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昨晚听柏林广播交响乐团音乐会有感(重点谈音色)(已更新,第七... [复制链接]

查看: 14053|回复: 74
1#

回复:昨晚听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现场音乐会有感(重点谈音色)

哈哈,严正支持楼主。

这就是我说的我喜欢ATC而不喜欢DY的原因所在,楼主的各个观点都一再印证了我的观点。楼主前5点所说就是我所追求的“温暖通透,宽松大气”。

一套系统在播放独奏的时候清晰有质,而拨到整个乐队齐奏的时候,不会觉得声音大,而只是觉得规模大,乐器多,但是每个乐器的声音都不大,都很好听。而如果感到声音变大,有压迫感就是系统解析力还不够了。超低频当然需要喇叭单元的支持,房间也需要到位,小单元下就只能将就了。将就也有好处--不会扰民。

最后第六点的确比较难搞了。看一看ADAM的老板关于民用箱和专业箱的解释就很清晰,ADAM的民用箱和专业箱区别不大,唯一的区别一个是外观,一个就是动态压缩。要想实现无动态压缩的下过,首先房子要过关,音箱就只能求助于专业设备了。
分享 转发
人生应该是多彩的,我愿以我有限的生命去体验生活的五彩斑斓。
人生又是有限的,我将用永不满足的精神来充实自己的生命。
一个奇妙的世界:http://sprsong.taobao.com/
TOP
2#

回复:昨晚听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现场音乐会有感(重点谈音色)

个人认为,对于同一张唱片,其实听感的快慢,并不是音乐真的快了或者慢了,而是系统反映小信号泛音的能力。

阐述一下我的观点,以鼓声为例真正的鼓声不是干净利落的,也不是很大很散。而是一个很紧很有弹性很有的鼓点(鼓槌和鼓面撞击声),跟着一个很松很灵透的鼓晕(鼓槌离开后鼓面的自由振动),然后还有房间回荡的鼓的堂音。如果一个系统细节表现不好,不能将鼓晕播放出来,就会听起来声音很快很迅速,因为后面的泛音没有表现出来,鼓声过早的结束了。而如果一个系统能表现出鼓晕,但是解析力有限,鼓点鼓晕都分不清,特别是和堂音混做一潭,就会显得很大很散。

所以,以我的观点来说正确的鼓声应该是一紧一松一空灵,紧的是鼓点,松的是鼓晕,空灵的是堂音。当然要分什么鼓,击鼓人的手法和规模了。例如传统的盘鼓就不同,现场几十上百把鼓响起来就是嗵嗵的一片,唯一感到的就是心脏不舒服。

再以钢琴为例,我一个朋友很喜欢他的快速的系统,他经常跟我说,你听,这个声音多快,钢琴噔一下就止住了,干脆利索。而我喜欢的呢,则是希望在听到钢琴木槌敲击琴弦的撞击声之后,琴弦还可以持续震动一会,听到钢琴余韵慢慢消失。我表哥呢,是卖钢琴的,我去玩,最喜欢的就是用力快速的敲一下琴弦,然后闭上眼睛听琴声慢慢的消逝,宛如似水流年。特别是低音段,敲击一下,可以持续很久很久(只要你不踩钢琴下面那个消声用的类似“油门”的东西)。顺便说一下,在真实的钢琴上,用自己拙劣的五指弹奏命运的前几个小节,那个感觉太震撼了。

抱歉,说的是不是有点太理论了?
最后编辑sprs 最后编辑于 2007-11-05 21:55:47
人生应该是多彩的,我愿以我有限的生命去体验生活的五彩斑斓。
人生又是有限的,我将用永不满足的精神来充实自己的生命。
一个奇妙的世界:http://sprsong.taobao.com/
TOP
3#

回复:昨晚听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现场音乐会有感(重点谈音色)

呵呵,ATC也可以很宽松大气,从容不迫,质感强烈,看你怎么去伺候了。当然我承认号角的确更加容易推得宽松大气,质感强烈。
最后编辑sprs 最后编辑于 2007-11-05 21:46:08
TOP
4#

回复: 昨晚听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现场音乐会有感(重点谈音色)

原帖由 垂钓 于 2007-11-5 19:39:00 发表
              呵呵,个人认为所谓的快慢却真的是音乐真的是快了或者慢了噢,确切的说是录音的源头问题,千万别忽略了录音啊!系统只是反映录音而已!!!举个例子,鲁宾斯坦的夜曲的日版和美版,听第一轨,日版明显就琴音清而脆,但琴音的泛音就没有美版好,给人的感觉就是“快”了点,没有美版听的舒服。但你要听吉列尔斯的热情,那很多所谓音乐味道好的系统又不是那么回事了,他要的就是如暴风雨般的速度和激烈,慢的话就听的很别扭了。所以所谓快慢不是判断标准,关键是节奏。



抱歉,我说的是同一张唱片在不同系统上播放时,有些人会认为有的“快”或者“慢”的不同。
人生应该是多彩的,我愿以我有限的生命去体验生活的五彩斑斓。
人生又是有限的,我将用永不满足的精神来充实自己的生命。
一个奇妙的世界:http://sprsong.taobao.com/
TOP
5#

回复: 昨晚听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现场音乐会有感(重点谈音色)

好玩


原帖由 伪波波 于 2007-11-6 11:04:00 发表
鼓也有很多学问的,也要根据作曲家的要求、乐谱的提示,来确定鼓是打在中间还是边缘,鼓打下去后是马上用手收住还是一直振动,都有很大区别的,还有,在不同的厅里面,也有不同的处理手法,有些厅延时多,有些厅延时少,不能一概而论嘀。


这一点伪大侠验证了我的观点,我在那个帖子也说明了,看我的原话:
“所以,以我的观点来说正确的鼓声应该是一紧一松一空灵,紧的是鼓点,松的是鼓晕,空灵的是堂音。当然要分什么鼓,击鼓人的手法和规模了。例如传统的盘鼓就不同,现场几十上百把鼓响起来就是嗵嗵的一片,唯一感到的就是心脏不舒服。”


原帖由 伪波波 于 2007-11-6 11:04:00 发表
钢琴的学问就更多了,除了作品上乐谱提示的不同,还有琴的声音也不同,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是很不同的,斯坦威和KAWAI、YAMAHA的声音也是非常不同的,更不要说那些杂牌钢琴了。琴是靠墙放还是在房子中间放,房间里东西多不多,有没有做过吸音处理,区别大了去了。


关于钢琴的确很多种,但只要是有琴弦的钢琴,只要没有踩刹车,不管房间如何吸音,钢琴的余音是很久很好听的,绝对不是嘎然而止。
人生应该是多彩的,我愿以我有限的生命去体验生活的五彩斑斓。
人生又是有限的,我将用永不满足的精神来充实自己的生命。
一个奇妙的世界:http://sprsong.taobao.com/
TOP
6#

回复: 昨晚听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现场音乐会有感(重点谈音色)

原帖由 伪波波 于 2007-11-6 10:43:00 发表
原ID密码忘记,只好注册马甲来玩了。

跟博士后抬杠一下,希望不要见怪,只是交流,不是砸场...


楼主所说的温暖和伪大侠以为的温暖可能不是指的同一个,楼主说的温暖是细节丰富,密度充沛,自然流畅。争论的不是同一个东西。A说板凳是宽的,B说板凳是长的,谁的对?A说的是小板凳,B说的是长板凳。不存在争论的必要。
人生应该是多彩的,我愿以我有限的生命去体验生活的五彩斑斓。
人生又是有限的,我将用永不满足的精神来充实自己的生命。
一个奇妙的世界:http://sprsong.taobao.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