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和谐花园 于 2007-5-20 11:14:00 发表 演绎好坏是很主观的事,但录音好坏是客观存在的。
索普游泳再快,在一个浴缸里能反映出来吗? |
深合我意。
评价一个事物,首先要获得全面的信息,然后才谈得上评价。所谓从客观分析,到主观判断。
我可以喜欢季雪金的声音,但我只能说这声音好听,不会贸然断定他就比齐默尔曼高明。因为在老录音里面,我能够分辨的东西太少。我常常想,如果季雪金获得了4D录音的待遇,我完全没有把握能不能把他和齐默尔曼区分开来;如果富特的布鲁克纳获得了4D录音的待遇,富迷们能把这录音和巴伦鲍依姆的录音分辨清楚吗?
我专心致志的时候,从来都是听齐默尔曼和巴伦鲍依姆,很多人觉得这是听音响,而我恰恰觉得这是最大限度地尊重音乐本身,没有漂亮高音、通透低音的钢琴曲不是钢琴曲,没有织体、音场、穿梭的交响曲不是交响曲。德彪西写前奏曲的时候,脑袋里面没有雾蒙蒙的钢琴,布鲁克纳也绝对不会希望他的音乐是闷声闷气织体混杂的东西。
如果马勒回到人间两小时,给他布列兹的马勒和一个神圣单声道的马勒(前提是别告诉他谁的名气更大),你说他更愿意听哪一个?
多说一句,我从来不认为音乐家、演奏家的水平会越来越差,这不符合人类发展的规律。除非首先承认古典音乐已经彻底过时,今天的演奏家永远无法领悟过去的东西。。。可是又有谁规定了必须用过去的思维、品位、价值观去演绎古典音乐呢?难道贝多芬不希望他的音乐永远活着,永远能够听到新的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