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问E版和各位DX关于DAC的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 2936|回复: 8
1#

技术不是最主要的,听感才是关键。因为解码后还是模拟输出,我以为这部分的做工和用料比较关键。也是决定音质的主要环节。
分享 转发
TOP
2#

一样的,呵呵谢谢表扬。
TOP
3#

自己听了喜欢就好,不过不比较是不容易确定东西的好坏的,钱在你手里,不怕哦,慢慢挑到满意为止!!
TOP
4#

杂谈1bit与多bit

肖先生(原创工程师)

 

LDH说得对,如果换CD机最好选择DENON或TEAC产品,SONY就暂时不要考虑了。主要原因是SONY和PHILIPS的数模转换方式大同小异,都是1bit技术。如果以前都玩的是1比特的东西,为何不试试使用多比特的CD机。这里要声明的是,不是说1bit方式不好,关键是现行CD格式限制了1bit优点的发挥。CD是以多bit(16)方式记录的,1bit-16bit-1bit转换过程还是多了个16到1的内容,总会带来一些问题。PHILIPS和SONY很聪明,早就发现这个弱点了,所以当DVD出现时,它们不会再坚持用其实也是自己CD格式的DVD-AUDIO格式了,而是推出全新的SACD格式。

先聊一下SACD。早期录音有用多bit方式完成的,现在几乎清一色DELTA-SIGMA 1比特方式录音。SACD就是看利用这个特点,全过程都使用1比特,少了录音到CD的抽去和CD到解码的插补步骤,听到的东西几乎就是麦克风收录的东西。我看好SACD!

转回换CD机这个话题,现行CD机可能还是多bit方式的表现更好一点,因为毕竟少了一个16到1的环节。除去SONY/PHILIPS不谈,现在高档的数字音源无一例外的用多bit方式(有时称电阻网络方式),看看MARANTZ终极型号CD-7也用回多比特的TDA1541,当然MARANTZ这样用有可能有其它因素在里面,库存?双皇冠固然好,但毕竟是四倍插补,还没等着别人用多少就有8倍插补的DAC出现了。回头看,其实四倍插补做好了也应该不错,可惜盲目追求指标是主流,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

1比特和多比特另外一个不同是小(弱)信号表现能力,多比特明显强于1比特,失真相差几个dB。为什么?因为电阻在精密程度(光刻)和热噪音(材料)上对信号影响相对小些,而1比特的电容和积分电路对信号影响则相对大些。最后一个不同是强弱信号反应能力上,多比特也明显强于1比特,试想一下,8倍插补后的信号以极限变化(65536),多比特是通过电阻网络立刻表现出,而1比特要通过1比特到1比特的次次电容充电到最后一次放电过程,按理说结果都一样,可实际就有差别。

反映到音乐表现,用冲击力说法就可以简单概括。1比特无零点交越失真是个优点, 但多比特DAC很早就利用例如双DAC做正副半周转换解决这了问题。而1比特DAC似乎到了今天才重视自己的问题,现在出现的很多新技术就是针对1比特这些缺点产生的。MARANTZ加那个增幅器(HXXM)看样也不仅仅为了调声。其实以当前的技术而论,1比特和多比特DAC差别很小。唯一可惜是目前1比特CD机大多还是用几年前的DAC! 这也是我认为1比特不好的原因。

1比特DAC出来的声音,特别是在一些大系统上听,总是有过为浓郁感觉,人工美化的东西过多了点,如果你就是听人声和弦乐,OK!那就坚持用MARANTZ东西,否则,交响乐的浑浊、钢琴的沉闷(形容过了点)总是觉得不太对劲。当然这些形容多是指MARANTZ。SONY或其它DELTA-SIGMA的清丽另当别论,声线过细是不是问题?留到以后再论。反观多比特DAC出来的声音,开始听来有些人可能不习惯,可越听越感觉真实、自然。刚才说过1bitDAC听弦乐觉得很美,但当你听用多比特DAC转换出来的声音后,提琴发出声音的那种质感、那种更真实的美是无法用人工美所能取代的。记住,在商店里你很难下结论,只能是把东西搬回家一个人仔细感受才能得出结论。

讲个我的经历。想起当年买MARANTZ CD16,CDM4 PRO+1547实在是诱惑,所以,在94年春节前的某一天花8600元(当时是一年积蓄啊)欢天喜地地把它抱回家,以取代我以前的MARANTZ 94,可是听来听去,总是让我感到失望。慢、钝、朦,这就是我的夸张感受!难道是先入为主吗?坚持几个月还是接受不了,最后让几百元的价格出手了都这样廉价。其实1比特CD机也有让我感动的东西:PHILIPS 600,真的和MARANTZ有所不同。可惜PHILIPS 800,MARANTZ 15没有在自己认为好的环境下听过。我不想谈现在的19、17、16D、14是什么声音,听过是听过,带有“偏见”再发表意见就不公正了。不管怎么讲,MARANTZ CD机毕竟是我最佩服的产品。可惜啊!如果MARANTZ有一款用例如PCM63、PCM1702或AD1862,我一定买!有句实话还是要讲,除去DAC,MARANTZ其它方面的制作无人能比,如果讲与其它日本CD机相比,DENON、TEAC使用别人的伺服,看那么多的走线多少有一点点土炮的味道,对不起,话是说大了一点。

如果你没有玩过多比特的CD机,我的意见是劝其换一台这样的CD机,如果觉得不好,就当是一次经历,看看在你自己的听音环境下到底有什么不同。

再谈谈我对知道的,现有的CD机的看法。

DENON 10II(HDCD III为什么还没有见到)DENON2800(2880)TEAC 25N(25XN),TEAC8N 欧美机还是不说好,因为性价比低了点,好的东西太贵了,现在,不如拿这么多的钱玩SACD机,或相对花少量的钱玩二手DAC了,记住,要有软件DSP的东西,补品让你眼花缭乱的东西不见得好到上天,更多地给你是心理满足。当然声音应该是好点,心理作用更不可忽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心理作用,听音乐时的心情不同,感受也有很大不同。

多比特DAC产生的共性的东西不谈了,想从技术角度看这些机器有什么不同。

DENON和TEAC的光头部分基本相同:SONY240A,DENON2880好象用的是三洋的东西,以我的观点都是廉价货色。但TEAC的VRDS结构略胜一筹;DENON用的是NPC给DENON专门开发的数字滤波器,我猜测是类似TEAC使用的NPC5843一样的东西,只不多加进数字反相功能,最好的5842,NPC应该不会给;TEAC用NPC5843,再用普通74系列逻辑门进行反相,所以说技术相当,但TEAC还用了一颗AD1893,起减小JETTER和数字滤波方式切换的作用,所有数字滤波都有真正的16天生20比特功能。至于DENON所说的LAMDA技术,似乎没有什么,是指PCM1702是用两颗19BIT DAC解决零点失真问题?还是指四DAC平衡?可这也不是DENON发明的技术。DENON用的DAC是20比特DAC,四颗PCM1702;而TEAC25N是四颗20比特的AD1862,这里除TEAC8N用PCM1702做并联外,其它都是以平衡方式做转换,而且都是一出DAC就转非平衡,并不是平衡到底。因为有AD1893,这么看TEAC又胜出一点,模拟部分DENON用的元件好一点,特别是电容。结合上述原因TEAC25N价格自然高出DENON10II一点,我忘日圆报价,230?好象一样,25XN大概250。我为什么抬出8N而不说10N,10NSE,我的感觉是8N虽然VRDS档次没有10N好,但技术较新,好像10N用TDA1547,10NSE用PCM1702。8N一是像金嗓子CD机用并联DAC方式,而是数字滤波还可以调整,数字滤波方式可调性是目前的趋势,所以说仅谈多比特DAC方式的CD机,不到5000元的TEAC8N值得推荐,而且估计伺服部分应该是SONY全数字技术了,25N和25XN最大的改变也是XN用全数字伺服。TEAC缺点是走线较乱。同样DENON2800从价格讲也是很好的东西,少了一个变压器,少了数字接收以及用P档的1702(10用好一点的J档),OP稍次一点,其它与10大同小异。

其实SONY CD机吸引人的地方也有数字滤波方式可调。MARANTZ也学聪明了,CD19a也有此功能,CD-7就不用讲了。模拟部分弄来弄去对声音不可能有太大提升,弄过头的只能使声音太假了。当然也不能忽视模拟的作用,个村还是有个村的高招。

买什么CD机最终看自己的喜好,我只是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可能有不对的地方请指出。建议看看楼下的“平横乎?24比特乎?”,有点内容!

文章来源: 转贴自《音响发烧站》2000.4.05
TOP
5#



1 bit,我要倒出你葫芦里的药
http://yekaionline.wx-e.com/dvd/sacd1bit.html
最后编辑leslie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