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的录音师棒得很!!! [复制链接]

查看: 19801|回复: 82
1#

我不听口水歌和民乐之类的,这方面中国录音师如何不做评论,但仅就古典而言还差得很远。交响乐和歌剧就甭提了,中国录音师估计也没什么机会去录制,数量不多的独奏和室内乐也没一张可以和环球这样的大公司相提并论的。随便举个例子,像大家都很熟悉的EMI出的薛伟小提琴专辑《爱的致意》,就出自中国录音师之手,也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其实音响属性方面也不错,就是听感上不好,话筒太近,都是直达声,缺乏必要的混响,貌似高分析力的声音锋利的像刀片,燥,不耐听。就像白开水,没味道。我想这主要是文化和审美的问题。LPD可以举一个好录音的例子,俺也去开开耳。
分享 转发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2#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09-6-24 18:47:00 发表
录音是个好玩东西,一般人玩不起。

但是通过玩音响,会觉察到CD片的制作为了迁就普通家用音响器材而对声音做了很大的修饰,使得高质量的录音变得不“HI-FI”了。

中国很多CD片制作人不太会玩“修饰”,所以声音比较原生态,其实更HI-FI。

随着音响技术的进步,录音--软件的“修饰”将会越来越少。  

这样理解HI-FI大错特错,原生态仅仅相当于原材料,不经过加工没任何意义。就像现场演奏如果在广场和体育场应该是最原生态的,但几乎也是最难听的。世界著名的音乐厅其实就是由建筑材料、几何形状设计和延迟混响等进行修饰的过程,所以维也纳金色大厅和阿姆斯特丹音乐厅才会有不同的音色,你难道能说一个声音真实而另一个不真实?优秀的录音大师其实就是看他们在“修饰”方面的造诣,这包括前期的话筒摆位和后期的混音处理。但老浦东有半句话说对了,就是中国很多CD片制作人不太会玩“修饰”,所以声音比较原生态,但离HI-FI的门槛还远着呢。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