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人认识Sonic Frontiers的SFC-1合并式胆机? [复制链接]

1#

物超所值的开拓者 Sonic Frontiers 劉漢盛

老友别来无恙否
民国84(1995年)年5月24日,我曾经访问位于加拿大多伦多附近的Sonic Frontiers工厂。转眼,五年多就过去了,在我动手写这篇彻底研究时,已是民国89年10月。回头翻阅论坛第82期刊出我访问Sonic Frontiers工厂的三篇文章 ,心中有相当多的感慨。这几年来,台湾音响界先是受自身不景气的影响,于1997年十月又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此后,不仅台湾,连欧美音响厂商也受到波及。凡是以亚洲为重要出口区的厂商莫不勒紧裤带,一方面加快开拓新市场的脚步,另一方面则期待亚洲尽快复苏。可惜,亚洲的经济龙头日本已经十年不景气,亚洲其它地方也并未回复到亚洲金融风暴前的景气。甚至连不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的中国大陆也是一片通货紧缩,音响市场大幅萎缩。<图片>
因应大局的产品线调整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向以亚洲为出口大宗的Sonic Frontiers难免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为了因应大局,Sonic Frontiers推出比Sonic Frontiers更平价的Anthem系列,用以取代Sonic Frontiers最底层的产品线。同时,也把Sonic Frontiers那些底层产品停产,以降低库存与生产线的压力。经过这样的调整之后,Sonic Frontiers目前的产品线只剩下高级系列前级Line 1(参考售价98,000元)、Line 2(参考售价148,000元)、Line 3(参考售价238,000元);后级Power 1(参考售价108,000元)、Power 2(参考售价228,000元)、Power 3(参考售价460,000元),还有星形开盖法的Transport 3(参考售价320,000元)、与之搭配的Processor 3(参考售价320,000元),最后还有一部为LP迷生产的Phono 1唱头放大器。除此之外,其它以前型号通通一律停产。
成功推出Anthem系列
除了调整产品线之外,Sonic Frontiers近年也大力拓展加拿大国内市场。目前Anthem系列内销国内的比例高于外销,而Sonic Frontiers则仍然外销比例高于内销。从这样的比例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加拿大国内还是以平价音响市场为主,比较昂贵的音响器材还是亚洲人有兴趣。
翻开「音响论坛」所写过的Line 2(107期)、Line 3(116期)以及Power 2(97期)、Power3(94期);还有Line 1与Power 1(唱片音响购买指南50期),没有一部是我亲手写的。甚至Processor 3(114期)也不是我写的,只有Transport 3(122期)由我亲自操刀。由此可见我已经脱离Sonic Frontiers的产品有一段时间,这也是促成这次我写Sonic Frontiers彻底研究的原因之一。到底老友别来无恙否?这五年它的声音成就是进步了呢?还是退步?它的声音走向与以前有不同吗?这些都是我要探求的答案。
或许,有些读者会怀疑,这些已经推出三、四年的机器能够符合现在的需求吗?老实说,我也是这样怀疑着,所以,这次我所选的主角就是Sonic Frontiers这个系列的顶级机种:都是3号。假若顶级的3号不落伍,那么更平价的2号与1号也一样不会落伍,因为它们的设计理念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差别的只不过是功率大小、电源处理加倍豪华而已
最后编辑leslie
分享 转发
TOP
2#

http://www.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32856&ntypeid=10
TOP
3#

Line 1、Line 2、Line 3设计结构功能的比较


<图1>Line1与Line2内部都使用六支6922小管子,它们也都是全平衡设计。一般全平衡式设计都只存在于高价机种,Line1可说是物超所值的平衡式真空管前级。

事实上,如果我们拿Line 1、Line 2与Line 3的主机来比较,就会发现三者的面板与背板细节完全相同,唯一的差别就是Line 1的电源部份内建,所以背板左下角是一个电源插,而Line 2、Line 3左下角则是一个多针电源连接接头,就是这一点不同而已。说得明白些,Sonic Frontiers根本就是为了节省机箱成本,所以无论是Line 1、Line 2或Line3,用的都是同一个主机箱。

而在机箱内,Line 1采用6支管子,Line 2与Line 1内部「几乎」一模一样,也是采用6支管子,唯有Line 3双倍豪华,采用12支管子。有关这三部前级的异同,我整理出以下的资料。至于Power 1、2、3的比较就没有什么可以写了,因为几乎就是4支6550功率管(立体机,每声道55瓦)、8支功率管(立体机,每声道110瓦)与16支功率管(单声道机,每声道8支功率管,220瓦)的差别而已。■

<图2>LIne2的显示屏为左右分离双数字显示,它的音量分195段调整,可说精确异常。一手即可掌握的龙角散遥控器使用方便,可说是成功的工业设计产品。

Line 1的设计结构功能

■全差动交叉耦合线路,最早使用在SFL-2上
■输出端没有电容耦合,采用伺服偏压与直接耦合方式
■从输入级到输出及都采平衡设计
■单端增益12dB,平衡增益18dB
■二组全平衡(XLR)输入

■四组单端(RCA)输入
■二组单端输出
■二组全平衡输出
■一组录音缓冲环路(采用Burr Brown OPA2604 OP Amp)
■一组环绕处理器环路,让音量控制旁路
■全缓冲耳机输出(采用Burr Brown OPA2604 OP Amp)以及Headroom耳机处理线路
■全功能遥控
■音量控制有191级,每级0.5dB(95.5dB控制范围)全功能显示都以双数字显示(例如左右声道音量分开显示)
■共模噪声排斥率高于60dB
■采用SMOBC 3.5oz铜箔印刷线路板

■采6支6922管子交叉耦合平衡线路
■15级稳压
■高压采主/从独立稳压

Line 2的设计结构功能
除了Line 1的结构功能之外,还有以下不同功能:

分离式电源供应
■另加四级稳压
■在Audio相关线路采用更适切的PCB设计
■采用更高级的零件

<图3>Line 3内部使用12支6922,也是全平衡设计,可说是真空管前级中少见的豪华版。
<图4>Line3前级的背板备有RCA与XLR端子,建议您使用XLR平衡输出端子。
<图5>Line 3采两机箱式设计,电源部份几乎与主机一样大,其外观虽然仅止于朴素,然而其声音的表现却与外观截然不同。它可说是朴素其外、精华其中的前级。

Line 3的设计结构功能
除了Line 1的结构功能之外,还有以下不同功能:

■更高级电源分离设计(电源箱包括初级稳压部份)
■全双单声道设计(包括电源变压器、未处理电源以及稳压电源)
■第三个电源部份供应逻辑线路、继电器、显示LED等)
■三个变压器都是环形密封型
■所有四组高压(正负偏压)都有CLCπ型滤波以及

■Solen PP电容
■在灯丝供电部份采用Panasonic低ESL/ESR电解电容
■26级稳压
■全设计自动侦错12支真空管(6922十支,6GH8A二支)线路,提供非常低的输出阻抗(平衡75欧姆,单端150欧姆)
■更高级零件(包括RTX、PPFXS型MultiCap、Solen、Wima电容,Vishay、Caddock、Mills电阻)
■线路板与底板有弹性阻隔
TOP
4#

我不漂亮,但是我好听


老实说,Sonic Frontiers的外观设计实在不怎么高明。我不知道最早Sonic Frontiers的模样是谁设计的,那种样子看起来就像是比较精致的自己装机箱。与其它Hi End机器相比,我想Sonic Frontiers的容貌再怎么溢美也仅能说是「姿色中庸」而已。不过,也就是因为它的姿色中庸,所以它才可以卖得那么便宜。或许各位不相信,一部扩大机成本最高的部份就是机箱与电源部份,其它线路板或一般零件实在不算什么。在电源上,Sonic Frontiers并没有节省成本,因为这绝对省不得,一省声音就有差了。唯一能省的就是机箱。或许这也是Sonic Frontiers开国元勋高瞻远瞩的地方,把最花钱的地方省下来,一个外观设计用到底,这样一来,制造成本就可以大幅降低,相对的售价也可以降低。想到这里,我再也不忍批评Sonic Frontiers的外观。假若Sonic Frontiers也做得像Mark Levinson或Jeff Rowland一样,我想物超所值的美誉大概就站不住脚了。<图1>

敢用补品塑造形象

Sonic Frontiers把机箱的钱省下来,另外又在零件的使用上不惜工本,这也是Sonic Frontiers被称为物超所值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什么Sonic Frontiers能够不惜工本,把MultiCap、Solen、Wima电容,Vishay、Caddock、Mills电阻,Kimber 、Cardas端子等等大补料都用上呢?说穿了就是总裁Chris Johnson的背景使然。由于他自己是音响迷出身,自己的零件补品生意又做得很好(各位请上他家的网站看看便知),进货成本也比较低。有了这三项原因,他当然可以「用力」的使用补品组件。

其实,使用补品组件也是Sonic Frontiers的销售策略之一,我曾经与Chris谈过这个问题,他说Sonic Frontiers在真空管扩大机厂家中算是小老弟,刚开始的知名度根本排不上名,更不要说要与ARC等老大哥来正面对搏,所以他们一开始就想要以内部的补品组件来塑造产品形象。老实说,加料使用补品组件的成本远比把机箱弄得豪华要便宜多了,而且消费者也会觉得实惠。日后证明这招果然用对了。这种使用补品的策略一直到现在都未改变。<图2><图3>

配上好喇叭F1

这次,我把Transport3配上Processor 3,加上Line 3/Power 3,在全套最高级机种的聆听中,也让我再度的重温「成熟的壮硕」声音之美。试听时采用的喇叭是McLaren F1。真亏有F1这对喇叭,在此我要多嘴几句,这对喇叭的造型见仁见智,有些人肯定不喜欢,看起来像是二根巨型香蕉矗立在客厅中,不过我喜欢这种现代造型,假若能够有红色的F1,那就更棒了。F1的声音非常好,而且非常平衡,即使在我家那么大的开放空间中,它的低频段依然能够取得平衡。此外,它的反应非常快,细节非常多,而更妙的是听起来一派煦然,一点都没有强调或有侵略性的感觉。像这样的喇叭在目前已经不多见,它可说是现代与古典的兼容体,所谓现代是指「音响二十要」的表现精确而没有丝毫折扣;所谓古典就是声音听起来就让人感受到音乐的美感。也因为使用F1,所以我听到更多这套Sonic Frontiers顶级器材的潜力。

听爵士乐歌唱就醉茫茫了

除了Sonic Frontiers这套顶级器材之外,我也用MBL 6010配Power 3配F1配Vimak来听,以便了解这二套系统之间的不同。这套组合在低频量感上多过Sonic Frontiers,因此听起来也比较软质。相形之下,在扎实与壮硕的程度上稍不如Sonic Frontiers。我第一张听的是今年八月环亚音响展赠送的那张爵士乐CD。老实说,听没几分钟我就感到耳朵一直竖起来,我所听到的是壮硕、直接、真实又具美感的嗓音。它的嗓音壮硕得我坐的皮沙发都可以感受到轻微的振动;它的形体直接得就好象歌手站在我的面前;它的音质真实得让我真正听出那些歌手的实力;它的整体音乐美感让我能够在令人兴奋的壮硕、直接、真实中充满热情的一曲曲听下去,感觉上每一首曲子都那么迷人。

其实,音响迷都有经验,那就是如果音响效果好,您就会一直听下去不想关机。反之,假若音响效果差,没听完一首你就想关了。为什么我们会一直想听下去?其实就是因为音乐实在太迷人了,所以才会一直想听下去。我相信没有人会因为鼓声或钹很迷人而一直听下去,这种情况,顶多听的一、二首都会厌倦了。光是听这张爵士乐,我就已经充分感受到这套Sonic Frontiers顶级产品的真正魅力,那是音乐的魅力,是无可取代的。

小提琴的表现不是甜美多汁,而是真实

壮硕、直接、真实又具有美感的声音特质是否只会出现在人声上呢?其它的乐器呢?管弦乐演奏呢?流行音乐呢?别急,这些乐器或音乐的表现我当然一个个都测试过,以下我会逐一向读者报告。先说小提琴,这是最难表现的部份。我拿慕特那张「卡门幻想曲」来听,一方面这张CD里的小提琴表现风貌多变;再者还配有管弦乐,可以一举数得。我所听到的小提琴声音是这样的:在比较低的音域时,小提琴的形体大、线条粗,琴腔琴板振动味道足,稍暗的木头味真实。而在较高的音域时,小提琴的线条就开始变得比较细,声音的亮度与光泽也变得比较强,木头味则少了一点。如果拉到很高把位时,声音反而变得比较收敛没有中低把位那么的大声,当然也因为这样,所以听起来声音就控制住了,不会因为拉强音而让高音飙出来。

严格说来,Sonic Frontiers的小提琴声音并不是甜美多汁得吓死人那种;也不是甜美细致华丽那种,它是朴实无华的小提琴,听起来很真实,但并没有华丽得让您滴出耳油。不过,这种特质在我听「妈妈教我的歌」时,却感到前所未有的真实。很奇怪,在只有钢琴与小提琴时,您并不会想去追求很华丽细致的声音,反而是受到钢琴与小提琴的真实质感以及结实的形体所感动。

钢琴音粒有弹性?

结实的形体对于钢琴有好处吗?当然有,当我听普雷特涅夫的那张贝多芬变奏曲时,那些钢琴音粒的形体显得更浮凸真实,真实得彷佛钢琴的击键机械部份都升级般,如果别人打击的感觉是死的,那么Sonic Frontiers的打击感觉就是活的,而且是有弹性的。钢琴音粒会有弹性?没错!真的听起来有弹性。

除了音粒有弹性之外,它的泛音呢?低音键的弦振感觉呢?低音键的向下延伸能力呢?老实说,用Sonic Frontiers这套系统来听钢琴真是再好也不过了,您所要的一切都有,它既不会太软,也不会太硬,形体当然是相当健康的壮硕。总之,听起来就是一架很好的钢琴。

冲击性强,密度高

用Sonic Frontiers来听流行乐呢?我听了许多这类的音乐,也归类出声音特色:低频的量感不是非常多,只能说适中;中低频的冲击性坚实而有劲,中高频的钹、吉他也是坚实有劲,好象连厚度都可以感受出来;高频段不会刺耳,也不会细致,可说是刚刚好的高频段。整体听来流行音乐有重量感、声音密度扎实,但是大鼓与Bass所结合产生的噗噗声并不是很软质那种,而是结实的噗噗声。

最后该来谈谈听管弦乐的感受了,我听了普雷特涅夫指挥俄罗斯国家管弦乐团的柴可夫斯基第五号交响曲(DG 453 449-2)。我听到的是绵密的弦乐群,解析得很清楚的各声部,扎实的铜管与有光泽的木管。更重要的是,整体管弦乐的平衡稳固美感非常好。或许,我可以再加上声音中性透明,低频延伸、冲击性够、活生生的动态范围、绝佳定位感与解析力等来形容我所听到的管弦乐演奏。这张CD我从头听到尾没有休息,除了普雷特涅夫的诠释令人感动之外,Sonic Frontiers所展现的音响平衡性更是不可或缺的功臣。如果没有这套Sonic Frontiers与McLaren F1,我相信我所听到的音乐不会那么感人。

壮硕、坚实有力、密度高、反应快、声音自然直接

综合各类音乐的表现,在此我想为Sonic Frontiers这套顶级器材的表现下个潜力说明结论。当然,我所听到者与以前写过Line 1、2、3或Power 1、2、3甚至Processor 3的人会不尽相同,这是因为搭配器材以及空间所造成的差异。您不必以我的结论为尊,因为我所听到的结果是众多结果之一而已。只不过,由于我的空间大,驻波与墙面影响比较小,结论可能比较中性。此外,我是整套聆听,这是以前写过Sonic Frontiers器材者所没有的经验。我的结论是:假若您想要的是非常细致柔美的声音,这套Sonic Frontiers无法令您满足;假若您想要的是低频柔软量多的声音,它也无法满足您;假若您要的是倾向中性(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中性)、壮硕、坚实有力、密度高、反应快、声音自然直接、整体稳固而平衡的声音,那找Sonic Frontiers就对了,它所能够提供给您的正是这种声音。
未来,Transport 3与Processor 3会无容身之处吗?


<图1>Processor 3的模拟输出部份采用真空管,这可比只用OP Amp还来得有料多了。

自从DVD Video盛行、DVD Audio与SACD的消息不断放出,硬件也不断推出后,CD唱盘的生存空间的确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压缩。依目前市面情况,廉价CD唱盘几乎都只能依附在迷你组合或汽车音响中生存,单机的CD唱盘已经很少见到。为什么?因为DVD Video也能够唱CD,而一部DVD Video光驱便宜者不到一万台币、贵者也是二万多就能够有很好的水准,因此虽然CD软件还充斥市面,但是平价CD唱盘几乎已无生存空间。

二个迷思

平价CD唱盘受DVD Video影响而断了生存空间,那么比较Hi End的CD唱盘、CD转盘以及数类转换器呢?很遗憾,我必须坦白说它们受到DVD Audio以及SACD的影响,以至于销路也受到影响。买得起高价Hi End讯源的人都在等待,等待什么呢?等待到底DVD Audio与SACD鹿死谁手,等待到底谁推出的软件数量比较丰富,等待到底谁推出的硬件机器比较好。在这种等待气氛浓厚的情况下,即便这些消费者根本还不想买DVD Audio或SACD,他们也很少能够提起兴趣来找原先的Hi End CD讯源。

除了大势所趋之外,以下二个迷思也影响了Hi End CD讯源产品,一个是24Bit/96KHz甚至24Bit/192KHz兼容规格,一个是多声道兼容。以目前的DVD Video光驱来看,即使最便宜者也已经把24Bit/96KHz视为标准配备,这样的作法把这种高级规格一下子变为「不值钱」的配备,而这种不值钱的规格配配在大部份昂贵CD讯源中甚至都还没有搭载(Processor 3原厂已经提供升级服务)。因为这个缘故,昂贵的CD讯源一下子就被打成既昂贵又赶不上时代的东西,这真是情何以堪!另一个迷思是多声道。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少量多声道DVD Audio软件,假若华纳唱片真的依其宣传所言,逐月推出多声道DVD Audio软件,这将会对昂贵CD讯源产生更大的排挤效应。

<图2>请注意看左下角的D-Sub端子,这是用来连接I2S-Enhanced界面的端子。I2S-Enhanced界面可以让数字讯号传输时的时机误差降到10ps左右,是目前非常理想的数字传输界面。
<图3>Transport 3也备有I2S-Enhanced连接端子,这样才能与P3完成接口的连接。
<图4>Processor 3 的内部已经可以升级为24Bit/96KHz规格,以前购买P3者不妨与此间代理商连络升级事宜。
<图5>Transport 3可说是他家有史以来最独特的产品,也亏设计师能够想出那么科技的开盖方式。

难道要把CD通通丢掉吗?

从这二个迷思来看,大潮流的确对昂贵CD讯源不利。然而,我们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到底您日常所听的讯源是哪一种?假若您已经拥有上千张CD,您府上的音响系统还是二声道时,多声道对您有多大的意义呢?难道您要把家里的CD通通丢掉吗?我想不可能吧!

因此,我对CD讯源的看法是:假若您使用的只不过是平价CD唱盘,我非常赞成以稍微高级的DVD Video光驱来取代。它既可播放您已经拥有的CD收藏,对于即将丰富的24Bit/96KHz软件也能应付裕如。不过,假若您想要的是更好的回放效果,那么我要建议您,还是得准备一套优质的CD讯源系统,因为这种等级的CD讯源,其声音表现绝对比DVD Video光驱唱CD来得好。您唯一要考虑的只不过是能否与24Bit/96KHz兼容而已。<图6>

可以升级的Processor 3

针对这样的想法,Sonic Frontiers已经开始行动。在Sonic Frontiers的网站上,您可以看到24Bit/96KHz的升级行动,我相信就算未来CD有24Bit/192KHkz的规格,Sonic Frontiers也会提供相关的升级套件。对于想购买Processor 的人来说,假若没有升级的顾虑,应该就可以放心了。

不过,在此我也要提醒诸位,不要对24Bit的规格太过认真。为什么?因为24Bit等于就要有144dB的动态范围。以目前的器材与零件而言,恐怕还没有能够再生144dB动态范围者。所以,虽然规格高挂在那里,您也可能听到了异于16Bit的声音,不过有可能那并不全然是24Bit的功劳,说不定是别的原因促使它好听的。

有I平方S-E端子,降低时基误差

假若您买Processor 3,我建议您最好还要买Transport 3(如果真的预算够又发烧)。为什么?因为Transport 3与Processor 3有一个称为I2S-Enhanced的传输端子与接口,它使用的是D-Sub端子。这种数字传输接口可以有效降低时基误差,一般用在CD唱盘上面的S/PDIF数字传输接口大约会有100 picosecond的时基误差,而I2S-E的时基误差可能只有10ps而已。当您拥有一套Processor 3与Transport 3时,就可以用I2S-E联机接驳,保证让您得到更好的声音表现。
频宽高过100KHz

最后,不要忘了Processor 3里面有四支6922,以及HDCD译码,它们可以提供DVD Audio或SACD唱盘所没有的声音特质与服务。对了,还有一件事差点忘了,或许您会以为真空管机器这种老掉牙的东西怎么能够满足SACD或DVD Audio的100KHz频宽呢?假若您看过Line前级系列与Power后级系列的频宽规格,就会吓一跳。因为Line前级系列的频宽都是2Hz-250KHz-0.5dB,而Power系列后级的频宽则分别为Power 1为3Hz-77KHz,Power 2为2Hz-120KHz,Power 3为2Hz-150KHz。除了Power 1略有不及之外,Power 2与Power 3都没问题。假若您真要关心频宽的问题,我建议您该关心的是喇叭的频宽。
TOP
5#

我记得第一次碰见Sonic Frontiers的总裁Chris(Christopher)Johnson时是在广州的音响展上,他给我的第一眼印象很深刻:大大的肚子,浑身是劲的解说以及天真的笑容。当时,Sonic Frontiers的产品才刚冒出市场,而音响大环境也正在最热的浪头上。从打开底板的机身上,我看到了各式补品零件焊在线路板上,而机器的售价却不高。当时我就暗忖:像这样的机器以后一定会大红特红。果然,没多久之后,香港、台湾代理上陆续引进,而Sonic Frontiers的产品也正式进入二地杂志的评论里。不用说,对当时的Sonic Frontiers产品,台湾香港二地杂志皆赞誉有加。

音响狂飙的时代

其实,二地杂志称赞Sonic Frontiers产品并不只是因为机器内部大量采用补品组件,最重要的是声音表现相当好,而相对售价却不高。可以说,Sonic Frontiers产品一出娘胎就打着高价值价格比的旗帜。高价值价格比的鲜明旗帜也让Sonic Frontiers从原本的家庭式企业转变为正规的生产工厂,员工们日夜赶工生产包装,大部份产品都卖到亚洲与美国,在加拿大本地反而很少见到Sonic Frontiers的产品。那真是个音响狂飙的时代,亚洲的音响市场需求量甚至强过美国,全世界各地的音响设计者、音响公司老板莫不络绎不绝于台湾、香港、大陆的音响展上。

到底Chris Johnson是怎么把握住这个音响狂飙的机会呢?另外一位Chris又是何方神圣呢?以下让我慢慢回忆吧!Chris Johnson与台湾许多学生一样,是个音响迷,长年阅读各类音响杂志,自己对真空管DIY很有兴趣,念的是加拿大医学院排名第一的多伦多大学商学院。大学时就在音响店打工,从那里他学得了音响行业的一些相关知识,也发现众多DIY族很需要补品组件,因此他的生意头脑马上转了几圈,从1986年就开始在家里卖起补品零件来,那时他才21岁而已。

念大学就做起生意

俗话说无心栽柳柳成荫,Chris的生意越做越好,每个月为他赚进不少钞票。既然生意这么好做,何不正式的开张大吉呢?或许各位会想不通,既然生意不错,那就继续做下去,不开公司就不必缴税,这比正式开公司要赚得多,何必多此一举呢?各位有所不知,一来加拿大人民守法习惯了,赚了钱不缴税好象会良心不安。再者,假若要卖零件给公司行号,那就必须要有「发票」(加拿大当然不叫发票啦!),否则很快就会穿帮,给国税局查出是地下经济。守法的Chris为了走更远的路,于是与另一位好友John Sloan在1987年12月23日就正式成立公司,除了卖零件之外还兼替人组装音响。这个零件部门到现在都还生意鼎盛,不过名字已经改为The Parts Connection(TPC)。由于John懂得电子,动手的事就由他来负责。而Chris懂得做生意,动口的事就让Chris打点。

套件大受欢迎

1988年,他们开始学着设计自己的扩大机,当时设计了一部电源分离的后级,不过一直没有正式生产。1989年,他们又设计了一型单声道套件,后来称为SFM-75,卖价1575美金(够便宜吧!)。没想到这个产品正对市场胃口,短短一年内卖出170对(那年是大学的第四年,真怀疑怎么没被当掉?)。虽然套件很成功,不过Chris并没有盲目一头栽下去,毕业后他白天到IBM上班,下班后就打理自己的公司业务。对于精力充沛的Chris而言,白天晚上二头烧不算什么,他的问题在于自己公司的生意越来越好,眼看着就忙不过来了。这真应了运气如果到来,钢门也挡不住的话。在IBM上班一年后,Chris终于看破,毅然挥别别人羡慕的打工生涯,同时也把公司迁离家里地下室,搬到工业区里,从2000平方尺大的厂房慢慢扩大为5700平方尺。或许各位奇怪,怎么经常看到北美那些白手起家的音响公司老板不是在车库发迹就是在地下室起家?为什么不说在客厅起家呢?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北美的房子几乎都有车库或地下室,尤其加拿大,建筑法规就规定House要有地下室,所以那些音响天才不是先在自家车库烧烧焊焊、就是在地下室里敲敲打打,等稍具规模之后才见天日。这年,也就是1990年。

另外一位Chris加入

1990年是Sonic Frontiers值得纪念的一年,一方面公司从地下室搬迁到工业区,人员也雇用了五个人,开始小规模的生产线生产。更重要的是,那年我们的第二个Chris加入了Sonic Frontiers,担任副总裁(总裁当然是胖Chris)。话说这位Chris Jensen长得与Chris Johnson可完全不同,他一副风流倜傥模样,身材也很标准,可说玉树临风。我刚才说过,胖Chris已经算是很会做生意了,不过这位英俊Chris更胜于他。他们二人是大学时代的同学,也是损友,有妞可以泡不忘通知对方,逃课也一齐落跑。不过人家就是有本事临时抱佛脚还毕得了业。这位英俊Chris加入Sonic Frontiers之后,Sonic Frontiers才有能力建厂房。为什么?因为他负责到银行找金主贷款投资,说动那些银行的蛋头主管赶搭音响狂飙时代列车,保证他们赚钱。其实,这就好象我们的电子、网络公司集资的Road Show一般,只不过Sonic Frontiers不需要几亿美金的资金而已。

<图2>Chris Johnson手中抱着的就是自豪的T3 007星型开盖宝贝。或许T3是他家空前绝后最独特的设计。

全盛时期

1991年,Sonic Frontiers有了资金,有了厂房,于是开始进军全世界。一月,他们参加了拉斯维加斯CES,参展的器材就是改良过的那对后级套件SFM-75Ⅱ单声道后级,以及SFS-50立体后级,还有SFL-1高电平前级。由于他家的机器采用补品零件,而且售价又非常平实,一下子就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代理商,尤其是亚洲的代理商。Sonic Frontiers乘着音响热潮的翅膀,一下子飞到云端。

1992年,他们推出SFS-50Ⅱ后级,又推出功率小一点的SFS-40立体后级,以及更大的SFS-80立体后级、SFM-160单声道后级。还有SFC-1综合扩大机。1993年推出SFP-1以及SFP-1 Signature唱头放大器。同时,也推出更贵的SFL-1 Signature前级以及SFD-2数类转换器与SFL-2前级。而SFD-1则要到1994年才推出。

1995年,Sonic Frontiers又推出SFD-1Ⅱ以及SFD-2Ⅱ。为什么才过一年就急着推出第二代版呢?那是因为当年刚好HDCD在热头上,假若没有配备HDCD译码可能会被讥为落伍,所以才马上改款。1995年,也就是我去工厂访问的那年,Sonic Frontiers做了更大胆的决定。由于前一年才把工厂搬迁到目前的厂区,新厂占地22,000平方尺,人员也增至五十几人,兵强马壮之下,Sonic Frontiers决定要开发更昂贵的机种,那就是211 PP Reference。这对211管机当年订价二万五千美金,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或看过这套后级。不过,这套后级的确改变了音响迷对Sonic Frontiers的印象:从平实的物超所值转变为华而不实的昂贵。

产品线调整得当

当年,当我在工厂内看到211 Reference时,心中就有一点不安,我担心这二位年轻的Chris被音响热潮冲昏了头,开始患了大头病,迷失了方向。我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我看到了二个征兆,昂贵的211 Reference是其一,它会破坏Sonic Frontiers原有的形象,同时假若卖得不好,连带各地代理商也要倒霉,毕竟那么贵的东西,只要库存个五套就会令人受不了。此外,快速的扩厂虽然可以满足市场的强劲需求,但是也有风险存在,万一市场需求降低,已经扩充的产能要怎么办呢?

幸好,这二个问题都在双Chris的英明睿智下解决了。211 Reference他们只生产了原型机,据此向全世界各地代理商征求数量,要有50套他们才要正式生产。结果因为无法凑足这个数量而停止了生产211 Reference的计画。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当时亚洲音响市场已经开始走下坡,假若执意生产211 Reference,虽然可以卖出几部,但势必增加库存压力,且破坏Sonic Frontiers原本物超所值的形象。

至于扩充产能的利用,二位Chris也已经有了计画,当年在参观工厂时,比Sonic Frontiers更平价的Anthem系列就已经准备妥当。经过这几年的经营,Anthem已经成功的打入加拿大本国市场,而且业务蒸蒸日上,目前Anthem系列产品反而比Sonic Frontiers还多,计有Pre -1(内置唱头放大)、Pre-2L前级,Amp-1、Amp-2后级,Integrated-1、Integrated-2综合扩大机,CD-1 CD唱盘,MCA-2、MCA-3、MCA-5多声道后级,以及AVM-2 AV收音扩大机。

Anthem系列取代平价Sonic Frontiers

Anthem平价系列的成功,挤压了Sonic Frontiers原本较低价的产品线,在几经考量之后,二位Chris决定顺应市场潮流,调整Sonic Frontiers产品线的范围。他们决定只保留最高级的Line 前级系列与Power后级系列,还有Transport 3与Processor 3,其余通通停产。这样的决定也曾引起台湾音响迷的误解,有人甚至还谣传Sonic Frontiers业务走下坡,所以才缩减产品线。事实证明当初这样的决定是正确的,Line 1、2、3与Power 1、2、3旗帜鲜明的打出全平衡设计的卖点以及相同的设计架构,所不同的仅是前级电源供应的豪华与否、以及后级输出功率的大小而已。这样的作法反而让有需求的读者们更清楚的知道自己适合的对象。

至于改变策略之后的Sonic Frontiers是否失去以前物超所值的形象呢?没有!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售价来分析,最便宜的Line 1售价98,000元,Power 1售价108,000元,目前有哪家厂牌的真空管机能够以全平衡设计(前级后级皆然)而卖那么低价者?没有!而每声道55瓦的Power 1功率会不够吗?只要空间不大,一般86dB效率的喇叭都够用了,这是很实用的瓦数,怎么会不够呢?

因此,如果以全平衡设计、以及输出功率来衡量,就算是更贵的Line 2/Power 2 、Line 3/Power 3也一样可说物超所值。对于这块物超所值的招牌,二位Chris倒是不忘时时把它擦亮,这是他家的金字招牌,一点都马虎不得。

仍然物超所值

从Chris Johnson创立Sonic Frontiers公司迄今,已经有12年历史。从他们搬迁到目前厂址,也已经有6年时间。这六年来,全世界音响界的变化不可谓不大,许多的名厂牌在这段期间内,因为无法因应市场的巨变而倒下或萎缩。而Sonic Frontiers在双Chris的掌舵之下,不仅安然度过,还让Anthem欣欣向荣,看来他们在多伦多大学商学院的这四年训练并没有白过。未来,Sonic Frontiers已经把力量放在AV产品上,不仅Anthem已经有完整AV产品,连Sonic Frontiers也即将推出DVD唱盘以及AV多声道后级。据说,明年1月拉斯维加斯CES中就可以看到这些新产品了。

今年,Chris Johnson35岁,而Chris Jenson也才38岁,这样的年纪却已经掌理Sonic Frontiers12年(与音响论坛一样),他们二位可说英雄出少年,环顾全球,像他们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多。这于这样专注于物超所值产品的厂家,我们衷心希望他们能够一次又一次的闯过天关,让音响迷永远能够享受到价廉物美的Anthem系列以及物超所值的Sonic Frontiers。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11162897292.jpg[/upload]
TOP
6#

打破傳統管機的聲音特色
Power 3是全平衡式每声道两百二十瓦真空管后级,它的偏压可以自己调整,调整时记得要把面板与背板都调在Mute位置,观察真空管旁的LED,要完全不亮才是正确的。<图片>

从第一次听到Sonic Frontiers的声音时,我就感觉Sonic Frontiers创造了自己的声音,或许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Sonic Frontiers这种管味,但它的销路却证明了大多数人都能接受这种声音。Sonic Frontiers的声音特质是什么呢?就是不过于纤细、不过于柔软、不过于粗暴、不过于单薄。按照我自己更直接的说法,那就是「壮硕」、「健康」的声音。

拋弃老管机声音特色

在老式的传统管机中,虽然有很温暖甜美多汁的中频段,不过低频段却无法延伸,有时还太柔软无力,控制力也比较差,高频段的延伸也受限。而在某些新派真空管机中,管机的声音几乎与晶体机无异,低频段速度虽然快,但是有趋向硬的感觉;高频段虽然透明异常,不过有过分强调的嫌疑;中频段则讲求凝聚,有时还偏向太瘦。对于喜欢晶体机的人而言,老式真空管机实在太「温」了,遇上有些流行音乐,屡屡就有总是差了一口气的感觉。而真空管簇拥者相反的觉得晶体机的速度是够快了,解析力也很强,低频的冲击性也够猛,但总觉得就是缺少一股温润与光泽,而且泛音之美也不够丰富。

基本线路架构都相同

在这样的情况下,Sonic Frontiers所走的路线刚好就撷取二家之长,就算他家最便宜的机种,听起来也有中频厚实,低频还沉得下去,高频光泽泛音不缺的特质。此外,Sonic Frontiers的声音富有冲击性,并不会软趴趴。各种乐器接触质感很结实,好象每一个打击触点都清楚的浮现在您面前。而昂贵机种与廉价机种最大的差别就在于音质高贵程度与音色美丽程度,还有推力而已。其它「音响二十要」虽然多少也会有差异,不过已经不是重点了。假若要更严格的说出差异,依照我的印象所及,早期机种的声音是比较「年轻的壮硕」,而现在的系列则属于比较「成熟的壮硕」,就好象一个人25岁与40岁的差别,容貌、声音、个性都差不多,只是处事方法更圆熟了。从声音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质的提升。

或许您会觉得奇怪,假若如我所言,Line 1/Power 1与Line 3/Power 3的基本结构、用料大部份都相同,差别只在电源供应以及功率大小而已,为什么还会有音质、音色以及推力的差别呢?各位不要小看了前级的电源供应差异,一个优质的电源供应,其成本远远高于一般的电源供应。而优质电源供应所能带给扩大机的就像是提供一个健康有力的心脏,让全身血管都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给。这样一来,我们所听到的声音当然就会有所不同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