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阿Q学堂扫盲节目——xrcd?K2?是什么使人神魂颠倒? [复制链接]

查看: 19140|回复: 145
1#

Bosa_nova 在 2005-5-16 14:36:06 发表的内容
楼上,你还是从头到尾看清楚3个题目的贴子再说吧!

笑话!自由论坛,你有什么资格叫我闭嘴?

你是那个版的版主?



         我不是此地版主——版主们才不管这事呢,都忙EVD去了。

    我就是个普通网友。我仍然建议你闭嘴,不然我照拍不误。

    还悄悄跟你说一声:在此地说话之前,须把你脑子里混乱的逻辑理一理,再把毫无章法的言辞清一清,不然徒自遗人笑柄。
分享 转发
TOP
2#

Bosa_nova 在 2005-5-16 13:48:27 发表的内容
你会见我一次就拍我一次,决不食言?

哈哈,WELCOME!WELCOME!

能在枪弹下和手榴弹下过的来的,还会怕砖头?

我肯定不会说“yes ”or“no”。因为我不是JVC和ABC,也不是文化部门,也不是权威检测部门,我哪里来这个权利?

你没看全,就别妄自指责,
我敢说的话就是xrcd 与K2跟普通CD是同一格式的东西,并非什么神物。
再重申一遍,我不是什么“烧友”,也不知“烧友”定义是什么!别用这个名堂来吓我!



          呵呵,你还好意思跟我说什么枪弹手榴弹?俺才真是枪林弹雨里过来的,有着亲眼目睹大好青年身中流弹倒下的经历。

    不过,该砸的砖头我还是要毫不犹豫地砸过去。

    “因为我不是JVC和ABC,也不是文化部门,也不是权威检测部门,我哪里来这个权利?”?

     怎么,这下又妄自菲薄了?刚刚不是还妄自尊大到要对这里的人搞“扫盲教育”么?

    那又是谁给你的权利搞“扫盲教育”?

    “我敢说的话就是xrcd 与K2跟普通CD是同一格式的东西,并非什么神物。”?

    你之前的帖子里何时说过这样的原话?一直在忽悠连忽悠、废话连废话,一句有用的都没有。

    现在才承认“我敢说的话就是xrcd 与K2跟普通CD是同一格式的东西,并非什么神物。”?

    之前你要是真的只敢说这句话,又何来这么多烧友理直气壮地诘问你?

    你当然“不是什么‘烧友’,也不知‘烧友’定义是什么!”,但这里的其他人似乎都知道啊。谁也不会要求你成为“烧友”,可又是谁给你这个胆气令你敢在这里的“烧友”面前装模作样胡吹大气呢?

    你现在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即刻闭嘴,否则必然自取其辱。
TOP
3#


         吵架?你也配?

    还来搞什么“扫盲”···你做我徒孙都不配。
TOP
4#


         楼主就别拿肉麻当有趣了——语焉不详,回避直接回答对方诘问,“东征西引”可着劲儿忽悠,就没见你说过一句实在话。
    干嘛不直接回答对方的诘问呢?比方说ABC的《十亿···》,对方不是问你“那具体点,国内厂AXX出的是------------------???”么?这个问题只有两个可供选择的答案,一个是“YES”,一个则是“NO”。你干脆选择一个字来回答就是了,废那么多话干嘛?

    另外,如果你选择回答“YES”,那么相关举证责任就在你而不是你的对手们,因为你现在已经令人确信你是出版方的官方发言人了,或者说你已经主动请缨成为“编外官方发言人”,那么,人家作为既成或者未来的消费者,就完全享有要求你出示你回答“YES”所依赖的物证的权利——这样的物证,必须是来自JVC xrcd中心方面,比如他们签发的xrcd之LOGO使用许可书,甚至xrcd制作合同···

    虽然你转贴了JVC的英文资料,但我估计你也是以你之昏昏而欲使人昭昭,很可能你自己还没看懂。不要紧,5年多以前就有人写过一段文字介绍xrcd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把你引的这段英文翻译了过来,我不妨再拿到这里来给你看:

    xrcd的生产制作过程是从母带处理开始的。母带中的模拟信号在特制的母带控制台上被读取,然后工程师以JVC发明的K2型20比特模拟/数码(A/D)转换器将它数码化,产生的20比特数码信号随即通过JVC的K2数码介面被传送到SONY 的PCM-9000型MO录音机中,并被储存在一张MO磁光盘内。xrcd这种做法很好地发挥了MO在稳定性上的长处和20比特的大容量优势,将它作为音频储存媒介,以便将信号传输到制造工序。JVC在横滨有家xrcd中心,在那里,上述20比特SONY  PCM-9000  MO磁光盘被K2数码介面重放出来。这个步骤消除了任何在数码信号重放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时基误差和失真。重放出来的20比特信号随即被K2超级编码系统转换为16比特信号,以确保其具有真正16比特的动态范围。接着,16比特信号又经过EFM编码,被传送到K2激光压片系统,该系统再读取EFM信号,然后把它送到玻璃母模蚀刻激光处。这一步骤则能够将有可能出现在数据流中的任何时基误差消除得几乎一干二净。玻璃母模制作出来后,就可以用它作母盘,以JVC的xrcd压片生产线来压制xrcd唱片了···

    以K2制作普通CD又是怎样一个程序呢?工程师以JVC发明的K2型20比特模拟/数码(A/D)转换器将母带中的模拟信号数码化,输出的20比特信号随即被K2超级编码系统转换为16比特信号,接着,16比特信号又被传送到K2激光压片系统,蚀刻出玻璃母模。K2制作就这样简单完成了,客户再拿制成的母模去任何CD生产线压片量产。

    xrcd与K2 CD的制作有多大差异?为什么xrcd的LOGO不是轻易可以打上唱片的?看到上面说的流程对比,大家应该都心中有数了。

    我本来懒得淌这个浑水,所以这个THREAD我看了很久一直没吭声。不过楼主你太过分了,自以为是且虚妄莫名。以你的一点可怜认识和莫测用心,还想在这里搞什么“阿Q学堂扫盲教育”?那岂不是对这里众多老烧友的侮辱?说实在的,不是因为你这个可笑的“扫盲”帖子,我还不屑跟你的帖。

    如果楼主你再这样视天下烧友为懵懂孩童来发帖戏谑,我会见你一次就拍你一次,决不食言。


    P.S.:

    杰长老,你说到的CD音质与价钱多少是见仁见智的,这个谁也说服不了谁,但这些CD上面标的“XRCD”字样纯属欺诈才是无可置疑的。楼主的对手们所不忿的正是这些唱片所包含的诚信问题,而不是在争论它的音质与价钱。你说呢?
TOP
5#

Bosa_nova 在 2005-5-17 13:31:39 发表的内容
真搞不懂,为什么总是有人把“ABC(国际)唱片XRCD 20bit K2 Super Coding 系列 原装母带在日本JVC超解析技术处理 日本制造母盘”这个贴在K2唱片封套上的标签,直接理解成“ABC(国际)唱片XRCD”了?
是别有用心,故意断章取义?还是ABC表达不清?



          这话该如法炮制,只是换几个关键词——

     “真搞不懂,为什么总是有人把“ABC(国际)唱片20bit K2 Super Coding 系列 原装母带在日本JVC K2技术处理并制作母盘”的CD直接打上个大大的‘XRCD’标签?是别有用心,故意扯XRCD的大旗来当虎皮?还是ABC表达不清?”

     只是改了几个关键词,然后近乎璧还给你。

     莞尔。
TOP
6#

Bosa_nova 在 2005-5-17 13:31:39 发表的内容
真搞不懂,为什么总是有人把“ABC(国际)唱片XRCD 20bit K2 Super Coding 系列 原装母带在日本JVC超解析技术处理 日本制造母盘”这个贴在K2唱片封套上的标签,直接理解成“ABC(国际)唱片XRCD”了?
是别有用心,故意断章取义?还是ABC表达不清?



          这话该如法炮制,只是换几个关键词——

     “真搞不懂,为什么总是有人把“ABC在日本JVC做 K2技术处理并制作母盘”的CD直接打上个大大的‘XRCD’标签?是别有用心,故意扯XRCD的大旗来当虎皮?还是ABC表达不清?”

     只是改了几个关键词,然后近乎璧还给你。

     “ABC(国际)唱片XRCD 20bit K2 Super Coding 系列原装母带···”

     这话说得越来越玄了,而且新“概念”新用词一个接着一个。

     你知道《十亿···》或者《邓丽君···》的原装母带是什么模样么?

     莞尔。
最后编辑tigerkiller
TOP
7#

Dr.PAN 在 2005-5-18 23:44:33 发表的内容
请教一下tigerkiller兄,雨果说自己的压制碟是被JVC认可,并无说是在JVC生产线压制,但为何从无人质疑其XRCD的真实性?


        请举例。

    另外,XRCD与K2 CD的区别并非仅在于是否由JVC XRCD中心压片这个环节。请参看我上帖介绍。
TOP
8#

       楼上各位,还是请看看我前面提供的技术资料吧:

    “xrcd的生产制作过程是从母带处理开始的。母带中的模拟信号在特制的母带控制台上被读取,然后工程师以JVC发明的K2型20比特模拟/数码(A/D)转换器将它数码化,产生的20比特数码信号随即通过JVC的K2数码介面被传送到SONY 的PCM-9000型MO录音机中,并被储存在一张MO磁光盘内。xrcd这种做法很好地发挥了MO在稳定性上的长处和20比特的大容量优势,将它作为音频储存媒介,以便将信号传输到制造工序。JVC在横滨有家xrcd中心,在那里,上述20比特SONY PCM-9000 MO磁光盘被K2数码介面重放出来。这个步骤消除了任何在数码信号重放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时基误差和失真。重放出来的20比特信号随即被K2超级编码系统转换为16比特信号,以确保其具有真正16比特的动态范围。接着,16比特信号又经过EFM编码,被传送到K2激光压片系统,该系统再读取EFM信号,然后把它送到玻璃母模蚀刻激光处。这一步骤则能够将有可能出现在数据流中的任何时基误差消除得几乎一干二净。玻璃母模制作出来后,就可以用它作母盘,以JVC的xrcd压片生产线来压制xrcd唱片了···

以K2制作普通CD又是怎样一个程序呢?工程师以JVC发明的K2型20比特模拟/数码(A/D)转换器将母带中的模拟信号数码化,输出的20比特信号随即被K2超级编码系统转换为16比特信号,接着,16比特信号又被传送到K2激光压片系统,蚀刻出玻璃母模。K2制作就这样简单完成了,客户再拿制成的母模去任何CD生产线压片量产。”

    XRCD是一种“一条龙”化的CD制作技术,其中就包含了K2编码和K2激光母模蚀刻技术,但K2这两方面技术都只是整个XRCD技术中的一个部分。也就是说,XRCD可以说是K2技术的制品,但在制作中只使用了K2编码、K2激光母模蚀刻技术的普通CD绝对没有资格叫做XRCD。XRCD必定是在JVC的XRCD中心完成除录音以外的全部制作的,而K2制品则只由JVC用K2进行母带处理和母模制作,其它的事JVC完全不管,任由出版商自行解决。

    这就是XRCD与K2 CD的根本区别。就像SACD必定是DSD技术的制品但DSD CD却绝对没有资格叫做SACD一样。

    如果谁都可以把K2 CD假称为“XRCD”,或者把DSD CD假称为“SACD”,那各位在碟市中看到的还会有真东西么?恐怕你看到的所谓“XRCD”、“SACD”品种早就数以万计了,因为现在的K2 CD和DSD CD的品种数量真的已经数以万计了。

    DR. PAN前辈转贴了唱片说明书,其中关于XRCD技术的介绍谬误多多,比如它说的SONY PCM-9000“光碟录音机”实为“MO录音机”之误。MO即是磁光盘,是早年常用的大容量电脑存储载体,现在在很多专业领域依然沿用,特点是非线性,且性能比较稳定。

    杰长老一说起小日本就怒火满腔,呵呵。我也痛恨日本军国主义者和右翼混蛋,但我还是很欣赏某些日本技术和产品,相信这一点根本不需要争论——既恨日本鬼子又喜欢日本产品的人多着呢。不过问题的症结不在这里。咱们现在是说XRCD与K2 CD的区别,或者是说K2CD为什么不能自欺欺人地打上个“XRCD”的标志,这个跟谁恨不恨日本鬼子没关系。要不,都像这样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不求产业自强、肆无忌惮地违反经济法规和游戏规则的话,咱们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的距离会越来越远,咱们这样的假冒伪劣产品最终害的还是咱们国人,而人家经济强国会在规范的市场运作中继续高歌前进,把我们中国甩得越来越远···这样可以预料的结局,谁愿意看到?杰长老,你愿意看到吗?

    自尊,自信,自强,还有自爱——这是为人之道,也是国家图强、民族图兴之道。在跟我们有关的唱片产业中,也应该有这样的“自”字精神贯穿始终。
最后编辑tigerkiller
TOP
9#

Dr.PAN 在 2005-5-19 6:30:27 发表的内容
tigerkiller&Raxel兄:
请对比ABC和雨果说明书中它们的XRCD制作流程是否一样。而且,是否也符合你们列出的XRCD流程标准(压碟除外)。

关于雨果压碟被JVC认可的事,请看:
http://www.hugocd.com/hugo/showit.asp?topicID=2660&subject=express
http://www.hugocd.com/html/

因此,我觉得ABC的母盘应该是JVC制作的XRCD,但它未被授权压碟。所以只好鬼鬼鼠鼠的表示XRCD,表现在:1.不敢在CD盒面压上XRCD,只用印有XRCD的纸贴上。2.不敢用各种形式表达已被授权压碟。3,连CD碟也不敢印上XRCD,但别人的XRCD都不是这样的。
请教,我说得对吗?



         PAN兄是仁厚长者和爱乐前辈,不用太客气呵。

    我还从来没有留意过“雨果”版XRCD的内页技术说明,您这么一对照,我才发现XXX公司版的伪“XRCD”唱片内之技术说明完全是照抄“雨果”的。即使是这样,它还是错的,比如我前面提到的“光碟录音机”乃“MO录音机”之误——“光碟录音机”一词现在另有所指,它是指那些以CD-R为客体进行烧录的台式录音机,而MO则是磁光盘···“雨果”的XRCD中这样来翻译这个词本身也是错的,而XXX版的伪“XRCD”既然照抄“雨果”的文字,自然也就是跟着错了!

    您给出的“雨果”主页链接中,我看不出任何能够说明“雨果自行压XRCD碟被JVC认可”或者“雨果”官方自称“雨果自行压XRCD碟被JVC认可”的证据。

    http://www.hugocd.com/hugo/showit.asp?topicID=2660&subject=express

        http://www.hugocd.com/html/

        以上网页中的说法是“日本JVC录音认可的顶级XRCD24最高水平制作压碟”,其中的“日本JVC录音认可”是指“雨果”的原始录音质素得到了对拿去做XRCD的外来录音母带相当挑剔的JVC公司的认可,觉得它具备进行XRCD技术加工的资格。此话的意思绝不是说JVC认可了“雨果”自行从事XRCD甚至XRCD24的压碟。所以,您可能是误解了此句的意思。再说,人家“雨果”这个说明是用在它家的正牌XRCD唱片中的,XXX版伪“XRCD”也就是实际的K2制版CD把它如此照搬过来,这算什么?不可笑么?

    据我的经验,网页中的那段文字不一定是“雨果”公司的官方文案,而是哪家媒体上某人写的相关推荐文章,只是被“雨果”借来用用而已。我自己的某些文字也被“雨果”借去过。

    另外,在概念上,您可能有些混淆。我说过了,XRCD是从母带处理到母盘制作再到JVC专门生产线压碟的全过程概念,比如前面提到的MO录音机等,就是它必然用到的设备,而仅仅做K2处理的话则用不着这些。XRCD唱片与K2制版唱片的区别绝不仅仅在于最后压碟是不是由JVC来完成——前面几道工序就差别着呢!我已经在前边列举得很明白了,XRCD的前几道工序在纯K2 CD的制作工序中是没有的。

    “我觉得ABC的母盘应该是JVC制作的XRCD,但它未被授权压碟。”

     此言概念有误,没有什么“母盘应该是JVC制作的XRCD”之说,也不会有XRCD“授权压碟”的实例。

     “所以只好鬼鬼鼠鼠的表示XRCD,表现在:1.不敢在CD盒面压上XRCD,只用印有XRCD的纸贴上。2.不敢用各种形式表达已被授权压碟。3,连CD碟也不敢印上XRCD,但别人的XRCD都不是这样的。”    

     您这个结论我完全赞同。
最后编辑tigerkiller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