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云南普洱茶朝圣之旅——临沧市永德行(第55-65页开始介绍,第299页接第65页最新介绍)
对于茶的一些形制与释义,我们以前的许多书籍、记载中往往是语焉不详的。我查阅了手头不多的相关书籍,特摘录几条,与天神兄及各位茶友一起探讨。
《辞源》(商务印书馆,1979年7月修订第一版)解释“团茶”:”宋代用圆模制成的茶块。宋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太平兴国初,特制龙凤模,遣使臣就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庆历中蔡襄在福建又制小团茶,以充岁贡。参阅宋葛立方《韵语阳秋》五。”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12月第一版)解释“团茶”:“宋代为进贡宫廷特制的茶饼,有印龙凤图纹的,叫龙凤团,为茶中珍品。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李清照《鹧鸪天》词:酒阑更喜团茶苦。”
从《辞源》的释义中我们还找不到团茶的具体形制与斤两的明确概念,但《辞海》引用的欧阳修的文字,就明确了团茶是饼茶,每片重二两(16两制)。唐代陆羽的《茶经》记载:“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没有提到“团茶”。在现在的许多关于茶的读物中,都提到宋以前就盛行”团茶“,但这些书中对团茶都没有比较确切的介绍。而两部权威的汉语词典都把时间定在宋代,那只有两种情况可以解释这一现象:一是词典条款的撰写者资料搜集不全,没有找到宋代以前明确提及”团茶“二字的文字资料;二是宋代以前,所谓的团茶不叫”团茶“,而是有另外的名称,“团茶”一词在宋代才开始出现。我很希望手头茶类书籍较多的朋友能够提供一些宋代以前明确提及、诠释“团茶”一词的文字资料。
台湾邓时海先生撰著的《普洱茶》一书中,收录了一些古人的茶论,我从其中找到了几条相关的资料。
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撰):“普洱茶出云南普洱府。成团,有大中小三等。”“按:普洱茶,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
清阮福《普洱茶记》(1825年撰):“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领银承办。“
根据这几篇文章的内容,我概括出几条,大家看看是否合适:
1、团茶一词始见于宋,初为饼茶,后在云南的普洱茶中演变成圆球状;
2、古代凡称“团茶”者基本为进贡之茶;
3、普洱茶中5斤重的团茶又称为“人头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