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记得索尔蒂逝世时,有位乐评曾评价道:“索尔蒂只是位‘成功’的匈牙利指挥家,真正‘伟大’的匈牙利指挥大师是莱纳和弗里乔伊”。此话对索尔蒂迷来说可能觉得逆耳,但若撇开知名度等音乐以外的因素,单就艺术而论,笔者就十分认同这位乐评的观点。莱纳不用多说了,弗里乔伊在乐迷中则是个不常被提起的名字。弗氏若非如此短寿(49岁),他的成就及名望也决不会在莱纳之下,要知道,当时他执掌的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在德国的“人气”已直逼柏林爱乐,而49岁才是指挥家开始起步迈向事业顶峰的年龄啊!
弗里乔伊五六十年代在DG公司留下了不少录音,奈何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是“发烧天碟”,没办法),其实他的巴托克、德沃夏克、贝多芬乃至莫扎特都是极棒的演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莫扎特,因为东欧及苏俄的斯拉夫族系音乐家中,杰出的莫扎特演绎者极少,而弗氏的莫扎特录音,“大”如歌剧《魔笛》,“小”如为哈斯姬儿协奏的钢协,都体现出弗氏是极出色的莫扎特代言人。
DG“大师原版”系列里翻出了弗里乔伊的一个代表录音:柯达依作品集,包括最著名的三首管弦乐作品《哈利·扬洛斯》组曲、《加兰特舞曲》和《马洛切克舞曲》,还有一首录音版本极少的合唱曲《匈牙利诗篇》。柯达依的作品有着最浓厚的匈牙利民族色彩,弗里乔伊不但同是匈牙利人,更是柯达依在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任教时的学生,他演绎柯达依的作品有令人慑服的权威性。拿另一位同被视为最佳柯达依演绎者的匈牙利指挥家杜拉蒂的录音比较,杜拉蒂较为热烈粗犷,弗氏则赋予作品更深厚的感情色彩。《哈利·扬洛斯》原本是一出喜剧,可弗氏的演绎中却有一丝深沉和悲凉,使人对其内涵有新的认识。两首汇集了匈牙利民族音乐精粹的舞曲(别一看“舞曲”就以为是小儿科),弗氏令人信服地带出一份纯朴而又丰富的民间色彩,那丝丝入扣的表现力由始至终紧紧牵扯住听者的注意力。柏林广播乐团的表现也令人忘记这是一队德国乐团,因为印象中的德国乐团很少奏出这般细致生动的表情和色彩,两首舞曲中的几段木管独奏尤其令人难忘。
弗里乔伊生前不遗余力地推广柯达依的音乐,更认为世人低估了柯达依的艺术成就,不知听了此碟后,您会否有同感?
(叶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