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mer威馬 在 2005-3-23 13:26:03 发表的内容
sfxlo826 在 2005-3-16 19:08:06 发表的内容 啊 威马兄说多一点这音箱的故事嘛^^ |
故事不想说,说了没人信,免得又给人攻击的空间,总之当年和我同期做写手的如 Topclass 卓,Jimmy 林 (林镇辉),Leo 冯。。。。。等等,个个心中有数。
还记得金山音响部 KH 的一哥老孙当年一提到 DITTON 就说:「别问我!别搞我!」
来几个反思: 1) 在加拿大注册,请老外设计的惠威和杜希,算国产?算进口? 2) 购得品牌使用权的威发和山水,算国产?算进口? 3) 如果我的威马线先运去美国转一转口拿张税单,算国产?算进口?
现在说的不是八千块一对音箱,连千余元的国产 KEF 也遭人话柄,何况现在是八万块!?我也希望有传媒能拍几张 05 年最近期,在英国当地的 DITTON 厂生产线照片回来,最低限度不是单单推翻我,而是推翻外国权威音响资料网站 AUDIOTOOLS 对 DITTON 的注解。 |
【“hi-fi”评语】:
音响发烧
以下为原文:
文/赖英智
这一次要介绍的发烧友比较特别,不是他住在香港,而是因为林镇辉先生为音响杂志的同行。自古同行相妒,很少有媒体会报导另一家媒体的情况,我跟林镇辉先生初识,却觉得这个人爽快坦诚,值得交朋友。而且林先生对男人赏玩的事情样样精通,音响只是其中主要兴趣而已,我很愿意从一个发烧友的角度出发,介绍读者认识这位奇人。
在95年创办《音响天地》之前,林先生为香港著名的音响评论员,大作屡见于各大媒体。因缘际会的,他觉得与其为人作嫁裳,不如自己当新娘,于是有了《音响天地》这本杂志。林镇辉与其它写手最大的不同在于敢说敢言,这个风格与坚持延续到今天仍未改变。香港一般居家环境狭小,二只落地音箱往客厅一摆,电视机站中间,几乎就没太多转圜余地。在这种情况下,当然玩音响的方式会有些限制,十多年前林先生首开先例在工业区大楼内自己搞了个大试音房,目的就在突破。工业区内电源干扰多,为了理想的音响效果,必须在隔音、电源处理方面下工夫,有了这些实证经验,林先生后来才在目前《音响天地》的现址一口气设计了四个不同大小的试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