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sxxuejun 于 2009-4-6 12:12:00 发表 支持你!!!短暂的音乐进校园对学生的一生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有总比没有好啊,但愿能像李岚清总理那样用行动支撑着音乐艺术的欣赏普及。 |
其实真正的音乐教育与审美志趣的培养是在中小学包括学龄前阶段,君不见现在有多少学者和研究生都在研究奥尔夫、柯达伊儿童音乐教育法以及铃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法,在学术论文中也有一些可圈可点的成果和教学实验范例。但真正回到实际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由于软硬件、师资的不平衡以及学校对音乐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原因,这些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和采用程度低的可怜!所设计的那些吸引人的课例更像是美好的空中楼阁。
在中小学新课程标准里对音乐课各个在学生成长的各个时期的课程内容与教学侧重面都有明确的要求,而且要求高中必须开设音乐课以及一些专项的技术学习以作为审美体验的重要实践部分,但实际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我每学期在第一节《音乐鉴赏》课上都会作一个简单的调查,总体情况是这样的。在我所在的211重点大学的大一学生里,高中时学校有开设音乐课、有真正上过音乐课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3,识五线谱或简谱的学生大约占总人数的1/30(五线谱1/40不到)。这些应该在中小学逐步完成的教学过程在大学时却要重新作普及和补课。不能不说是中国音乐教育界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