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声音瘦不是细腻 [复制链接]

查看: 12227|回复: 53
1#

原帖由 沈摄影师 于 2009-2-19 12:46:00 发表
很多烧友觉得某个功放声音很细腻,其实这个是理解上的误区,很多功放其实是清瘦,或者说干瘦,瘦了往往给人细腻的错觉,密度感和厚度都没有,瘦相对线条感就好,瘦不是细腻,声音厚实不等于粗。真实乐器的声音密度感很大,也很厚实。细腻的声音其实是包含了2个概念:高解析力和高层次感,高解析力代表了巨大的信息量和弱音再现,高层次感是细节弱音的透明度和清晰度,有没有和其他频率的弱音信号产生互调失真,概括为对细节再现的


  就我认识的朋友中好像还没有哪位认为声音瘦就等于细腻的。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2/25 23:35:5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沈摄影师 于 2009-2-19 12:46:00 发表
  真实乐器的声音密度感很大,也很厚实。
细腻的声音其实是包含了2个概念:高解析力和高层次感,高解析力代表了巨大的信息量和弱音再现,高层次感是细节弱音的透明度和清晰度,有没有和其他频率的弱音信号产生互调失真,概括为对细节再现的

  真实乐器的声音确实密度感很强,但不一定很厚实!密度不完全等于厚实。
  而细腻度主要所指的是声音的质感。主要取决与松润度与密度比例关系。并非高解析力和高层次感就一定代表细腻。如果那样的话,spendor、naim之流的连细腻都算不上了!
TOP
3#

原帖由 胡敏强 于 2009-2-19 13:58:00 发表
音响声音的厚其实与真实乐器的厚是不同的概念。音响很难做到真实的平衡的厚。音乐现场的质感和旋律感是音响永远无法达至的境地。但是音响器材和系统,包括最初的录音,可以努力朝着现场的目标努力。努力的过程也是玩音响的动力和乐趣。
[color=

先搞清楚所谓“现场”的概念吧!是专指近场监听?还是音乐厅演出,或者沙龙演出?搞音乐专业或者录音专业的朋友,或者常进录音棚或琴房又聆听过音乐厅的朋友应该都清楚,在这些场合乐器和人声的音色和质感都不尽相同。甚至在管弦乐队中和在台下聆听的声音质感和音色都会有不小差别。根本不能一概而论!
TOP
4#

原帖由 沈摄影师 于 2009-2-19 20:4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残剑831 于 2009-2-19 19:4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沈摄影师 于 2009-2-19 12:46:00 发表
嘿嘿,SPENDOR细腻度只能算一般,其实他的高频很瘦,密度感相当不好,不要忘记高频也是有厚度的。NAIM还马马乎乎,大多数英国喇叭和器材都是瘦(ATC 除外),被人误解为细腻。  

   同意spendor的密度感很一般,“不要忘记高频也是有厚度的”这句话不太苟同。好的高频是有出色的密度和韧性,但密度绝不等于厚度。呵呵
TOP
5#

原帖由 沈摄影师 于 2009-2-19 20:4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残剑831 于 2009-2-19 19:23: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沈摄影师 于 2009-2-19 12:46:00 发表
就我认识的朋友里都把清瘦的声音理解为细腻,特别是高频。高频也是有厚度的。

清瘦的高频是缺乏密度和良好质感的表现。
TOP
6#

原帖由 老邹 于 2009-2-19 22:51:00 发表
对音乐和乐器熟悉就能正确判断音响器材是否存在缺陷。

这还不够哦,我认为最好还要对不同听音环境的具体效果有一定的了解。
TOP
7#

原帖由 永号 于 2009-2-22 22:31:00 发表
----------
瘦是形体;细腻是质地。
好比王菲形体比蔡琴瘦;杉木质地比花梨粗。

  赞同老兄的理解,细腻和粗粝都是针对质感而言的。再比如音色和音质,虽然相互有影响和关联,但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不少发烧友容易将其混为一谈来表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