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请教威武(RUARK)音箱CL10\CL20 [复制链接]

查看: 4858|回复: 19
1#

我真连见都没见过,何况叫我买单拿,我一定买世霸或雨后初晴的。呵呵,见笑了。
分享 转发
TOP
2#

大哥不会只听这一首的啦,发烧一定是个人喜好问题,只要自己觉得好,就买!!
TOP
3#

其实好多选择,从外型看满不错的,我上次就找过了,没找到,我再试过。
TOP
4#

Ruark Solus 扬声器
Sterling Reference系列最强调的一点,就是以极为坚固的音箱以隔绝一切不必要的震动,无论是从外面传来或是内部自己产生的皆是如此,因此Solus使用白桦木作为音箱的材质,前障板、后背板的厚度达30mm(三公分!)。用这么厚的音箱板还不够,为了进一步补强内部结构,Solus还在内部由左至右增加了四根支柱,厚度同样是30mm。前障板也拋弃了从前四平八稳的设计,采用后倾式安排。其实远远看去,Solus的外观有点像Sonus Faber Electa Amator的感觉。这个特别补强的音箱,Ruark称之为ACD(Advanced Cabinet Design)技术,是拥有申请专利的。在音箱内部很规则的铺满了吸音棉,内部一目了然;分音器隐藏在吸音棉里,举目所见就只有二对单元连接线、吸音棉与补强的支架。用手去敲敲音箱,更可以感受到Solus的坚实程度。手摸着音箱内壁,突然想起这样的音箱设计,与前次听过的Harbeth HL-5ES有着天壤之别。HL-5ES使用很薄的板壁与薄薄一层沥青,宣称能“平衡”振动;Solus则用很厚很坚硬的板壁加上厚厚的吸音棉,宣称能“抑制”振动。振动、振动,多少罪恶假汝名以行!很显然的,Solus的声音绝对会与HL-5ES会有天壤之别。

    Solus使用一只直径2.8公分的高音单元,蚕丝半凸球状振膜加上磁液冷却。磁铁的吸力很强,六角扳手一过去就被吸住,这显然没有防磁设计。直径15公分的中低音单元振膜使用纸盆为材质,框架以3.8公分宽的铝合金制成,强韧的程度可以肯定。纸盆振膜上涂了一层很均匀不知为何物用以强化,上面还有很规则螺旋状的直线条,其作用可能是用来维持振膜运动时的一致性,藉以降低失真。在分音器与连接线的使用上,Ruark也别出心裁。由于分音器藏在吸音棉后面,体积又很小,中低音单元又黏得很牢固,拆卸相当困难,这使笔者一度以为Solus没有使用分音器。但是想想又不对,第一、Ruark从来没有无分音器的产品;第二、就算不使用分音器,高音至少也会串个电阻电容什么的。后来只好使用长镊子配合长脚起子一起在音箱里“搅和”,总算看到了分音器的真面目。Solus的分音器一共只使用了六个组件 ─ 聚丙烯电容、陶瓷电阻与空心电感各二只,品牌也不能肯定(从卸下高音单元的孔位看进去,当然无法肯定……),看起来也没有什么特别,不过根据后来取得的一些资料,这些组件都是高文件货(原厂如是说),连接线都使用镀银的无氧铜(OFC)。如此种种,都可以知道Solus的价格高昂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至少在用料与设计上,Ruark都显出很高的完成度。分音器的分频点为2.2KHz,平均阻抗是8欧姆,不过效率只有85dB(1瓦/1米),似乎不是很好亲近的样子。

漂亮的外观与绵密的声音

    单元的安排采镜像对称,因此音箱有左右之分,虽然原厂的说明书并未详细注明,不过笔者根据经验是将高音靠内侧摆放。与Ruark的传统一样,Solus的外观依然漂亮非凡,从每个角度望去都有很好的感觉。背板上整块镀金的板子,大大的写着“Ruark Solus”,益发衬托出那二对WBT镀金端子的不菲价值,金光闪闪令人爱不释手。Solus的木皮可以接受使用者订制,原厂标准处理为樱桃木皮,使用者若不计较价格,可以向原厂订制特殊材质的贴皮,如紫杉木、紫檀木、黑檀木,甚至还有钢琴烤漆的特别版本可以选择。原厂的建议是使用55─60公分(22─24吋)的脚架,有趣的是Ruark还没推出专用脚架(他们宣称即将推出),此间代理商则建议Target重达50公斤的制品相当适合。在社内正好有一对前次赖英智评论mbl 311d的专用脚架,高度与Solus正好是门当户对,就姑且用之哉。

    由于Solus的前障板是斜的,因此单元没有办法面对面,在Run-In时也只好不管它大不大声(一般在Run-In时,我们都是将二支音箱接讯源的同一声道,其中一只正负反接以求得相位抵消,这样一方面不会吵到旁人,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单元配对的精密程度)。它的效率85dB,用100瓦的PM-14上场担任Run-In工作应该是绰绰有余,唱盘则暂时用Revox Emotion B-22,软件是Burmester的CDⅢ烧录版(用HHB CDR-850烧录在Philips绿片上);虽说是烧录版,比较之下倒还有原版的八九分实力,只是高低延伸稍差一些。让用力它Run-In了几天,单元巨幅运动之后声音确实比较松开了些,不再有紧绷绷的感觉。

出色的音场表现

    用小音箱放大动态,通常是笔者喜爱先做的一件事。这可能是平实在家里不能开得很大声,被压抑久了而产生的奇怪心理。不过,评论器材本来就应该试试它的极限在哪里,不是吗?至于什么片子适合呢?Delos那张由Gerald Schwarz指挥的超级爆棚片“圣海伦山”,一阵连续的定音鼓搥击,Solus的表现可说是有模有样。当然,要鼓声通透至底的感觉,或是要大量的空气振动感,Solus显然没有。不过Solus没有,Electa Amator不会有,PMC LB-1也不会有 ─ 这是小音箱的天限,要再生足够的音压与低频,难矣。这是缺点吗?不能这么说,因为此乃小音箱的定律,尽管或许有极少数可以勉强打破(好吧,或许Paradigm的主动式小音箱可以有足够的振动感,但是低频仍然……),不过没有人可以否认,难道LS3/5a加上AB-1,就称得上Hi-End了吗?当然是不可能的。
缺点说了(其实是天限),再来看看Solus的特色。Solus有很美好的音场范围,准确的定位再生能力。前面说“圣海伦山”低频与压力感欠缺了,但是完好乐团形象整个浮现在音场范围里 ─ 定音鼓是定音鼓、铜管是铜管、大提琴是大提琴 ─ 这三个乐器部是从高而低、由后至前,没有丝毫的混淆发生。这一点的表现,明显要比Electa Amator好些(Sonus Faber的用家请不要抗议,相信您们会选择Electa Amator的初衷,绝对不是取决于音响性),而瞬时反应也显然不错,在鼓槌连击鼓皮之间的小小空档,细节也都充分的再生出来。其次,各声部的表现都很平衡,没有什么频段明显的突出或不足。此时的直觉是“这是一对好音箱”,而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好吧,若说“圣海伦山”不够力,那么“侏罗纪公园”总可以了吧?说真的,虽然PM-14只有100瓦,而Solus效率也只有85dB,不过当虫鸣鸟叫之后,雷克斯龙从远方逐渐靠近时,眼睛一直盯着那对不断猛烈运动的中低音单元,恐怕它们会夺框而出。看那对单元这么激动,还是横下心来,音量硬是不给他转小。结果一阵撕裂声与恐龙的打嗝声之后,Solus过关了 ─ 或者应该说它实在很耐操!

具有温暖的声音特质

    Solus最具特色的地方,是具有温暖而富厚度的声音。这种声音与Sonus Faber的走向是不同的,或许应该说它虽然有温厚的声音,但是特色并不像Sonus Faber那么浓烈。Sonus Faber的音箱只要一开声,他们家独特的味道立刻可以嗅得出来,有人说是音染过甚,但我宁愿相信那是一种独家的美感。Solus也有这种味道,但它的成分却恰到好处,绝不会浓稠到使敏感度降低。若是又厚又软的声音,那么很难有活力感,Solus的声音就是软硬适中,稍微偏软些,却带来了很好的味道。对喜爱厚声却又担心声音软趴趴的朋友而言,Solus可绝对是一对良伴!以阿劳限量发行的纪念CD第二集,德布西的“贝拉玛斯克”组曲来试最能表现上述的特性。钢琴声若是偏亮,不及格;琴声不够集中,不及格;最重要的,若是史坦威C型听起来像是山叶直立式,当然也不合格。Solus虽然是小音箱,但却能展现出庞大气势,阿劳的触键与踏板等运用都清清楚楚,该有的都有,毫无遗漏。质感与透明感或许并非平价Ruark音箱所长,但Solus仍有水准以上的演出。由于Solus的声音有点稍微偏暗的倾向,因此计较高频延伸的朋友很可能会觉得高频响应不太过瘾。但是也因为如此,略带暗色调的高频却有着很不错的效果,小提琴在猛烈的高频时不会刺耳,听来很是舒服。这样的声音,Solus使听音乐成为一件美事,也是笔者极为欣赏它的原因之一。

温暖的声音与精妙的音场

    要试平衡感,乐团与人声一起的片子是很好的选择。笔者在这里用萧提的“大地之歌”作为参考。“美酒在金杯中荡漾。且慢饮,让我为君歌一曲……”,Rene Kollo的歌声比例是否与乐团相当?这张录音在制作时人声有加以增益,因此人声的比例较大,约与各声部相当 ─ 这也是马勒将人声交响化的初衷之一。Kollo的运气吐字固然有其吸引人之处,但应该仔细听的却是各声部的伴奏,木管乐器、第一小提琴、以及隐藏在后方偶而出现的三角铁,是否都未曾被庞大的弦乐所淹没?Solus的音场表现绝对是第一流的,而定位感也极为优秀,因此听起管弦乐或是小编制的室内乐团,很能领略到音响之美。有一位友人曾经这么说,他认为现代音响最好玩的就是音场,这句话时在一点也没错。音场表现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基本要求了,而定位感又与音场可说是相辅相成,Solus在这二项都有极其优异的表现,让人激赏。前面曾经说到笔者是采高音靠内侧的方式来摆设,如果将左右对调,定位的精准失去不少,使用者不可不察。

    早在试听之前杨主编就告诉笔者,他曾经听过的Solstice(Sterling Reference系列的老二)是一款优秀的设计,而眼前这对Solus既然是同系列的老幺,应该也不错才对。而且,Solus的漂亮外观超越了以往的Ruark,很容易博得好感。只是在光看外表、完全未聆听之前知道了价格将近十万元时,好感就有了点疑虑;就像笔者前面曾经提到的,Ruark的小音箱售价一向是平易近人,迸出个这么贵的产品,很可能是吃力不讨好。而且,笔者对Swordman Plus与Sabre的声音印象很深刻,如果Solus的声音不能超越很多,那么评论之后的下场很可能会……。幸好,结果是令人非常满意的,至少在笔者个人的观感上,它的声音即使与Sonus Faber Electa Amator、PMC LB-1、Ensemble Silver Reference走向明显不同,却都可视为相同等级的声音。

返回
TOP
5#

RUARK 價 格 表 台币

型  號 中  譯 規  格H×W×D 參考售價  
LIFESTYLE RANGE:
EPILOGUE-Ref  結語 書架式揚聲器 (29×17×24.5) 29,500  
DIALOGUE I-Ref 對白 中置聲道揚聲器 (17×48×20) 32,000  
PROLOUGE I-Ref  序幕 落地式揚聲器 (90×19×28) 79,500  
LOG-RHYTHM  節奏計 主動式超低音 (42×43×43) 68,000  
PRELUDE 前奏曲 落地式揚聲器 (82×20×27) 62,000  
VITA 100   六件式家庭音樂廳組合 140,000  
CLASSIC RANGE:
SCEPTRE 權杖 書架式揚聲器 (38×21×30) 48,000  
BROADSWORD 大刀 書架式揚聲器 (44×23×32) 68,000  
PALADIN 大將 落地式揚聲器 (88×29×38) 78,000  
CRUSADER II  十字軍 落地式揚聲器(90×23.5×32) 115,000  
NEW CLASSIC:
CL-10    書架式揚聲器 (35×23×28) 88,000  
CL-20   落地式揚聲器(93×23×34) 148,000  
CL-30   落地式揚聲器 (103×27×37) 240,000  
STERLING RANGE:
SOLUS    書架式揚聲器(33×20.6×33) 98,000  
SOLSTICE 轉捩點 分離式揚聲器(114×26×42) 365,000  
EXCALIBUR 石中劍 分離式揚聲器(125×30×52.5) 525,000  
喇叭腳架:
CONTEMPORARY STAND   重量級喇叭腳架
(60公分高) 19,000  
STERLING STAND   重量級喇叭腳架
(60公分高) 28,000  
VITA 100   專用腳架 5,000
TOP
6#

RUARK ACCOLADE音箱

  
  概 述   

  这部扬声器在香港被发烧友称之为“大乌鸦”,取其英文名谐音,并非表示声音似乌鸦,相反,这部扬声器的音质大受玩家赞扬,己建立了崇高的地位。外国发烧天书Audiophile杂志曾刊出一篇对ACCOLADE扬声器的评论,在这篇评论里,评论家Malcolm Steward称,Ruark公司的扬声器素以质高见称,ACCOLADE这部扬声器设计精密、制作严谨,充分体现了该公司的风格,它的音响表现的最大特色是,声音极其轻松自然,动态平衡十分出色。

  ACCOLAE座地式扬声器是一部音质真实自然,极富吸引力,值得大力推荐和高度赞扬的优质产品。

  特 点   

  外形高雅名贵,内部制作质素高,体现Ruark公司风格的优质扬声器。

  ACCOLAD 这部座地式扬声器构造质素高超,尤其是声箱手工足以媲美名贵家具,放在家庭中显得非常高雅和谐。该扬声器高10OOmm、宽290mm、深380mm,前障略向后倾斜,声箱用自己的底座支持,柱的背后可填入砂或铅粒,底座下装有钉脚,每部扬声器重40kg,放在地板上非常稳定。ACCOLADE为三路低音反射式设计,气孔位于声箱底下的斜面上,工作频率低于lOHz。

  声箱用Medite纤维板构成前后两面,内部加高密度纤维板支撑,侧板分单双两层,厚度为19~8mm,非常坚固而且不会提高箱体谐振频率。布质面网容易除下,对后面的驱动单元保护不大,中音和高音单元均用软球顶振膜,三个单元均为丹麦Dynaudio出品,28mm高音单元装在前障板下部,双腔室构造,分频点在2.5kHz以上,低于这个频率用一个75mm半球型中音单元播放至5OOHz,以下频率交给一个155mm低音单元,同在中轴排列但位置颠倒,低音单元设计在最上部是为了避免地板的初次反射,低音和中音单元的音圈直径特大,各单元音圈均用六角形切面铝线绕成,使导磁效率改善并增加承能力该扬声器设计有三对接线柱,可用三线式或电子分音式驱动。

  声音品质特点   

声音极其轻松自然,动态感及平衡度十分优异。ACCOLADE扬声器重播的声音传真效果极好,音乐感迷人,令人仿佛身临音乐厅欣赏演奏一样。试听从一开始即显示出这部扬声器声音极其轻松自然,无动态压缩,虽然并非完美(无任何扬声器完美),但它的缺点很少而优点甚多,ACCOLADE非常适合重播CD,它全无遮蔽效果;相反,能与许多精细的线索沟通。它的动态完整令声音连贯一致,每个音符的能量与劲度都有正确份量。

  如重播John Maclaughlin三重奏"在皇家节日厅的现场表演",在这张CD唱碟中,录音捕捉到演奏者的技巧和艺术,演奏者的吉它弹奏清晰而富有戏剧性动态变化以及惊人的抒情感与透明度,敲击韵律给音乐带来美妙的闪耀感,低音丰满衬托出吉它不停的声音变化,这些音乐效果都一一被该扬声器表现得淋漓尽致,人声也甚佳,犹如在现场身临其境地欣货艺术家的绝妙表演一样。总之,ACCOLADE是一部设计制作上反映了Ruark公司风格的、声音极轻松自然及平衡动态广阔的优质扬声器,值得高度赞扬及大力推荐。

  技术规格 ·  形式:三路低音反射式·驱动单元:28mm半球型高音单元,75mm半球型中音单元,155mm低音单元,外形尺寸:宽290×高1000×深380(mm)重量:4Okg
TOP
7#

Ruark Excalibur 扬声器

    Excalibur的较小型版本Solstice引进后就送到我家里来,我也藉这个机会再度验证一下,看看一年多来空间整治的成果如何。另一方面,我想尝试将它放在十五坪客厅里,听听看一般住家环境里的声音表现。在此先告诉您结果︰Solstice不但可以轻易达到我所想要的平衡性,而且无论在聆听室或是客厅里的表现都相当令我满意。更重要的是,我竟然可以用价格仅有Solstice三分之一的Ensemble ecco就搭配得很好,而且还保有了Excalibur那种不怕硬调子空间的特性。

沿用避振设计理念

    Solstice的基本设计与Excalibur非常接近,也是高、中音独立一个音箱,叠在低音部音箱上的配置方式。由于分音器设计在上半截,所以扬声器线先连接到中高音部后方的Tri-Wire端子上,再经由PA音响用的NL4端子送低通讯号到下半截低音部。比较特殊的是,Solstice的端子上方有二个频率修正切换装置,分别对中音单元提供-2dB与-3dB的衰减,以及高音单元+2dB和+4dB的提升。为什么中音部分只能衰减,而高音部分反而是提升呢?说实话,我也不能肯定原厂如此安排的用意,不过就先前使用Excalibur的经验来说,这种修正方向在我的聆听室里行得通,而且很可能会用得上。所以一看到这个调整功能,即使对Solstice不见得需要,至少立刻让我对它放心了一大半。

    既然是二件式上下相叠的设计,接触面的作法就显得非常重要,像Goldmund就特别注重箱体间机械接地的问题,利用尖锥将振动一层一层的向下传导出去。那么Ruark呢?他们家用的是软性避振设计,在Excalibur上装置了长条型的橡胶类材质,而Solstice则是改用圆柱状的作法,内藏什么玄机则是不得而知。有趣的是,当我摇晃上层音箱的时候,发现它的结构做得比Excalibur还软,感觉上就像是悬吊设计良好的重量级LP唱盘一样。原厂资料表示Sterling Reference系列的落地型产品,都是使用多层结构的避振设计,以减少箱体共振与音箱之间的干扰。我实在很想卸下单元来一探音箱内部的玄机,不过Solstice同Excalibur一样,单元是胶合在前障板上再以螺丝固定,所以我为了避免损坏扬声器只好作罢。另外在此附带一句︰我先前评论Excalibur时曾经提到它的高音单元为Dynaudio制品,后来据Ruark原厂提供的资料说明,那是他们向Scan-Speak订制的特别单元,价格之昂贵绝对超越全世界的高音王。

    那么Solstice呢?它所采用的单元不同,而原厂也没有多加说明,仅表示那只“冰淇淋”中音凸盆单元是一样的,只是缩减为一只。Solstice的高度比Excalibur矮了11公分,低音单元尺寸也跟着缩减,改用180mm高硬度纸盆的长冲程低音单元二只。

理性设计原则 - 合理音压下的最大频宽表现

    当初第一次见到Excalibur时,我脑中仅出现了“Ruark推出了一款高价位扬声器”这样的念头。等到Solstice出现,该公司又陆续推出Solus、Equinox二款更小的产品,构成完整的Sterling Reference系列之后,我才开始注意到了原厂设计的目标 - 合理音压下的最大频宽表现。奇怪,最大频宽表现是大家都知道理当要追求的目标,可是为什么要加上“合理音压”这样的字眼?Ruark原厂在资料中特别强调:“Sterling Reference系列出现的意义,是在追求真实世界中的参考标准”何谓真实世界?在英国人的Hi-End世界里,您看过低音柱加上大屏风吗?他们会安装数量庞大的单元在扬声器箱上吗?在原厂的宣传文字中,您看过“一大片低音”这种用语吗?当然没有。他们的扬声器必然是以一般家庭空间为设计考量,进而在居家环境所能播放的最大音压极限下,追求合理范围内的频宽表现。就拿Solstice为例,114公分的高度,相信摆在您的客厅里不会造成视觉压迫感吧!低频延伸到40Hz,对绝大多数(几乎是全部)的音乐回放来说都够了吧!以本地居家空间的状况来说,这种多音路、多单元扬声器所提供的音压也理当足够吧!Sterling Reference系列便是属于真实世界的设计。

    您可能会问,这么说来真实世界的器材岂不是很多?没错,尤其Sterling Reference系列既为高价位带产品,更要想办法让大家认同它们有“参考标准”的地位。至于怎么做?我只能说,Ruark是一家笨公司,笨得不会去搞出一些噱头十足的神奇太空超合金振膜,笨得不会在扬声器箱里装上一万瓦特的A类扩大机,更笨得连20Hz-20KHz±0.1dB这种诱人的规格都不会写。最笨的是,他们竟然就只会从最基本的精选单元、强化音箱设计、抑制箱体共振等方面做起,到头来还是只能以外观设计、作工品质、声音表现与价值价格比来和其它厂家一较高下。什么年头了还在做这种硬碰硬的事,您说他们笨不笨?别忘了那句广告词:它傻瓜您聪明喔!

出乎意料的低电平解析力

    在我的八坪聆听室里,Solstice从Run-In初期就让我很放心,因为它不但声音平衡性很高,而且具有向前摆位的条件。从一开始摆放在聆听位置距扬声器背墙的三分之一处,然后在Run-In让低频逐渐松软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的慢慢往前拉,直到二分之一处(约离背墙三公尺左右),它的平衡性始终都没有跑掉,低频量感也依然充足。扬声器一直向前拉,那么音场深度是不是一直增加?没错,Solstice的音场深度表现相当优异,而且乐器之间的前后距离很清楚,纵使整体规模感达不到贵它三倍的Wilson Benesch Bishop,但是就这个价位带的扬声器来说已经足以令人激赏了。所以您可以了解,每当我遇到这种具有向前摆位条件的扬声器(虽然不多),总是会特别放心,因为这等于是在低频量感的优点以外,又提供了音场深度的最佳保障。

    不过,这还不是我对Solstice最满意的部分。这款扬声器有一项特异功能,那就是低电平的解析力超高,简直不像是动圈式扬声器的个性。您应该知道,绝大多数扬声器(尤其是效率不高者)在低电平驱动之下,回放频率都会出现状况,尤其是高低二端的响应都会听起来很诡异。高效率的扬声器如Tannoy当然没有这种问题,而静电扬声器如Quad更是低电平解析力的个中翘楚。不过Solstice的89dB只能算是中等效率,却可以表现出印象中与Quad同级的水准,真是令我十分的惊讶。这时候,我不免又回想起原厂资料中所述的“真实世界”。在您的客厅里,平时是以多大的音量在播放?到底有多少人能够随心所欲的开大声听音乐?对于没有隔音条件良好聆听室的人来说,低电平解析力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条件,而且最好是像Solstice一样小音量播放时依然平衡性未减,这样的“合理音压下的最大频宽表现”才有意义,对吗?

本质很好的透明感

    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评断,Solstice绝对是属于阴柔派的声底,所以您如果要追求总编形容的“稍暗的小提琴”走向,那么Solstice绝对是此价位带的首选之一。阴柔一派,代表不清亮的声音个性,所以您不会从它身上感受到白热化的高频表现,有的是恰如其分的温和亮度。这样的声音是好是坏?我认为好处绝对多过坏处,至少在硬调子空间里不会让您觉得刺耳难受,甚至连不耐听的问题都不会存在。在真实世界里,您的空间是属于哪种调子?聆听过程中,我没有用上任何一种厚声底的搭配器材,却一点都不用担心声音偏向单薄 - 是的,Solstice和大哥Excalibur一样,都是标准厚声的扬声器,音质温润丰厚的程度不需要加强,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会满意了。想要听充满木头味的琴声?没问题,这款扬声器不但有,而且音质密度很高,中频透明感更是强项。我们一直在强调,透明感不应该是靠高频强调所制造出来的假象,而是自然存在于频段之间。与其它频段比较起来,Solstice在中频方面的透明感表现特别好,而这正是绝大部分乐器的基音所在,形体感于是就很自然的浮现出来。

    由于高频不刻意强调,中频以下温润饱满的特质强烈,因此您可以很容易想象Solstice是属于淡黄和煦的音色。这种音色的好处是搭配相当容易,我无论是用Mark Levinson或Audio Research组合,它的声音走向都不会特别偏向哪一边。等一下,你是说它不会反应出前端器材的个性吗?错了,原厂虽然没打算将它设计成鉴听扬声器那种照妖镜的走向,不同搭配器材还是会在某些细部声音表现上特别“夹”。整体来说,我最喜爱Ensemble ecco搭配Solstice的声音,一方面ecco艳丽的声底会让Solstice的质感更高贵,二来声音会更中性、音色也更白,再者高低二端的透明感会更好。我当初把ecco纳入参考系统当中,是着眼于它能够以十万元级价格提供类似Mark Levinson系统的走向,可是它这回表现出来的结果竟然比ML更具全面性?我实在很难解释理由何在,不过这是实际搭配下来之后的结果,而且在二个空间里都完全相同。建议Ruark中高价位产品的用家(还有业者),应该设法去找一部ecco来搭配看看,也许在别的空间或系统里无法得到完全相同的感受,但是方向应该错不了。

最平易近人的个性

    Solstice适合什么样的人?以我在二种截然不同空间里聆听的结果,我认为它应当可以适用在绝大多数六坪以上的各种环境,只要您同意总编所说的“选暗不选亮,选厚不选薄”器材购买要点,这款扬声器的声底就会合您的意,而且还是极少数能够在硬调子客厅里轻易达到平衡的中尺寸落地型产品。在同等价位里,Solstice会遭遇到ATC、PMC与Genesis等几款竞争对手,它们各自有各自的属性,也会有特别适合的搭配方向与空间个性。不过,在您比较的过程当中,请特别注意“条件”的问题︰当我们在追求条件好的扬声器时,自己到底具备了哪些条件去用它?如果没有隔音良好的专属聆听室可以大音压播放,如果没有驱动力惊人的扩大机可以搭配,您有什么理由不去用驱动容易、搭配容易、亲和度高的产品呢?

    您的音响生活有多真实?它是属于真实世界里的扬声器,准备要建立中型扬声器的参考标准。
TOP
8#

System Type Bass reflex, 2 way
Cabinet Bookshelf/standmount, reflex system featuring ADT technology. Critically damped multiple layer differential construction, with full internal bracing system.
Color finishes Veneers in: Steamed Beech, Natural Cherry and Rosewood.
Drive unit Tweeter-
DOME : Open weave treated silk provides extremely light moving assemly that responds to every nuance of signal
VOICE COIL : 28mm aluminium wound coil in a low viscocity ferrofluid ensures high power handling capabilities.
MAGNET SYSTEM : Fully optimised system maintains absolute control of moving assembly. Dual chamber construction effectively damps rear radiation resulting in pure and natural high frequencies.
Bass/Mid-
CONE/SUSPENSION : Profiled and treated pulp paper cone offers pure reproduction. Suspension allows extreme linearity, even at high volume levels.
CHASSIS : 180mm cast alloy basket with considerable attention paid to chassis contour gives minimal acoustic reflection.
VOICE COIL : 40m diameter two layer long stroke coil on Kapton former ensures low distortion and accurate reproduction of mid and low frequencies.
MAGNET SYSTEM : Powerful 110mm fully optimised system maximises magnetic energy resulting in supurb control and dynamics.
Crossover Precision audio grade components (7 element). Crossover point 2.7Khz.
Inputs Terminals 2 Sets Gold plated bi-wire configuration.
Frequency response 45Hz-20Khz +/-3dB (free space conditions)
Nominal impedance 6 ohms
Amplifier Requirements 25 - 150 watts
Sensitivity 87dB/watt @ 1m
Dimension (WxHxD) 35cm x 22.5cm x 28cm
重 量 10公斤
定 價 NT$72,000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71112465028937.jpg[/upload]
TOP
9#

高保真音响》杂志2001年第12期
音响版目录


   ●威武CL20落地音箱 …………………………………………… 资料室(6)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71112334636327.jpg[/upload]
System Type Bass reflex, 2 way
Cabinet Floor-standing system featuring ADT technology. Critically damped multiple layer differential construction, with full internal bracing system.
Color finishes Veneers in: Steamed Beech, Natural Cherry and Rosewood.
Drive unit Tweeter-
DOME : Open weave treated silk provides extremely light moving assemly that responds to every nuance of signal
VOICE COIL : 28mm aluminium wound coil in a low viscocity ferrofluid ensures high power handling capabilities.
MAGNET SYSTEM : Fully optimised system maintains absolute control of moving assembly. Dual chamber construction effectively damps rear radiation resulting in pure and natural high frequencies.
Bass/Mid-
CONE/SUSPENSION : Profiled and treated pulp paper cone offers pure reproduction. Suspension allows extreme linearity, even at high volume levels.
CHASSIS : 180mm cast alloy basket with considerable attention paid to chassis contour gives minimal acoustic reflection.
VOICE COIL : 40m diameter two layer long stroke coil on Kapton former ensures low distortion and accurate reproduction of mid and low frequencies.
MAGNET SYSTEM : Powerful 110mm fully optimised system maximises magnetic energy resulting in supurb control and dynamics.
Crossover Precision audio grade components (7 element). Crossover point 2.8Khz.
Inputs Terminals 2 Sets Gold plated bi-wire configuration.
Frequency response 40Hz-20Khz +/-3dB (free space conditions)
Nominal impedance 6 ohms
Amplifier Requirements 25 - 150 watts
Sensitivity 87dB/watt @ 1m
Dimension (WxHxD) 92.5cm x 23cm x 34cm
重 量 24公斤
定 價 NT$118,000
最后编辑leslie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