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2004 在 2005-11-15 7:24:03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51115711649991.jpg[/upload] 最后上场的是原来的LP版。其实LP版和CD版最大的不同是LP版是头版的9首歌曲版本。最后四首歌在第一面,其余五首在第二面。 至于说LP版的情况,我只能说它在方方面面多NIMBUS的CD还好一点,让人感觉LP的声音更像真的,而且最可贵的一点是Schwarzkopf的演唱的感染力最强,往往让人沉溺其中而忘记其它。
|
很多谢michael朋友的听后感。对于这里原版LP和天使版CD的比较,我相信michael朋友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做到客观。我自己听后的感觉,和michael朋友的感觉有不同的是:我听后觉得反而是CD在各个方面都优于LP版。至于该怎么形容好的程度,我不知道用“一点点”或者“明显”谁合适一些,因为每个人心里对于“好一点点”的概念都是不同的。不过不要紧,这里我们并不去判断谁听得更准确,下面我想提供另外一个角度,让有兴趣的朋友思考一下。
请先看这个链接里面的测试数据:
http://users.bigpond.net.au/christie/comparo/part4.html
请看从上往下数的第一个数据表,里面分别列出了用于测试的某张CD用EAC镜像拷贝之后、用Sony XA777ES唱机播放、用LP唱盘播放同版本LP之后三者的比较。
这里解释一下,其中EAC那一列是那张CD里面本应该有的性能,代表了最理想的情况下的播放效果;第二列Sony CD机则是用它播放那张CD,在它的模拟端输出处测得的性能;第三列则是LP唱机播放输出端测得的性能。
我们从第一列看出,其实用于测试的CD,它应该具有91分贝的动态,也就是假如CD唱机设计够完善,技术够先进的话,那么应该要播出91分贝的动态出来的;但是看第二列我们就知道了,其实我们现在的电路设计还没有达到那么理想的高度,那台Sony 777唱机播放这张CD的时候只有65分贝的动态范围。
为什么播出来之后动态范围只有65分贝呢?我们看那个表就发现,最大RMS Power只比理想值小了2分贝,还算OK;问题出在CD唱机自身产生的底噪比较大,使得最小RMS Power的值一下窜高了25分贝。
以上一堆的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为何有朋友会觉得自己的CD唱机播放出来的效果总是不能在听觉上100%让自己满意——部分原因就是在于唱机产生过大的底噪,而这些底噪绝对可以掩盖了乐曲在高频段的很多细节。而这些高频段的微小细节正是我们听觉的精髓所在。
可能有朋友会问:那LP底噪比CD要大,为什么LP听上去就似乎没这个问题呢?——这是因为LP在混音、刻盘的时候要做动态压缩,对频响曲线要作调整,通俗来讲就是提升人耳敏感的频段,把人耳不敏感的频段作衰减。并且我们也看到了,LP的底躁集中在500Hz的中低频,对于高于15kHz的高频细节影响很小,所以多出来的这些底噪对于LP不会太致命;但由于CD不作这么多频响调整,并且CD唱机的底噪在各频段都很均匀的分布,所以这些底噪是会要了CD的命的。
以上说的只是动态范围,其实CD唱机的电路还有其它很多的影响和失真,使得它们播放CD的效果,不能发挥出CD的优势。这里并不是说各位手中的CD机不好,我的意思只是目前CD唱机的设计仍然有很多地方一定要改进,才能够把CD声轨里面的所有音乐信息都挖掘出来。
当然这里不是拿Sony 777来代表CD机的播放水平,但是说目前CD机只能够挖掘出CD制式全部威力的70% - 80%,虽然这样一个数字过于模糊,但我相信这还是能给我们一个整体感觉的。并且我们可以说:设计制造一台性能顶尖的CD唱机,难度远远比设计同样水平的一台LP唱盘要大得多。
好了现在我们看看,来个假设:假如以目前CD唱机的水平只能发挥70%的CD的威力,就可以让人觉得CD比LP的听感差一些些(当然我并不觉得目前的听感是这样),那么过几年技术更加发达的时候,CD唱机的电路性能将更加优秀,我们用新的唱机播放同样的CD的时候,效果将会让我们多么吃惊啊!
felixcat啰嗦了一通,感谢各位朋友赏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