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7网友聚会抽奖奖品。获奖报到帖。 [复制链接]

1#

有幸抽到天弦出版的LP,因为目前正在学琴,立马就从E版手上抢过了那张“”风入松“”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7/9/20 22:21:59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聚会当晚有幸抽到天弦出版发行的黑胶唱片,当时见E版手上几张唱片中有一张的封面是古琴,立马就抢了下来——“风入松”。只因近来开始习琴,兴趣正浓厚,凡与之相关的内容都会多加关注。但因俗务繁杂,一直没有时间静心聆听,今日终于如愿了。
      唱针放下去的瞬间,琴声即起,却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味道——太现代,太西式了。由于习琴的缘故,对于古琴的认识把握,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音响音色之类的因素,而是逐渐地从整体从神韵的角度去感受这件乐器,特别是对演绎者在演奏的技法、情绪等方面的体味,更是一种自觉不自觉的习惯。
      好吧,言归正传,废话少说。整体上,这张碟的在制作确实如出版者所说的,是具有“原创概念的中国HIFI古琴音乐”。从第一首“风入松”开始,就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心里不禁浮现出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两张唱片:天幻箫音、一意孤行。只不过前两张在音效上更为夸张,这张则相对内敛。但个人认为有一点是两者共通的,就是有意识地利用配器的方式来确保声音频度的均衡。这张唱片,以塤作为古琴的底衬,补充了古琴在低频上的不足。这种配器及音色互补上的感觉在“风入松”、“酒狂”、“阳关三叠”及“故园秋望”上个人感觉尤其明显。加上乐器本身的特质,估计在录音时采用近场拾音的方式,在大音压时能明显地感受到琴弦震动的空气感、左手按弦滑动时与琴面板的摩擦声以及塤的演奏者的换气声——一切都体现了声音的高清晰度的还原。
      整体而言,这张黑胶唱片听完,个人印象深刻的是编曲配器和录音混音,对于演奏者,反而是被忽略了。若从演奏的角度看,后面的“如梦令”、“相和曲”及“声声慢”三首可以略微感受到演奏者的情绪意味,而个人听得最舒服的是“良宵引”。
      这张碟可以说是现代录音技术下的第一张古琴的黑胶唱片,对于古琴这种非常小众的乐器而言,在黑胶唱片复兴的当下,意义深远。就个人而言,觉得有点可惜,如果有人能做一张真正传统意义的古琴名家的黑胶唱片多好!就是想体验一下在真正模拟的体载出来的古琴声音是怎样的一种味道!不过,这也许就是个人的妄想而已——因为这首先要曲从于市场……
IMG_3151.JPG (, 下载次数:0)

(2017/9/22 20:48:39 上传)

IMG_3151.JPG

IMG_3156.JPG (, 下载次数:0)

(2017/9/22 20:48:39 上传)

IMG_3156.JPG

IMG_3153.JPG (, 下载次数:0)

(2017/9/22 20:48:39 上传)

IMG_3153.JPG

最后编辑czj 最后编辑于 2017-09-22 20:48:39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