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箱摆放:一定要向内倾角吗? [复制链接]

查看: 12120|回复: 12
1#

音箱摆位法---喇叭贴墙摆法


如果你的喇叭高频尖锐甚至刺耳,中、低频又觉得薄弱,而你本身喜欢中、低频饱满的声音的话,这个“喇叭贴墙摆法”也许会对你的器材的声音有所改善。使用这种摆法可以让整个高、中、低频得到平衡。不过,它会使音场的深度变浅,宽度变窄。
将喇叭贴着後墙摆,距离後墙的距离在50CM到20CM之内,具体距离要看你的听感,越离后墙近,声音的中、低频就越饱满。要注意的是,喇叭使用这种的摆法,通常是不需要向内拗的。


音箱摆位法---喇叭长边后墙摆法


 


如果你觉得你的音响系统中、低频的量感不够,那么你可以试一下现在介绍的这个“喇叭长边后墙摆法”。但要注意的是这种摆法对声音有得有失,虽然中、低频的量感增强了,但声音的音场已经深度都会变差了一点,所以要在这之间得到一个平衡的话,就要靠你慢慢运动距离来玩啦。

在一个长方形的房间里,一般玩音响的经验,都会以短边为喇叭的后墙。但这个“喇叭长边后墙摆法”却反其道而行,把长边为喇叭後墙。

喇叭要离开後墙起码要1米以上,而音箱与侧墙的距离起码要半米以上。两个喇叭之间的距离与聆听者的位置画等成一个正三角形,两个喇叭的向内拗投射角度也要起码45度以上。聆听位置不可贴墙,至少要留一米的距离。


音箱摆位法---轴线内侧法


 
如果你的听因环境复杂,什么吸音不对称、个房三尖八角、房间太细长,而你的音响的声音高音尖锐、中音瘦、低音又不够的话,以下这个“轴线内侧法”相信会帮到你啦。

首先将喇叭摆在房间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长度之间,然後分别将喇叭尽量靠侧墙,如果房间太宽的话则不一定要紧靠侧墙。喇叭的向拗角度要大於45度以上,聆听位置要在两个喇叭的投射角交叉线交点之後约0.5-1公尺之间。

音箱摆位法---菱形摆法


 


很多发烧友经常会遇到,在正方形的房间很难较音的情况,其实大家可以使用“菱形摆法”来解决。

先声明此法只限正方形房间使用的,首先将正方形空间视为菱形,喇叭摆在菱形的其中两个邻的两条边。但必须注意的是喇叭後面的菱形尖角与聆听位置後面的菱形尖角都要做圆弧或圆柱声波扩散处理。另外两个喇叭也不宜靠侧墙太近,否则会出现驻波太强,低音听起来“隆隆”声。如果真的不能作扩散处理的话,都要在菱形尖角处放些比较吸音的家具,如沙发之类。

今天介绍的“正三角形法”音箱摆位法,也称为近音场法。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四面墙反射音对喇叭直接音的过度干扰,因此可以得到很好的定位感以及宽深的音场。这种摆法出来的效果能出得更多的的细节,清晰度也最好。

“正三角形法”实现需要喇叭要离开後墙起码要1米以上,而音箱与侧墙的距离起码要半米以上。两个喇叭之间的距离与聆听者的位置画等成一个正三角形,而三角形的边长可根据你的房间、功放的功率大小来定,大的话就可以长些,小的就短些。两个喇叭的向内拗投射角度也要起码45度以上。

箱摆位法---三三一比例法


对于听音室面积比较大,空间比例均匀的房间,音箱的摆位可以用三三一比例法,此法亦可在大房间得到平衡的声音与宽深的音场。
大家首先应该将房间长度和宽度都均分为三等分,喇叭则摆在长度与宽度的第一等分交点上。喇叭可以有略微的向内拗,也可不需向拗,要视乎实际试听的效果来决定,要注意的是听音位置不可贴靠後墙。

音箱摆位法---三一七比例法


大家首先应该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喇叭摆在三分之一长度处,而两只喇叭之间的间隔为房间长的三分之二的0.7倍,也就是 喇叭之间的间隔 = 房间长度 X 2/3 X 0.7。
使用这种摆法,最好两个喇叭要有略微的向内拗,角度方面则要看你的具体家具情况了,你可以一边听一边试,直到你认为好声的时候就可以了。
分享 转发
TOP
2#

audio 在 2003-5-15 10:26:44 发表的内容
什么“换功放”?有点笼统,看不明白。

wasp音箱摆位法

    
cjhien 译自 www.tnt-audio.com


  这里要说的摆位法“Wilson Audio set-up Procedure(后面简称为wasp)”是为那些没有单独听音室的朋友们准备的(比如我),这些人经常在自己的卧室里摆放书架式音箱 。在很多情况下(复杂而又狭小的卧室),8种标准的摆位法不起作用,声学专家的数学公式也帮不了你(通常只在专业studio里有用),那么你可以试试本文中的方法,它较容易操作。wasp的摆法使声音有如下的特点:

  1、很好的结像力
  2、宽敞的舞台

  但是某些特殊设计的音箱不能用wasp摆放,譬如板式音箱(高定向,很现代的那种),被设计成在特殊位置摆放的音箱(Klipschorns和Bose的音箱),英国的某些贴墙式音箱(NAIM, LINN ),开放式多附件音箱(Carver Ribbon Speakers and Woofers, Martin Logan Designs)。

  然而,上述的几种音箱毕竟是特例,对于绝大多数的箱式音箱来说,wasp方法都是适用的。请看下图,所有的距离都是用音箱上的固定点之间的距离确定的。为了适用于各种音箱,请使听者到音箱的距离和两个音箱之间的距离的比在1:1.1和1:1.25之间,并把两只音箱中心都对准听者的位置。这一切都做好以后,就可以开始利用wasp方法确定音箱到后墙以及侧墙之间的距离了。



  wasp的基本要求是建立一个中型区域。这个区域在每一个听音室里都可以找到,它的长度是60-160cm.在这个区域里,房间对于声音的影响几乎没有。第一步将确定一个较大的区域,但是这个区域的尺寸只是一个很粗略的尺寸,并且这个结果将作为下一步的起始点。

第一步:确定中性区域

  找一个愿意帮助你的朋友:它必须以正常的说话音量在你的听音室里说很长的时间。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中性区域与后墙的距离。所以助手朋友必须从后墙(音箱的后墙在皇帝位前面)开始,面对这听音位边说话边向前走。你将坐在听音位上,等你发现他走到一个地方墙上反射的的低音变得听不到时,把这个位置标记下来。(什么?没找到这个点?回到起点,走慢一点从来一遍……)现在你找到了中性区域的后边界。

  其次,让助手朋友继续说着话向前走(过了听音位,朝着音箱的对墙走),当你发现他的声音开始失去焦点并且引起侧墙和后墙的共振时,记下这个位置,这就是中性区域的前边界。

  最后,利用与上述过程同样的方法来确定左边界和右边界。让助手朋友从左墙为起点,朝着听音位走先确定左边界,走着走着又确定了右边界。(就是声音先变的脱离了左墙低音反射,后又引起了右墙低音反射)以右墙为起点,再把这个过程进行一遍,这样你就有4个侧墙边界,2个中型区域(图中音箱周围的矩型区域)。

  如果发现两个中型区域的位置不对称,就多做几次侧边界确定的过程,量一下各个侧墙边界,把所有的左边界平均一下,右边界也如此,这样你得到一组平均后的边界,把这组边界沿着皇帝位和后墙中心的连线镜像一下,这样你一共得到两组测边界(4条左2右2)和两个完全对称的中性区域(如图中的音箱周围的矩形)。

第二步 确定音箱的准确摆位

  现在把音箱放在中性区域里,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些使移动音箱更容易的脚架(不好找)。把每个音箱都放在每个中性区域的正中心,让音箱正对着听音位。这看起来有点太内斜,但wasp选择响种摆法。

  下面你就可以开始在标定的区域里移动音箱了,最好用胶带贴在每个中心区域的音箱内角上(胶带离音箱角越近越好),并在该胶带上标上刻度(1cm或者0.5cm一格);再在音箱的前角上也贴上同样的胶带(胶带离音箱角越近越好),正如图中所示一样。这些胶带可以帮助你估计左右移动和调整内外倾角。现在,你又需要那个助手朋友的帮助了,用正常的音量播放一张全频段,并且非常均衡的录音,让助手前后、左右移动音箱,你体会声音的质量,刻度将帮助你标定音箱的位置。找到并记录下各个方向上音质最好的位置。再换一张音调非常均衡并且有不错的动态和结像力的cd。如果低音很轻,把音箱向后移,如果低音重了,把音箱向前移。你可以找到一个驻波最小的位置,这个位置通常也是音箱的其他方面表现也是最好的位置。

  确定了最好的前边界,用一个胶带贴在地上一把这个位置定下来,这样你以后就可以直接把音箱调回这个位置。胶带要与音箱有一定的距离(你当然要记住这个距离)以便于下一步的微调。

  Wilson建议用左声道的Ragtime Razzmatazz piano CD 来微调音箱的左右位置,如果你没有,最好找一个全频段的单声道的录音。播放的同时微调音箱的左右位置,当你发现一个位置,在这个位置上你可以听到动态的准确表达以使音乐变得和谐真实(翻译难度太大,注出原文:while you listen for the 'attack', the dynamic or transient accuracy and how it affects overall harmonic integrity)。

  之后你就可以调整内倾角来使结像聚焦,注意:调整内倾角的时候不破坏了前后/左右位置,只能让音箱绕着自己的中心旋转。这里还是需要一个单声道的cd,持续的改变内倾角直到像聚焦于音箱的前面,并且能感觉到音场有一定的深度。之后最好再用一张现场录音的(不是多轨合成的)大型交响乐校验一下声音是不是绝对的对称。用胶带表明内倾调整的结果。最后微调的内容是音箱的高度尺寸,微调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最后一点房间里的驻波,请自己找方法微调这个项目(我的脚架是固定的)。具体的建议有:超大的脚钉,金属垫片等。

  如果最后还是有一定的驻波存在,你可以把cd架,书架等吸音的东西对称的放在两个音箱后面。据说wasp的摆位结果是非常节省空间的,不用里后墙1米那么远,请朋友们玩过后把结果告诉我。

  文中微调部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翻译可能不准确有疑问的朋友可以向我要原文,也可以直接在tnt上找,本文的内容基本上是从tnt上的相关文章翻译过来的,tnt同意,只要在文中提到出自www.tnt-audio.com就可以任意的转载原文。

[upload=gif]uploadImages/200351511284299291.gif[/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