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SONY S7000DVD机声音在什么级别 [复制链接]

查看: 6418|回复: 7
1#

仅供参考
許多消費性的電子商品,拜科技進步之賜,不但推出的週期越來越短,商品形式也更具多樣化。但相對的,因商品所推出的間格時間縮短,也就會產生新的問題,新品購入時便已開始一步步走向落伍淘汰。常聽一些用家說:「我在半年前所購買的某某器材,才不到半年的時間,如今所出的後續機種,不但功能更強、外觀更炫,而且價格還比上一代機種便宜」之類的話。尤其以目前市面上所出現的DVD光碟機,幾乎以一個月一到兩台的速度上市,不但外表做工一部比一部完美,功能及配備一台還比一台先進,這讓已經購買DVD光碟機的消費者難免會產生極大的不安全感,深怕剛剛所購得的心愛機種,一夜之間便成為過時的舊機種。圖1

到底應如何對應上述所發生的問題?其實也只有兩個解決的辦法:一種就是「雄雄開下去」(台語)購買一台高價位且生命週期較長的旗艦機種,以求得較長的使用時間。但除非您是較不追求流行,而且是金字塔頂端的多金人士,才能以較多的金錢來換取時間(器材上市週期)。但是且科技一日千里,只要公佈新的規格,您的器材不管是百萬名器,或者是多麼稀有的高級器材,都將成為昨日黃花。

相對的,另一種對應的方式便實際許多,那就是所謂的「將錢花在刀口上」,消費者從蒐集而來的各種器材資訊中,挑選出一台功能佳、外觀順眼,價格也合理的「中堅機種」,這樣一來不但時時刻刻跟得上科技的腳步,一旦面臨淘汰的命運,即使是低價求售也比較不會心疼。說到中堅機種,便使我想到目前市售的第三代DVD光碟機,除了較少數的頂級機種之外,有幾部確實是物超所值的產品,這次筆者要評論的SONY DVP S705D DVD光碟機,就是一部便宜又大碗的超值機種。

配備多項超值功能

剛進駐視聽室的SONYS 705D DVD光碟機為金黃色的鋁質外觀,造型有點類似他家較早期所生產的ES系列CD唱盤的外表。前方面板左下角附有一組可調整音量的耳機輸出插孔,這對經常需要以耳機聆聽的用家而言,是個不錯的配備。面板的右邊為一般的控制功能按鍵,特別值得一提的是,S705D面板上的選曲開關,也跟ES系列一樣採無段級進式旋鈕設計,此項功能有點像遙控器上的飛梭功能一樣,用家不必因為選曲而在傳統的Skip鍵上按個不停。

除了基本的功能鍵之外,無論是遙控器或者是面板上,飛梭旋鈕也是S705D的標準配備之一。至於S705D的背板方面,配備了一組光纖及同軸的數位輸出,以及兩組附有S訊號的影音輸入端子之外,本機更增加了色差輸出及5.1聲道類比輸出,不但如此,本機還內含SONY獨家所開發的Virtual 3D Surround的聲音處理技術,即使一般兩聲道的用家,也能夠享受3D虛擬音效,看來這次SONY真的是不惜成本,且採薄利多銷的方式回饋消費者。圖2

不惜成本的用料

打開S705D的機箱上蓋,以此價位來說製造品質還算精良。在類比線路方面,位於機箱內後方的電路板,不但以獨立OP線路個別運作,在電源部份,也運用磁漏較小、對於訊號干擾較低的R-Core變壓器,這對於音質方面,有不少正面的提昇。

另外比較特別的是S705D的轉盤部份。SONY廠方以類似密封式設計方式,以黑色ABS塑鋼材質,將轉盤部份整個「包裹」起來,此舉不但具有防塵的功能,相信也能隔絕一些不必要的干擾。打開這個「黑盒子」,見到的是轉盤的基本結構及雷射頭部份,S705D所使用的為CD、DVD共用的雙波長單雷射讀取頭,其線路中內含新開發的Procession Drive訊號讀取線路,其功能是提高畫面的搜尋速度及縮短畫面顯現的時間。另外,S705D也沿用了以往高級機種所配備的「可變式數位濾波」功能,可藉著更改不同的波形,進而改變不同的聲音特性。本機的數位部份,則位於機器的左右兩旁,左邊為一整套數位電路的電源供應模組,而右邊則為數位解碼的心臟地帶,其中除了Dolby Digital與dts解碼晶片外,另外也見到SONY自行開發的CXD8784R、CXD8788Q模擬音效晶片,相信以SONY精良的製造品質,此一聲音數位處理晶片,應該會有不錯的表現才是。圖3

影像表現

此次搭配S705D測試的影音器材皆是各廠商的較高級機種,聲音部份為PMC IB-1系列的五聲道家庭劇院喇叭組合,Theta CasaNova影音AV處理中心,後級部份則是採用B&K AV5000 Series II五聲道後級。影像部份的投影機為三菱LVP-L10000液晶投影機,而與SONY S705D做搭配測試的DVD光碟機為Toshiba SD-V620 DVD光碟機。而軟體部份則是以一區的「空軍一號」、「蟲蟲危機」、「第五元素」以及「dts #3測試片」等,作為此次的影像及聲音測試軟體。

所有器材連接完畢及暖機後,先以本社同仁常用的「dts #3」DVD測試片先行測試及Run-in一番。此時也發現S705D的畫面表現,在多功能的畫面處理之下,不但有三種預設的模式可供選擇,S705D內部還有許多好玩的功能。例如播放時S705D能將影片中的畫面記憶起來,之後再予以連接起來,並分割成九格畫面播放。還有,用家也可隨意的從影片軟體中抓取喜歡的畫面,設定為一般的螢幕背景。除此之外,S705D還有各種影像等化功能,像是色濃度、鮮銳度、黑白對比等等,用家可以以上述功能,調整出屬於自己風格的DVD光碟機。

在色調方面,不論是「鐵達尼號」深海的沈船畫面,或者是「阿波羅13」的升空,S705D與本刊以前使用的SONY DVP S7000所表現的幾乎相同個性,都是屬於較沈穩而偏向暖調的中性表現,稍有差別的是,S705D的透明感表現則略遜於S7000,我想這是因為S7000的隔離較為紮實的緣故所造成。再以本刊的參考機Toshiba SD-V620交叉比較,可以發現S705D與V620兩者畫面表現最大的差別在於色調上。

以「空軍一號」DVD中的飛機在空中爆炸成的一團火球來作為比較,可發現S705D對於火光的表現,顏色是屬於稍微偏冷的色溫表現,但對於白色部份,S705D表現則較為突出,不論晴空萬里的白雲,或者是片中任何的白色部份,S705D都有較為突出的精彩表現。相對於S705D,SD-V620的畫面則讓人有比較溫暖的色調感覺。

「第五元素」DVD播放的同時,S705D以稍高的色溫表現,在觀賞較具未來的時空科幻片時,表現則略勝SD-V620一籌,原因是一點點偏藍的色調較容易與科幻片中的未來感融合,且在片中的顏色,都是較具鮮豔的顏色(如片中人物所穿著的衣服及建築裝潢等),但以「蟲蟲危機」背景為大自然田園的畫面,S705D則無法如SD-V620一般,表現出夕陽底下的深秋美景與連續性的中間色調。即使如此我仍要說句說實在話,在各項差距都不是很多的情況,以及同價位機種的比較之下,SONY DVP S705D能有如此表現,實屬難得並值得大力推薦。圖4

聲音表現

以Theta CasaNova、PMC等厚聲底的器材測試S705D時,我覺得雖然S705D的聲音與一般的日製DVD播放機比起來,已有幾分「沈穩」感覺,但聲底較薄仍然是一般日製器材的通病,哪怕是目前頗受歡迎的Toshiba SD-V620更為明顯,與其說是S705D聲底較薄,倒不如說是S705D的高頻更華麗了些。

「蟲蟲危機」片中的背景配樂(本片大多以管弦樂為背景音樂),以及「dts #3」片中,「阿波羅13」升空的畫面來說,「蟲」片的畫面活生感,在S705D較華麗的高頻解析度播放之下,那種萬物欣欣向榮、以及大自然所孕育的生命力,更能增添幾分畫面的動態及立體感。而在阿波羅太空船即將升空的壯觀場面,在S705D的播放之下,強大的低頻怒吼聲中,不但發射台上的機件動作聲音依稀可見,連船艙中駕駛人員撥動開關的聲響,S705D更是毫無掩飾的表現出來,其解析度,已達到高水準之上。圖5

另一項專為兩聲道用家所設計的Virtual 3D Surround 虛擬音效,在兩聲道及多聲道之下,則各有不同的選擇項目,大致上可分為:虛擬環繞聲增強A、虛擬環繞聲增強B、普通環繞聲效果(Normal Surround)、環繞聲增強效果(Enhanced Surround)、虛擬後置聲道移位、虛擬多重後置聲道移位等六種。其中的虛擬環繞聲增強A、B兩項,為兩聲道專用的虛擬模式。以兩聲道模式虛擬環繞聲增強A的虛擬環繞效果作為測試,SONY獨特的Digital Cinema Sound聲音處理效果,不但將音場側方,甚至後方的音場,都能明顯的表現出來,而且音效感覺相當真實,這對於一般的兩聲道用家來說,無疑是一項利多,從此以後再也不用屈就於只有前方音場的限制,在還沒有配備環繞系統的同時,也能夠有環繞感十足的虛擬音效。

最佳推薦

以這部SONY DVP S705D DVD光碟機,結合了SONY近幾年來的多項高科技為一身的優質DVD光碟機,又以如此超值的上市價格,以它獨特的優異表現,當然要給予最佳推薦。即使S705D值得推薦,我也要提出S705D有待改進的地方,若能將S705D的機箱改用像SONY DVP S7700一樣的銅質機箱,相信在雜訊的隔離以及器材本身的穩定度方面,都應該會有更進一步的表現才是。不過,如果換了個裝甲機箱,SONY可能會建議您直接購買S7700,這個問題留給消費者自己想吧!不論如何,這部SONY DVO S705D還是一部相當值得購買的超值機種。

性能規格
●頻率響應:DVD:(PCM 96KHz):2Hz~44KHz ,(PCM 48KHz):2Hz~22KHz, CD:2Hz~20KHz  
●訊噪比:115dB以上
●諧波失真:0.002%以下
●動態範圍:100dB以上(DVD)98dB以上(CD)
●使用電源:110VAC 50/60Hz
●消耗功率:18W
●輸出入端子:5.1類比輸出端子1組,影音輸出端子2組,S影像輸出端子2組,色差輸出端子1組,光纖及同軸數位信號輸出各一組,前面板耳機插孔1組
●尺寸:43(W)x9.8(H)x30.5(D)公分
●重量:4.0公斤
●售價:28900元 RMB 5800
●代理:台灣新力(02-25379238)感謝傳真行音響(02-2793-1199)提供器材測試
分享 转发
TOP
2#

DVD机读取数据的激光器具有相当的水准,大多数DVD机读CD光盘的能力不会比同价位的CD机差。造成DVD机播放CD唱片效果不好的原因主要是音频信号的D/A转换和模拟输出放大部分没有真正达到高保真的要求。比如,像Pioneer DV-515这样的普通DVD机D/A转换虽然是24Bit/96kHz的规格,但用于CD的解码仍然是以16Bit/44.1k Hz的标准进行的;在成本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要照顾到视频和音频两部分的投入,模拟输出放大部分更是有“偷工减料”之嫌;再者,普通DVD机所采用的对重播声音有直接影响的电源也与Hi-Fi CD机相差很多,Pioneer DV-515只用了一个电脑普遍采用的开关电源作为整机的能量来源,而这种情况你决不会在一台价格哪怕只有一千多元的CD机上看到。另外,DVD机毕竟是AV信号源,追求影院的刺激效果与音乐重播是两种不同的设计思想,提高DVD播放CD声音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便是加一台解码器。这里说的解码器不是AV影院的环绕声解码器,而是双声道的音频解码器。当然,你也可以再买一台Hi-Fi CD机专门用于听CD唱片,但,以如何用较少投入得到最大回报的观点来看,加解码器无疑更为经济。解码器具备独立的数字滤波、D/A转换、模拟放大输出和电源供应等系统,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加入一台解码器要比用同样价格购买的CD机能取得更好的音质。

  我们知道,当CD转盘将光盘上记录的信号读出后,必须经过数字/模拟转换才能送入放大器。解码器的工作就是完成这样一个重要的D/A转换过程,其主要的部件就是D/A解码芯片,但只有解码芯片是不能完成整个转换工作的,

  一台完整的解码器应包括数码信号接收、数字滤波、超取样、插补运算、数模转换、模拟放大输出和电源等部分,解码器的主要角色———D/A解码芯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解码器的声音特点,但配合D/A转换芯片工作的外围电路仍可以对其最后的声音产生重要的影响,两台使用相同D/A转换芯片的解码器的声音可能有相当大的差异,这就给设计制作解码器的厂家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众多厂家开发不同的数字滤波技术,如利用可编程的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产生多种数字信号滤波效果;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晶体管、集成芯片或电子管担任模拟信号的输出放大等等。另外,解码器电源及机体的加固、避震设计和制作也是影响其音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这些要求需要较为“传统”的技术和制作才能实现,这也是采用新规格解码芯片的DVD机声音反倒不如传统CD机的重要原因。

  试听两台解码器笔者试听了两台解码器,一台是“家电大视野”读者熟悉的编委叶立先生制作的,这是一台用电子管做放大输出的解码器,型号为VAWDAC-8,机背后有叶立的签名牌,标明的制作日期是98年8月。VAWDAC-8外观相当漂亮,面板为镜面不锈钢材料,配以金黄色的装饰板,整体色彩和线条十分协调,国内非批量生产的器材有如此美观的外形出乎我的意料。观察机器内部,可以看出其设计和所使用的元件都是相当认真的。首先,机箱内部用金属板将电源、数码电路和模拟电路隔成三个部分,目的是减小各电路之间的干扰。左侧的电源部分为两套数字解码和模拟输出电路独立使用的供电系统,包括两个电源变压器、两支4700μF和两支2200μF的滤波电容等元件组成的两套供电系统;数字接收芯片为Yamaha 9140,D/A解码芯片是AD 9402,放大电路使用了两支英国产的6L19电子管,一组同轴数码输入、一组Tos-link光纤输入和二组模拟输出端子。笔者用同轴数码信号线将Sony DVP-S7000 DVD接入解码器的数字输入端子,DVD机和解码器的模拟音频信号分别接入功放,用遥控器切换功放

  信号源选择,以A/B方式进行比较试听。

  试听的第一张CD是阿卡尔多演奏的帕格尼尼小提琴“魔鬼的颤音”。在接上VAWDAC-8解码器后,声音与使用Sony DVP-S7000 DVD机有了明显不同,最明显的是中频部分,小提琴的声音变得甜润、顺滑,中高频的细节增多二三成以上,特别是琴声的泛音和共鸣改变之大令人难以置信,同DVD相比,解码器的速度稍稍有点放慢,但它的节奏稳健,不急不躁,每个音符交代得十分清楚。试听前,笔者估计使用电子管作输出放大会有更好的音乐性,实际果真如此,加上这台胆解码器后,听音乐真正变成了一种娱悦的享受,使你充分感觉到音乐的美妙。

  再用“民歌蔡琴”和“Judds母女”考验人声的效果。一试之下,不禁令笔者掷笔三叹。这台解码器的人声表现才是它的真实本领所在,蔡琴和Judds母女的女声不仅嗓音湿润、甜美,而且歌者的吐字、换气都十分清晰、逼真。人声的重播是最具难度和挑战性的,这台价格仅三、四千元的DAC表现人声如此的亲切、传神,即便是高档的Hi-Fi CD机也很难做到,表明这台解码器的设计者具备相当水平的校声能力。

  由于这台解码器对Sony DVP-S7000的人声演绎提高如此之大,使得笔者一时兴起,又拿出了一张RCA录制的意大利歌剧CD试男声,Pavarotti演唱“你那冰凉的小手”的歌喉厚润、宏亮,而且头腔和胸腔共鸣也表现得相当充分。VAW DAC-8重播音乐有着非常好的歌唱性,能够使听者情不自禁地溶入音乐的氛围。试听的另一台解码器是英国音乐传真Musical Fidelit y Tubalog,纯黑色的外壳体现着英国器材的传统风格,内部采用的是18比特的解码芯片。此机也备有同轴和Tos-link光纤输入和二组模拟输出端子。这台英国解码器表现出了另一种风格,高低频的延伸更尽,声音明亮、通透,有着较好的音色平衡感,乐器轮廓清晰,各部分的层次很鲜明,速度也比VAWDAC-8胆解码器快。Musical Fidelit y Tubalog人声的演绎水平不如VAWDAC-8,但它所展现的音场宏大、宽阔,听大场面的交响乐或流行乐都有相当不俗的表现。如果说接入这两台解码器后,对比Sony DVP-S7000的声音有不同程度改善的话,换用Pioneer DV-515,音质的提高就更加明显,笔者切换功放的信号选择时,整体声音改变之大犹如换了一套系统,完全不是Pioneer DV-515那种干涩、生硬的声音。事实上,在听过解码器的表现后,就无法再换回Pioneer DV-515。

  笔者还做过以下试验,分别用Marant z CD63、Pioneer DV-515做转盘,用VAWDAC-8作解码,比较两个组合的声音效果,发现两者的声音非常接近,这进一步说明了Pioneer DV-515播放CD时,薄弱环节是解码和输出放大电路,而其转盘的读盘能力与同价位的CD机不相上下。Sony DVP-S7000加解码器的组合,声音的解析力、中高频的细节和声音的密度还要好于Marantz CD63作转盘加解码器的组合。

  试听的两台解码器有其各自不同的音色特点,但对Sony DVP-S7000的音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再用Pioneer DV-515的数字输出分别接入两台上述解码器,这种变化就更加明显。在双声道系统中,不同品牌、不同档次的Hi-Fi音频DAC解码器对于DVD机音质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而对中低档DVD机的音质提高就更加明显。追求发烧级声音效果的朋友不妨以DVD机作转盘,再加一台解码器作为提高音质的升级方法,在搭配基本正确的情况下,DVD/解码器的组合应该超过用解码器的价格买一台CD机的音质,甚至可以与Hi-Fi CD机加解码器的组合一争高下。

  选购参考本文的主要目的不是向大家推荐某个型号的解码器,而是告诉大家提高DVD机播放CD音质的一个有效方法。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供大家在选购解码器时参考:

  首先,根据已有音响系统的档次来选择。解码器的价格至少应接近或不低于DVD机三分之二以上的价格,这样提高音质便有把握。如果整套音响系统的价格在一万元左右,可以选择2至3千元左右的解码器;二万元左右的系统可把解码器的价格定在3至5千元。进口的解码器价格比较贵,最低的也要在二千元以上,一些国产音响厂也推出了几款性能价格比不错的解码器,如华润、丽特等;总之,整体声音效果的好坏与系统的各部分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加入高素质的音频解码器,只是提高整套音响系统中音源部分这一个环节,因此要尽量使各部分的投资平衡,做到物尽其用。

  其次,考虑到数码技术的发展趋势。从DAC数模转换芯片的发展技术来看,采用16和18比特解码芯片的产品已经不多,而代表目前CD解码器主流技术是Bit stream(比特流)和Delt a-sig ma。新一代的解码芯片具有解析度高、速度快、动态大及失真小的特点,而且实现了多功能合一,即所设计的解码器仅使用两个主芯片就可完成数码接收、数字滤波、超取样、插补运算、数模转换等工作,价格和体积也大幅度减小。比如美国Burr-Brown和Cryst al几家公司推出的24Bit/96kHz规格的数码接收和D/A转换芯片,已成为目前各大数码音响制作厂家争相采用的元件。部分高档DVD机具有HDCD解码功能,可以播放以HDCD方式录制的高解析度CD唱片系统系统。另外,有耐心的朋友可以等待DVD-Audio即纯音频DVD的产品上市,那时音乐的重播将走入一个新的天地。

  第三,根据现有音响系统的声音特点来选择。不同的解码器有其不同的声音特点,因此,解码器的一个作用就是可以调整系统的音色,比如选用声音温暖、柔和的解码器来弥补DVD机或者音响系统的声音发干、发硬的音色,提高重播音乐的表现力和耐听程度。

  CD发展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Hi-Fi解码器也有相当数量和品种,但是国内市场上真正能见到的品牌并不多,普通的电器商店一般不会销售Hi-Fi解码器,我们只能到发烧音响店去找。选择时最重要的就是去现场观看、聆听和比较,这样可以根据所听音乐的类型,充分照顾到自己的欣赏口味。

  (家电大视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