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第一次碰见Sonic Frontiers的总裁Chris(Christopher)Johnson时是在广州的音响展上,他给我的第一眼印象很深刻:大大的肚子,浑身是劲的解说以及天真的笑容。当时,Sonic Frontiers的产品才刚冒出市场,而音响大环境也正在最热的浪头上。从打开底板的机身上,我看到了各式补品零件焊在线路板上,而机器的售价却不高。当时我就暗忖:像这样的机器以后一定会大红特红。果然,没多久之后,香港、台湾代理上陆续引进,而Sonic Frontiers的产品也正式进入二地杂志的评论里。不用说,对当时的Sonic Frontiers产品,台湾香港二地杂志皆赞誉有加。
音响狂飙的时代
其实,二地杂志称赞Sonic Frontiers产品并不只是因为机器内部大量采用补品组件,最重要的是声音表现相当好,而相对售价却不高。可以说,Sonic Frontiers产品一出娘胎就打着高价值价格比的旗帜。高价值价格比的鲜明旗帜也让Sonic Frontiers从原本的家庭式企业转变为正规的生产工厂,员工们日夜赶工生产包装,大部份产品都卖到亚洲与美国,在加拿大本地反而很少见到Sonic Frontiers的产品。那真是个音响狂飙的时代,亚洲的音响市场需求量甚至强过美国,全世界各地的音响设计者、音响公司老板莫不络绎不绝于台湾、香港、大陆的音响展上。
到底Chris Johnson是怎么把握住这个音响狂飙的机会呢?另外一位Chris又是何方神圣呢?以下让我慢慢回忆吧!Chris Johnson与台湾许多学生一样,是个音响迷,长年阅读各类音响杂志,自己对真空管DIY很有兴趣,念的是加拿大医学院排名第一的多伦多大学商学院。大学时就在音响店打工,从那里他学得了音响行业的一些相关知识,也发现众多DIY族很需要补品组件,因此他的生意头脑马上转了几圈,从1986年就开始在家里卖起补品零件来,那时他才21岁而已。
念大学就做起生意
俗话说无心栽柳柳成荫,Chris的生意越做越好,每个月为他赚进不少钞票。既然生意这么好做,何不正式的开张大吉呢?或许各位会想不通,既然生意不错,那就继续做下去,不开公司就不必缴税,这比正式开公司要赚得多,何必多此一举呢?各位有所不知,一来加拿大人民守法习惯了,赚了钱不缴税好象会良心不安。再者,假若要卖零件给公司行号,那就必须要有「发票」(加拿大当然不叫发票啦!),否则很快就会穿帮,给国税局查出是地下经济。守法的Chris为了走更远的路,于是与另一位好友John Sloan在1987年12月23日就正式成立公司,除了卖零件之外还兼替人组装音响。这个零件部门到现在都还生意鼎盛,不过名字已经改为The Parts Connection(TPC)。由于John懂得电子,动手的事就由他来负责。而Chris懂得做生意,动口的事就让Chris打点。
套件大受欢迎
1988年,他们开始学着设计自己的扩大机,当时设计了一部电源分离的后级,不过一直没有正式生产。1989年,他们又设计了一型单声道套件,后来称为SFM-75,卖价1575美金(够便宜吧!)。没想到这个产品正对市场胃口,短短一年内卖出170对(那年是大学的第四年,真怀疑怎么没被当掉?)。虽然套件很成功,不过Chris并没有盲目一头栽下去,毕业后他白天到IBM上班,下班后就打理自己的公司业务。对于精力充沛的Chris而言,白天晚上二头烧不算什么,他的问题在于自己公司的生意越来越好,眼看着就忙不过来了。这真应了运气如果到来,钢门也挡不住的话。在IBM上班一年后,Chris终于看破,毅然挥别别人羡慕的打工生涯,同时也把公司迁离家里地下室,搬到工业区里,从2000平方尺大的厂房慢慢扩大为5700平方尺。或许各位奇怪,怎么经常看到北美那些白手起家的音响公司老板不是在车库发迹就是在地下室起家?为什么不说在客厅起家呢?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北美的房子几乎都有车库或地下室,尤其加拿大,建筑法规就规定House要有地下室,所以那些音响天才不是先在自家车库烧烧焊焊、就是在地下室里敲敲打打,等稍具规模之后才见天日。这年,也就是1990年。
另外一位Chris加入
1990年是Sonic Frontiers值得纪念的一年,一方面公司从地下室搬迁到工业区,人员也雇用了五个人,开始小规模的生产线生产。更重要的是,那年我们的第二个Chris加入了Sonic Frontiers,担任副总裁(总裁当然是胖Chris)。话说这位Chris Jensen长得与Chris Johnson可完全不同,他一副风流倜傥模样,身材也很标准,可说玉树临风。我刚才说过,胖Chris已经算是很会做生意了,不过这位英俊Chris更胜于他。他们二人是大学时代的同学,也是损友,有妞可以泡不忘通知对方,逃课也一齐落跑。不过人家就是有本事临时抱佛脚还毕得了业。这位英俊Chris加入Sonic Frontiers之后,Sonic Frontiers才有能力建厂房。为什么?因为他负责到银行找金主贷款投资,说动那些银行的蛋头主管赶搭音响狂飙时代列车,保证他们赚钱。其实,这就好象我们的电子、网络公司集资的Road Show一般,只不过Sonic Frontiers不需要几亿美金的资金而已。
<图2>Chris Johnson手中抱着的就是自豪的T3 007星型开盖宝贝。或许T3是他家空前绝后最独特的设计。
全盛时期
1991年,Sonic Frontiers有了资金,有了厂房,于是开始进军全世界。一月,他们参加了拉斯维加斯CES,参展的器材就是改良过的那对后级套件SFM-75Ⅱ单声道后级,以及SFS-50立体后级,还有SFL-1高电平前级。由于他家的机器采用补品零件,而且售价又非常平实,一下子就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代理商,尤其是亚洲的代理商。Sonic Frontiers乘着音响热潮的翅膀,一下子飞到云端。
1992年,他们推出SFS-50Ⅱ后级,又推出功率小一点的SFS-40立体后级,以及更大的SFS-80立体后级、SFM-160单声道后级。还有SFC-1综合扩大机。1993年推出SFP-1以及SFP-1 Signature唱头放大器。同时,也推出更贵的SFL-1 Signature前级以及SFD-2数类转换器与SFL-2前级。而SFD-1则要到1994年才推出。
1995年,Sonic Frontiers又推出SFD-1Ⅱ以及SFD-2Ⅱ。为什么才过一年就急着推出第二代版呢?那是因为当年刚好HDCD在热头上,假若没有配备HDCD译码可能会被讥为落伍,所以才马上改款。1995年,也就是我去工厂访问的那年,Sonic Frontiers做了更大胆的决定。由于前一年才把工厂搬迁到目前的厂区,新厂占地22,000平方尺,人员也增至五十几人,兵强马壮之下,Sonic Frontiers决定要开发更昂贵的机种,那就是211 PP Reference。这对211管机当年订价二万五千美金,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或看过这套后级。不过,这套后级的确改变了音响迷对Sonic Frontiers的印象:从平实的物超所值转变为华而不实的昂贵。
产品线调整得当
当年,当我在工厂内看到211 Reference时,心中就有一点不安,我担心这二位年轻的Chris被音响热潮冲昏了头,开始患了大头病,迷失了方向。我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我看到了二个征兆,昂贵的211 Reference是其一,它会破坏Sonic Frontiers原有的形象,同时假若卖得不好,连带各地代理商也要倒霉,毕竟那么贵的东西,只要库存个五套就会令人受不了。此外,快速的扩厂虽然可以满足市场的强劲需求,但是也有风险存在,万一市场需求降低,已经扩充的产能要怎么办呢?
幸好,这二个问题都在双Chris的英明睿智下解决了。211 Reference他们只生产了原型机,据此向全世界各地代理商征求数量,要有50套他们才要正式生产。结果因为无法凑足这个数量而停止了生产211 Reference的计画。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当时亚洲音响市场已经开始走下坡,假若执意生产211 Reference,虽然可以卖出几部,但势必增加库存压力,且破坏Sonic Frontiers原本物超所值的形象。
至于扩充产能的利用,二位Chris也已经有了计画,当年在参观工厂时,比Sonic Frontiers更平价的Anthem系列就已经准备妥当。经过这几年的经营,Anthem已经成功的打入加拿大本国市场,而且业务蒸蒸日上,目前Anthem系列产品反而比Sonic Frontiers还多,计有Pre -1(内置唱头放大)、Pre-2L前级,Amp-1、Amp-2后级,Integrated-1、Integrated-2综合扩大机,CD-1 CD唱盘,MCA-2、MCA-3、MCA-5多声道后级,以及AVM-2 AV收音扩大机。
Anthem系列取代平价Sonic Frontiers
Anthem平价系列的成功,挤压了Sonic Frontiers原本较低价的产品线,在几经考量之后,二位Chris决定顺应市场潮流,调整Sonic Frontiers产品线的范围。他们决定只保留最高级的Line 前级系列与Power后级系列,还有Transport 3与Processor 3,其余通通停产。这样的决定也曾引起台湾音响迷的误解,有人甚至还谣传Sonic Frontiers业务走下坡,所以才缩减产品线。事实证明当初这样的决定是正确的,Line 1、2、3与Power 1、2、3旗帜鲜明的打出全平衡设计的卖点以及相同的设计架构,所不同的仅是前级电源供应的豪华与否、以及后级输出功率的大小而已。这样的作法反而让有需求的读者们更清楚的知道自己适合的对象。
至于改变策略之后的Sonic Frontiers是否失去以前物超所值的形象呢?没有!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售价来分析,最便宜的Line 1售价98,000元,Power 1售价108,000元,目前有哪家厂牌的真空管机能够以全平衡设计(前级后级皆然)而卖那么低价者?没有!而每声道55瓦的Power 1功率会不够吗?只要空间不大,一般86dB效率的喇叭都够用了,这是很实用的瓦数,怎么会不够呢?
因此,如果以全平衡设计、以及输出功率来衡量,就算是更贵的Line 2/Power 2 、Line 3/Power 3也一样可说物超所值。对于这块物超所值的招牌,二位Chris倒是不忘时时把它擦亮,这是他家的金字招牌,一点都马虎不得。
仍然物超所值
从Chris Johnson创立Sonic Frontiers公司迄今,已经有12年历史。从他们搬迁到目前厂址,也已经有6年时间。这六年来,全世界音响界的变化不可谓不大,许多的名厂牌在这段期间内,因为无法因应市场的巨变而倒下或萎缩。而Sonic Frontiers在双Chris的掌舵之下,不仅安然度过,还让Anthem欣欣向荣,看来他们在多伦多大学商学院的这四年训练并没有白过。未来,Sonic Frontiers已经把力量放在AV产品上,不仅Anthem已经有完整AV产品,连Sonic Frontiers也即将推出DVD唱盘以及AV多声道后级。据说,明年1月拉斯维加斯CES中就可以看到这些新产品了。
今年,Chris Johnson35岁,而Chris Jenson也才38岁,这样的年纪却已经掌理Sonic Frontiers12年(与音响论坛一样),他们二位可说英雄出少年,环顾全球,像他们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多。这于这样专注于物超所值产品的厂家,我们衷心希望他们能够一次又一次的闯过天关,让音响迷永远能够享受到价廉物美的Anthem系列以及物超所值的Sonic Frontiers。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11162897292.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