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CD是目前民用领域内的终极声源? [复制链接]

查看: 18769|回复: 88
1#

回复: CD是目前民用领域内的终极声源?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7-11-13 10:40: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07-11-13 8:59:00 发表
从实验设备的结构简图看,这次实验结果只是证明了他们听不出模拟信号经过CD格式的A/D/A转换后与原信号的区别。与SACD和DVDA无关。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同......



你在偷换概念, 这个实验只是说明模拟信号经过16/44.1 A/D然后马上D/A,不能引起明显的音质变化.而你把这个偷换成CD. CD是简单的16/44.1 A/D然后马上D/A,这么简单的过程吗?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CD是目前民用领域内的终极声源?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7-11-13 11:20:00 发表
CD在批量生产中由于质控原因造成的音质劣话在这里是不予考虑的,因为这是认为可以控制并且避免的。

再说,说CD不等于“16/44.1 A/D然后马上D/A”,我不会说这绝对没有可能;但是对于听感这一层面,这句话经过严格的双盲测试验证过吗?有的话烦请告知来源。



CD就是在16/44.1 A/D和D/A之间多了个简单的批量压片过程吗?也就是说,现在录音室是这么工作的吗?乐队,歌手演唱,录音室录制成16/44.1,然后直接拿去压片,然后就发售CD片了?是这么简单啊?
TOP
3#

回复:CD是目前民用领域内的终极声源?

如果还是不明白,你再想想,上面的D/A的来源数字信息,是A/D产生的数字信息.没有任何损耗的.

而我们平时接触的CD,是录音室录下来的数字信息的直接拷贝吗?
TOP
4#

回复: CD是目前民用领域内的终极声源?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7-11-13 11:30:00 发表
在这个帖子里,既然原文的背景、做对比的“原材料”是已经混制好并且已经造出成品的SACD/DVDA,因此这意味着文章里的“A/D”这个字眼就是已经假设那些在压制碟片之前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的了。


我说的这么难理解吗?这个实验只是做了一个不切实际,在现实不存在的状态.它唯一可以说明的就是16/44.1这个格式本身,而不是现在CD的问题.
TOP
5#

回复: CD是目前民用领域内的终极声源?

原帖由 sprs 于 2007-11-13 11:33:00 发表
Raxel说的是jitter的问题,可以这样说A/D/A之后的声音相当于头版的效果,这样应该明白了吧。



我说的根本就不关jitter任何事情.
TOP
6#

回复: CD是目前民用领域内的终极声源?

原帖由 sprs 于 2007-11-13 11:37:00 发表
那么请教了:你说的是什么问题?我孤陋寡闻了,数字信号信号从压盘,再用光头读出来变成数字信号的过程中都有什么问题?



数字信息在转换的过程,就是信息损耗的过程.

录音室现在基本都是多轨24/96, 以前是24/48, 要音效处理,要EQ,要mix,这些操作的背后就是大量数字运算的过程.最后转成16/44.1又是一层数字精度损耗.

把可能产生信息损耗的地方都省去了,变成直接A/D,D/A当然没问题了.
TOP
7#

回复: CD是目前民用领域内的终极声源?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7-11-13 11:44:00 发表
请看我上面#17的回复。


#17根本就是文不对题.

这个实验是把SACD/DVD-A经解码后的模拟信号作为音源,经过16/44.1 A/D D/A后与SACD机子直接播放对比.

换句话说,源头是SACD机子播放出来的模拟信号,而不是录音室的模拟信号.前面的处理根本不关这个实验任何事情.

你让它做实验,一个录音用16/44.1,一个录音用24/96或者DSD,中间做相同的EQ, downmix等等操作,最后压片,看看音质能否区分出吗.
TOP
8#

回复: CD是目前民用领域内的终极声源?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7-11-13 11:55:00 发表
一个录音直接做16bit/44.1kHz,同时也做24bit/96kHz或者DSD,那是不可能用同样的EQ的,因为起码ADC那里的anti-aliasing filter的设置就必须是不一样。



你不用关心后台, 让录音师根据听感做相同的听感调整啊.设置不一致,那是各自格式的特点,或者缺点,但听感是可以保持一致的.
最后编辑Raxel 最后编辑于 2007-11-13 12:00:36
TOP
9#

回复: CD是目前民用领域内的终极声源?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7-11-13 12:11:00 发表
原文摘要里已经写了,他们是要否定“the wider bandwidth and dynamic range of SACD and DVD-A make them of audibly higher quality than the CD format”。

现在受挑战的是“SACD机子播放出来的模拟信号”,那么用什么样的CD信号去跟这个比才公平呢?理论上来讲,“原录音直接制作成CD”来比是最公平的,但是前面已经说过此法现实中行不通;所以最接近的方法是,用“SACD上的信号用CD格式来表达出来”这个来比较,因为假如“CD听感上比SACD有差别”的话,那必定是因为对于同一个(经过混音、EQ之后的)模拟信号中的某些信息,SACD可以记录但CD不能记录下来所导致的。

假如按照您所说的,要加入额外的劣化步骤,也就是说用“SACD播模拟信号然后加上人为的劣化处理,再A/D成CD,再播放出模拟信号”,跟“SACD播放出模拟信号”这个来比较,您说这样比较SACD跟CD的听感公平吗?



比较同一片SACD的SACD层和CD层可以作为一个参考.虽然还不完全等同于这个实验想要说明的问题,因为CD层的信息不是16/44.1原始录音的.

我没有说过要加上人为的劣化过程,我是说,这个实验是模拟了一个不切实际的过程.把现实世界中那些不可避免的劣化音质的过程都省略掉了.

最接近这个实验的是AAD的CD片,但现在也已经很少有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