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柴《悲怆》听后感 [复制链接]

查看: 9681|回复: 39
1#

山东大王 在 2005-10-31 17:50:42 发表的内容
柴六让俺想起祥林嫂
而马九似能让俺看见屈原


这么说老柴是不公平的。实话实说,老柴的身世比马勒要苦多了,一辈子也没有享受什么开心日子,没有跟在后面的学生,没有追捧他的观众,没有自己的乐团。。。。自己的取向还不被社会接受,想靠婚姻扭转自己的取向(我的理解)也失败了。可能最后在美国受到的欢迎和梅克夫人的感情是他临死前最值得慰藉的东西,不然是真的太悲哀了。这样的人还能够写出《胡桃夹子》、《天鹅湖》这样的作品绝对值得我尊敬,换了我只能一辈子写《悲怆》。

马勒呢?身体不太好,婚姻受些挫折(其实真不算什么),自己是个犹太,当时德国的社会环境一般(也平心而论也没那么糟糕)。。。起码作为当时最伟大的指挥家,他的荣耀是到头了;身边也有极品女人帮助过他。可是马勒也写了那么多绝望无助的作品啊。

显然两个人都是叔本华那样的悲观人物,但是相比之下马勒的“悲情主义思想”是更加严重一些。如果马勒不是在德国,而是象老柴那样生长在俄罗斯,他的滥情旋律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本人是马勒迷,绝对没有贬低马勒的意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