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泽征尔这次率维也纳爱乐到中国演出,共三场。其中一场24号在北京,地点是人民大会堂;二场在上海,地点是上海大剧院。25号演出曲目譬如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里查·施特劳斯唐璜,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26日是布鲁克纳第二交响曲,约翰·施特劳斯二首圆舞曲,艾乃斯库的罗马尼亚狂想曲和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二。
刚聆听了维也纳爱乐在上海的第一场演出,维也纳之声-----非常神奇的发声啊!
现场听到上海的著名名流说的话,愕然:就是比我们整齐,其他也差不多!
我几乎没感觉到小号的存在-------那铜管控制的实在太奥妙啦!
大剧院的一楼声音不行,二楼也不是很理想。毕竟歌剧院对音响的要求不同于音乐厅啊
真是该感受一下什么叫维也纳之声啊!
卞祖善他们说“天鹅绒般的声音”?我看不准确啊?
用隔壁那人的望远镜看了一下小号和长号,没有美国号。这个与声音融和好,应该是关系很密切?
是否可以比较一下北德的管乐及其他?
“嘹亮”这个词,看来并不适合管弦乐团的声音
细腻、典雅、高贵:这个说的有些意思!
但是,好几个地方很爆,但一点不吵一点不乱。典雅不要被误会为是斯文了!
听上海那一般名流丢人现眼说那种话,什么叫“差不多”?叫他练练看看!
勃拉姆斯还是北德更加震撼人心.那是彻底的德意志
有大一半的原因是小泽吧?
你看北德和这次伦敦交响乐团访华,都打着正宗德籍英籍指挥的旗号!小泽过分强调了某些东西了,那不是勃拉姆斯
弦乐美妙,悦耳动人
我一直注意那个首席,坐姿端正,堂堂正正,一丝不苟。维也纳学派?
声部的均衡性确实非常出色,强弱快慢,渐强渐弱变化都非常准确整齐划一,难怪那帮名流要说只是“比我们整齐”这个好。
感受维也纳之声,不需要什么谷雨之流的金耳朵,我看只要不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就可以!
舒伯特第八的几个弱音乐段,有如二件中低音乐器忖托着一把小提琴在演奏;搪璜的各种调性变换,声部变化,音色的变化都是那么强烈,却不燥、不粗、不乱。尤其是高潮时候铜管的起伏,一点不冒,那里还有什么刺耳声,那里还有什么铜管被撕裂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