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K2离XRCD还有多长的距离 [复制链接]

1#

天神 在 2005-3-31 19:55:06 发表的内容
在质感方面,K2跟XRCD比还有很大距离!


请问兄台比较的是哪张专辑的K2版本和XRCD版本从而得出的这个结论,如果不是同一张专辑,兄台又是怎么知道音质的差别不是由录音/混音造成的,而是由于K2和XRCD制造过程差别造成的呢?既然说很大距离,那必然是差别明显,请问质感方面究竟指的是什么?
分享 转发
TOP
2#

这就比较有意思了.小弟正好有机遇黄封面的(top music发行版本,和民歌XRCD版本以及SACD版本.
先不说是否有重复的曲目可以比较.

机遇是由鲍比达负责的后期混音.而民歌XRCD是由日本人龙口博达混音,兄台何以说曲目相同,演绎相同,后期加工地点相同呢?

而且小弟觉得机遇应该是K2吧,虽然封面上贴了使用XRCD技术制作的图标.当然这对我们讨论的内容没有影响.

小弟没有昨夜,但既然昨夜是ABC公司发行的,想必混音工作也是由另外一个人完成的.所以这就是我的疑问,兄台何以知道,你听到的差别是K2和XRCD制作工艺产生的差别,而不是混音师的音乐理念差别造成的呢?说实话,我比较相信是后者的原因.
TOP
3#

天神 在 2005-4-1 16:24:34 发表的内容
Raxel 在 2005-4-1 15:47:08 发表的内容
这就比较有意思了.小弟正好有机遇黄封面的(top music发行版本,和民歌XRCD版本以及SACD版本.
先不说是否有重复的曲目可以比较.

机遇是由鲍比达负责的后期混音.而民歌XRCD是由日本人龙口博达混音,兄台何以说曲目相同,演绎相同,后期加工地点相同呢?

而且小弟觉得机遇应该是K2吧,虽然封面上贴了使用XRCD技术制作的图标.当然这对我们讨论的内容没有影响.

小弟没有昨夜,但既然昨夜是ABC公司发行的,想必混音工作也是由另外一个人完成的.所以这就是我的疑问,兄台何以知道,你听到的差别是K2和XRCD制作工艺产生的差别,而不是混音师的音乐理念差别造成的呢?说实话,我比较相信是后者的原因.
没错,你说的也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我前面说的比较,是指《昨夜》K2版(它其实是一张精选集,里面的曲目有《机遇》的《白发吟》、《民歌》的《抉择》等,K2处理和后期加工都是交由JVC的工程师野田浩司先生负责的),跟我手头的《民歌》XRCD2版、《机遇》XRCD2版(XRCD2当然是在JVC录音工作室作后期加工)的相同曲目对比,结果就如我上面所言,都是我自己试听对比的结果,也比较主观,就是这样。


请问兄台说的机遇XRCD2版究竟是哪一张,因为我网上查了一下,就看到黄封面,和绿封面的2张,和我的那张是相同的.至于K2版本,如果是ABC公司发行的,请兄台查一下封页册子中的介绍.K2后期交由JVC录音室制作只是指,把混音后的母带转成数码格式,使用了K2技术.但具体谁混音的,可能是送去的公司,本来做好的.或者全部都交有对方做的.

而且不知道兄台有否注意,如果昨夜是ABC公司发行的,我觉得他应该不会是用原始母带制作的,而大多数是使用了第2手的工作母带.蔡琴的专辑和精选发了一张又一张.原始母带不可能借到东家,又去西家.像一些小公司,只能借到个工作备份母带.
TOP
4#

小弟觉得有20bit K2标记的CD,就是指混音后的母版制作完成后,在模拟转数码的编码过程中使用了K2的算法技术.打个比分,把wav文件压成mp3,有许多压缩算法可以选择.同样模拟转成数码,你可以使用普通的16bit,或者HDCD技术,或者20bit K2编码技术.

而XRCD则不同,XRCD的整个过程在JVC工作室完成.发行公司需要把母带交给日本人,由他们混音,制版,压制.所以XRCD版本和K2版本,除了使用了同一模拟转数码的编码技术,其他过程都是不同的.其中包括非常重要的混音制版.

如果ABC公司发行的CD是在日本混音的,那是特例,可能是他们特意要求对方做的.大部分K2 CD都是由发行公司自己制作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