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实现对提琴及古筝箱体共鸣音的重播 [复制链接]

查看: 6739|回复: 43
1#

回复: 如何实现对提琴及古筝箱体共鸣音的重播

原帖由 just_billy 于 2007-11-6 20:39:00 发表
监听类的音箱不能实现这声音的重现。



呵呵,就说一句话:“这个观点是totally的错误的”。

我要疯掉了。无法节制内心的愤怒,哪有这样误导人的。
最后编辑sprs 最后编辑于 2007-11-07 17:32:44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如何实现对提琴及古筝箱体共鸣音的重播

52SE除了中频很窄一个频段有一丝衔接不顺畅,整体来说声音不会偏薄,可以推的饱满。不过我也听过52SE很薄的声音,那是因为那个环境吸音太过了。
TOP
3#

回复: 如何实现对提琴及古筝箱体共鸣音的重播

原帖由 just_billy 于 2007-11-7 17:43:00 发表
您关于ATC VS DY 的大文小弟也拜读过,很是佩服。

现在我的听感是建立在喇叭煲了100小时的基础上,不知道目前的状态能到喇叭实际效果的几成?
功放应该是AB类的英国机,在改善音箱摆放和电源线之前,约50小时煲箱状态下声音的确很薄,现在调整后到是厚很多,但就象今天提这个话题一样,中频问题目前是特别困扰我的一件事。说实话我不能判断是哪部份的条件不足造成的。


□ 关于中频的问题应该不是出在音箱上,虽然在我苛刻的对比下,特别是和ATC比较,52Se的中频的确被我跳出一点骨头,不过只在极少情况下有,绝大多数的音乐52Se都可以回放的不错。因此90%的把握可以排除音箱的问题。

□ 关于煲机时间,据我认为越是高档的东西,煲机时间约长,例如V-cap和合金箔电阻,在50~100个小时,正是最难听的时候,高频尖厉吵杂。50%的可能性出在这里,这个问题,没有500个小时不要下结论,慎记。

□ 关于线材建议等到500小时候再去更换,其实音箱在1000个小时之后声音都还会随着使用继续变化,越来越熟透。

□ 关于琴体共鸣音这个就先不要追求了,从音源到功放到音箱,到电源到线材到软件,任何一环出问题都会放不出来。DY 52Se音箱的平衡度还是不错的,它的问题在于小信号泛音微小信号的表现力上,密度质感丰满度较难出来,这些问题造成了很多人认为它的声音听感很滑顺纯净无染,其实用我的话说是音色比较美(变纯净了也是一种维美的染色)。这一点上我认为ATC更真DY更美,和很多人的观点相悖,就允许一下不同观点的存在吧,我个人的观点而已。

□ 还有一个因素,听说(走在路上听人说的),52Se后来好像在国内做的,不知道有没有这事,据说分频器用了一些国产零件,不知道真不真,我不是说国产有些元件不好,但是有些人说就不如老的52Se好了。
TOP
4#

回复:如何实现对提琴及古筝箱体共鸣音的重播

应该鼓励一下楼主,52Se是个好箱子,在表现大场面的时候,可以很容易表现出来。越是大场面越是显实力,比较难搞的众弦乐群小动静齐奏的时候也有不错的表现。当然不要妄想能分清每一把乐器还能保持现场的温暖感觉。往大场面上走,可以发挥DY的长处。
TOP
5#

回复: 如何实现对提琴及古筝箱体共鸣音的重播

原帖由 zhang-52se 于 2007-11-8 9:33:00 发表
要想让冷艳的她跳出煽情的探戈,看你的能耐了,你准备拿什么伺候她


哈哈哈,我喜欢
TOP
6#

回复: 如何实现对提琴及古筝箱体共鸣音的重播

原帖由 qiguang 于 2007-11-9 10:52:00 发表
说是监听类的音箱不能实现这声音的重现。——应该说是监听类的音箱才能实现这声音的重现。


握手,说的太对了,监听音箱才可以更好的重现提琴及古筝箱体共鸣。

居然有人说监听箱不行,忽悠人的我见多了,但是没有见过忽悠成这样的。
最后编辑sprs 最后编辑于 2007-11-09 11:34:32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