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风樯阵马 沉着痛快(老凌的作品1号前级听感) [复制链接]

1#

哈哈,精彩!
分享 转发
TOP
2#

有网友问:请教作品一号跟二十周年前级之间是啥关系?


我来解释一下:作品一号是老凌个人做的一个作品,到目前只有一台,发给我们这些朋友欣赏交流的,非卖品.
20周年是老凌的厂里生产的产品,有得卖.

据老凌说,两者其基本电路是一样的,但作品一号是不妥协的,20周年应该考虑到量产和成本,还是有所妥协的.
TOP
3#

原帖由 徕卡 于 2011-1-21 12:47:00 发表
花鸟又要出M6?


准备享齐人之福!
TOP
4#

帮蒋马克上个图.
DSC_0344.JPG (, 下载次数:12)

jpg(2011/1/21 15:24:33 上传)

DSC_0344.JPG

TOP
5#

salon箱子
DSC_036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1/21 15:36:29 上传)

DSC_0363.JPG

TOP
6#

本地烧友龙城佳人兄对作品一号二号的器评:

  该3分体是我听过新德克功放中最好声的了,它甚至超过了20周年系列的那套,音色的走向还是一贯凌总所调校的风格,但比以往的声音更有神韵。
    高音还是那般的绵密,但绵密中比以往的新德克的高端产品更多了份合适的贵气,这种贵气是我以前在上海和广州音展上听到的几十W的进口胆机上发出来的,亦就是说在该机上我听出了很好的胆味,我仔细看了该3分体机,奇怪的是上上下下没用一颗胆管呀。有贵气的机器我听过很多,但要做出合适的贵气那是很考验调试者的水平的。显然,该机的作者不但是位电气工程师,更是位有很高欣赏艺术水平的音乐爱好者。
    中音还是那般厚暖,但厚暖中比以往的新德克的高端产品更多了份合适的韧度,中音要做的丰满,有血有肉,不空洞,好多厂家已经做到了,但要做到这般游刃有余,我真的没听到几家,当小丫放了人声碟时,我个人认为这种碟片已不是所谓的“口水碟”
了,演唱者的功力已明显提高了一成,情感上亦从“要我唱歌”变成了“我爱唱歌”。
    低音还是那般宽松,但宽松中比以往的新德克的高端产品更多了份合适的陈稳大气,小丫放了雨果的“梁祝”,和DG的穆特,老柴小协,听来碟里的低音很对我的胃口,良好的低频在不该有的时后绝不会出现,在音乐主题里该有的时候要么默默的衬托气氛,要么如暴风骤雨般,毫不吝啬的涌现出来,杀人于无行之中,让人震憾,从表达音乐作品的准确性来说,这一点,该机做到了。
    从音箱中传来的音乐是美的,它美的那么优雅,大气,从容,稳健。
        她美的甚至有些——孤傲和寂寞。
TOP
7#

重温一下龙城兄的另一篇好贴:

天是冷的,而我们的心是暖的。——聆听凌君彦先生个人作品组合有感(作者:龙城佳人)

前几日,应几位烧友:胡敏强 ,李兄,小宋,老江,许老师相约,又一次到本地惠威试音室,再次聆听了凌先生的作品组和,三分体功放推提琴箱,听了几小时后,有感而发,在此坛上和广大烧友作些交流和探讨。

我去早了些,在他们还没到试音室前,我在小丫老板的碟架上,随手取了几张碟试试音,都是烧友常听的西方古典录音。

有烧友说这套组合没高没低,乍一听,还很不习惯,我的看法恰恰想反,这套组合表达的韵味给我很深的印象。

在播放弦乐时,感觉在乐器上抹上了湿润的光泽。让小提琴的音色不再尖锐和干燥;在听铜管时,也会让铜管发出更耀眼的灿烂金黄;听钢琴时,钢琴的音粒更清晰,更有重量感。提琴箱的音乐宣泄,竟是充满了不可思议的能量和细节,自然而流畅,比以往新德克的高端产品更多了份:舒展!是的,有一种让我要旁无若人,要躺下来伸个懒腰,全身心放松的听音乐的舒展!!!

平心而论,这套器材有高贵而典雅的气质,能生动和准确表达音乐作品的本质和艺术无价的深切意义。

我真的有一种被这套组和所摄服的震憾!!!!!

若不是我亲耳听过,那一定无法相信这套器材的泛音结构和现场音乐是如此的神似,高频的活泼和伸展,以及可以把试音室上天花板慢慢拉下来的延伸,使得残响在音场中飞奔之余,又多了一份空气弥漫飘动的快感;它的泛音是如此迷人。

我记得有本书上写到:“人类在100万年前就会使用特定的语言进行沟通了,而HIFI音响的重播却只有60年的历史;所以,人的声音可以视为声音的基础,亦是音响调校的最佳标准”。

当几位烧友来后,许老师就试放了童丽的人声碟。大家听了后,反响很大,一致认为口型收的恰到好处,不像有的系统播放童丽时,血盆大口可以一口气吃下一个三鲜美食城的全肉大包似的;而且有媚而无底气,是一种病态的美;现在的组合播放童丽:真情;抚媚;娇艳;感性。

接下来,胡敏强又试放了几张他爱听的雨果民乐碟,大多是国内有名的民乐交响乐团演奏的,让我大吃一惊的是民乐亦有很大的动态反应呀,其犀利;火辣;劲爆的乐感丝毫不输给老外的管弦乐,定位,声场,规模感,舞台的活声感。已完全没有音箱声了;就只剩下美好的音乐了,雨果的单点录音的魅力果然名不虚传。让在场的所有人感觉到了民乐的意境之美。

就这样,大家边听边交流,气氛是美好而和谐的。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从音箱中传来的音乐是美美的。

外面的天是冷冷的,而我们爱乐者的心是暖暖的。

再次向该组合的作者致以深深的敬意。
TOP
8#

小宋那篇也写得好,一下子找不到了.

常州发烧友,个个是文人啊.
TOP
9#

找到了小宋的这篇帖子

约翰兄,我想你一直在寻找,寻找着一种精神,她不着边际,可有时却就围绕在你身边。。。

    世界上一些美好的事物都是在当时那个年代不被人熟悉和关注,正如巴赫、马勒、勃拉姆斯的音乐和他们的精神,都是要靠后人去发掘,去理解,去津津乐道。。。

    音乐何尝不是精神最好的表达,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有时异常封闭,不许别人走进自己的空间,但有时又想和别人热烈的交流,这是也我听音乐的时候斗争最激烈的地方。

    凌总的这套器材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非常贴近现场,一个不是非常庞大的音乐厅,听者坐在里舞台大概10-15排的样子,舞台上的音乐家们演奏着美妙的音乐,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平衡,每个声部都不会特别突兀,特别是听巴洛克音乐,甚是喜欢。虽然我们听到的录音大多都是后期加工处理过的,但是器材已经很好的把他们还原成现场的情形。

    我由于工作的原因,需要经常出差,因此也有幸去了各地的音乐厅享受音乐,其实现场音乐并不是非常HIFI,尤其是高低音,倘若坐在后排,那就更谈不上HIFI性了,但是你还是能真正切切感受到音乐所来带的感染力,沁人心扉,回味无穷,每当音乐想起,心中无任何杂念,抛开一切烦恼,打开自己的内心,声音细到深处,也会让你听得清清楚楚,当大动态来时,狂风暴雨,排山倒海,任何音响都无法完全演绎出来。每部作品都有她的思想和精神,此时此刻你会感觉自己仿佛在和她牵手,和她拥抱,和她一起愤怒,和她一起欢乐。

    平时我也经常上这来查查资料,看看您和胡大师的帖子,觉得很有趣,很愿意鲜明的表达对音乐的看法。我也关注到了你们在前面多次提到听了这套器材后有了对音乐更多的感受和认识,我这个非常理解,她使你们仿佛又回到了现场和音乐亲密接触,感受到了那种难以忘怀的气息,音箱外表是否好看,声音是否HIFI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TOP
10#

上午到听音房去听了一阵,声音差距和蒋马克那里现在的声音差距太大了,没法听啊.伤心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