走边赞
随着视角的改变
看到"破箱"后面有两人在打真鼓.

这种鼓声是没有什么堂音等等的鼓声,因为是空旷的露天,而脑的记忆只是和孩时春节、端午节时舞狮的鼓声作对比而得到。
那么回过头来,比如我们在星海音乐厅里听了×××的小提琴或钢琴,回到家中在自己的系统中找回之前的感觉,我想很难,一是不是现场录音,二是重播的器材在不同的工程师调较下有了不同的变化。
我们去追求的HIFI是否上了商家的当。
很多所谓的发烧录音,是否有录音师或监制的个人偏好在里面?那我们怎么去重现他们的偏好,我们又怎么知到他们加了什么减了什么?我们有条件去听录音的现场吗?
所以今天变得对HIFI产生了怀疑,真的值得我们去花如此多的米去升级吗?(花时间我花得起,因为是无米之人,有的是时间)。

玩HIFI是玩什么,器材或是让音乐感动自己?
我听老鹰乐队的CD远没有看DVD来得投入,记得第一次将老鹰乐队DVD放入DVD机打出100寸的大画面时,感染力扑面而来,从来没有如此感动过,抓起电话即和朋友分享感受,而我的视频系统除了100寸的大画面外,其余的都是低低档的器材。

玩视频有很多可作测试用的标准软件给你去调整,如对比、亮度比例不同理,测试软件的测试图上的表现是会有变化的。那么HIFI用什么标准去衡量。

我晕了,到底怎么玩HIFI。
由于晕了又晕,表达都有点乱了,请大家解救解救。





真正有深度,有自省意识,接触到实际的思考.赞一个!
TOP
6#

胡敏强 在 2006-5-2 18:33:59 发表的内容

李强:

呵呵!老毛病又犯了。
不管听什么现场,主要是对准确的音质音色的把握上形成正确的感受,帮助自己对系统的调整,不至于让人耳的主观性出来干扰,以至于使得系统不平衡,就难以准确表达声音在表现文艺作品时的艺术魅力。
至于对文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的感受问题,那就跟个人的文化修养有相当大的关系了,话题有得谈了。
我感觉发烧友在电子知识,甚至电子技术上应该具备一些响应的水平,以便正确把握器材,合理调整器材甚至房间;同时也要多多熟悉一些文艺样式、特点,多多了解一些文化和社会背景与文艺作品的相互关系,从而能够正确欣赏这些作品。两方面的结合,会使自己的发烧感受有新的突破。这跟什么秀才不秀才好象没有什么关系。





胡敏强同志,请注意不要气急败坏,口不择言.如果你在此站的网名叫东太湖,我不会叫你胡敏强的.网络上讨论问题,还是要讲规矩的.如果你不懂,现向你郑重指出.如果还不注意,那我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下对你的逻辑混乱和互相矛盾之处,作一简单指出,请自我反思:

"不管听什么现场,主要是对准确的音质音色的把握上形成正确的感受,帮助自己对系统的调整,不至于让人耳的主观性出来干扰,以至于使得系统不平衡,就难以准确表达声音在表现文艺作品时的艺术魅力。"

请问听现场,形成感受,对系统调整,不都是人(人耳)的主观能动性在起作用?离开了人的主观感受,思考和相应的调整,以上三点不是一句空话或不可能的事情?你做以上事情是拿了个机器纯客观的测试,抄录,照教条照做.自己的主观性不起任何作用?那你写这个帖子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说明一下:我听了现场了,我觉得我的音响系统很象现场,所以我的调整和系统是正确的.说实话,这一切不过是你自己出题,自己回答,自我评分,自我宣布.全部都是你的主观性在起作用.所以,你整个的推证过程没有任何意义,也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最后编辑johnleeh
TOP
7#

胡敏强 在 2006-5-2 22:36:06 发表的内容
哈哈!老毛病还犯大了,又在想当然地给别人磕帽子了,看来你如果在文化大革命一定是好人才了。既然你认为说明不了问题,哪何必又要来“说明”呢?我又没有邀请你来讨论什么叫音响与音乐话题,你又何必自作多情,多此一举。难道这些感受就是你从那些另外的“范围”里的音响里听出的。


公共论坛不是你自己召开的成果发布会,可以指定自己想要的人才能参加讨论,其他人概莫入内.如果愿意上来说,就要有听到不同意见的雅量.

谈不上扣帽子(如果你认为是,请指出我给你扣的是什么帽子).只是有感于太多的发烧友,过于主观,过于自满,以至于连基本的逻辑关系都不顾,而产生的一点感想而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