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SACD红不起来想到的 [复制链接]

查看: 80737|回复: 807
1#

开心果 在 2005-10-31 22:28:04 发表的内容
抽样,其本质是混频的过程,那就是要通过非线性器件才能实现。多个信号同时通过非线性器件就会产生新的频率,有些新的频率有的就落在听觉范围内,从而引起干扰,这就是数码声的来原。


假如要批评数码取样里采用的非线性器件导致失真,那么对于LP或者磁带来讲:模拟电路里面的非线性器件和电路的非线性性质也一样严重,比如任何一个电容、二极管之类的都是非线性器件。所以“多个信号同时通过非线性器件就会产生新的频率”这句话也可以应用于模拟录音格式上面,磁带、LP制作、播放时照样会有这样的缺陷。

这里请教一下开心果朋友,对于电路的非线性特性,有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可以给出有效的分析,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这种方法(或者理论)吗?比如说就拿一个最简单的二极管来做例子,假设二极管的输出电流由此理想公式给出:

[upload=jpg]Upload/20051110391812497.jpg[/upload]

能否请开心果朋友告诉我们:

1. 首先,模拟式磁带录音机和LP刻盘机、LP唱机、唱放等电路里面要不要用到二极管呢?

2. 此二极管输出电流 Id 与二极管两端电势差 Vd 之间非线性二阶项和三阶项的系数是什么呢?

3. 现在假设输入的是一个频率为w的正弦波信号,能否告诉我们这个二极管输出的信号频率是否有变化呢?相位呢?振幅呢?

4. 再复杂一些,假设输入的是振幅相等的频率为w1的正弦波和w2的余弦波之和,并且两者的相位相差 pi/7,那么此二极管输出的信号是否只包含输入信号的频率呢?假如不是的话,还额外产生了什么频率呢?每个频率各自的振幅的表达式是怎样呢?每个频率对应的相位是什么呢?

5. 以上计算结果能否反映:模拟器件的非线性失真和数码设备的非线性失真之间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felixcat真心请教,请不吝赐教!
最后编辑felixcat
分享 转发
TOP
2#

scfan 在 2005-11-1 9:37:31 发表的内容
目前中低端玩CD高端玩LP还是没有谁能取代


scfan朋友,这种现象可能在国内比较普遍。的确国内要找声音靓的CD不太容易。我拜访过这边一些高烧友,他们玩CD玩出的文化的精致度让我暗暗吃了一惊呢。

噢好像跑题了,还是说回SACD和“非线性器件”吧。
TOP
3#

scfan 在 2005-11-1 9:46:04 发表的内容
是吗?我还一直以为北美都玩DVD-A呢,以为SACD都是欧洲亚洲在玩。。。


呵呵没错。美国高档的电器普遍要比高档的服装便宜一些。美国这边买一台Wadia CD机的价钱可能还买不到一套高档服装呢。
TOP
4#

SACD在美国的Audiophile圈子早就红了,有很多卖Hi-End的音响店都用SACD作器材示范了。可能老美的文化导致喜欢Jazz的人比较多吧,Telarc的SACD特别受欢迎。
TOP
5#

scfan 在 2005-11-1 10:07:30 发表的内容
很想知道北美DVD-A的现状,请felixcat兄谈谈


DVDA卖得不够SACD好,唱片店里以SACD居多。
TOP
6#

开心果 在 2005-11-1 11:58:02 发表的内容
太专业了吧,不适合这里,你想知道结果,结合下面的式子自己算就知道了。[upload=jpg]Upload/200511111573979289.jpg[/upload]


不好意思,我不聪明,所以exp的幂级数展开这个大家都能想到的式子起不了作用,这个式子离(3)- (5)的解答差远了。我就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开心果兄请勿怕麻烦,请把尤其是问题(3) - (5)的解答写出来好吗?二极管这么常见,如何计算它在频率域上的非线性性质,这是从事电子工程的一项基本功(我估计很多电子工程词典可能会有现成的答案的),felixcat不才,对EE有心无力,所以能否请开心果兄不吝赐教,详细地手把手教我如何一步一步地计算问题(3),(4)的解答呢?不怕太专业的,论坛容量很大,不碍事。

并且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能否再详细说说:是否模拟制式就不存在非线性器件的影响?
TOP
7#

scfan 在 2005-11-1 9:48:32 发表的内容
felixcat兄,说说看北美CD高烧友都怎么玩?我自己是不敢碰LP的,把CD系统建好已很满足了


我觉得不管玩什么格式的软件,首先要把环境弄好。德州这边比较宽阔,所以一般人家的House都建得特别大。我也不知道该具体怎样描述这边室内装修的风格,反正是那几位高烧友的家,我一进去就觉得里面特别大气,可能房屋设计得比较巧妙,听音室不会让人产生“密封”的感觉,反倒是觉得和外面的花园和草坪等是连通的,但外面的大部分声音却不会因此漏进听音室里影响聆听。

关于听音室的调声,我并不觉得有太人工化的痕迹,也就是天花板不会弄得像音乐厅那样吊太多东西。有一点值得注意:墙壁是木制质地,地板一般铺了细茸地毯,并且摆设简洁。

假如有心去了解的话,每款靓声CD的背后一样拥有像LP版那么多的故事。特别是再版立体声黄金时期老录音的那些CD,因为现在已经距离那个时期几十年了,有好多故事、逸事都浮出了水面,写进各种音乐家、录音师、制作人的传记里面了。我发现那几位高烧友都有一共共同的嗜好:喜欢买书。他们有很多关于古典音乐圈子里的人物的书,八卦和不八卦的都有。因此和他们聊天,听他们说他们的读书经历,我仿佛是“溶”进了那个时代那样。通常是我们听一段或一两个乐章的CD,然后就吃些小吃聊聊天,然后再继续听,这样一个下午过得相当惬意。

当然他们也听LP,不过他们没跟我说过两者之间比较的话题——事实上在他们的家里,我唯一的冲动只是想听音乐,比较谁优谁劣的话题都抛在脑后了。
TOP
8#

我始终还是认为,一种载体制式是否能红起来,最关键的还是它的可获取的资源的数量,还有销售的价格。

为何美国仍有一定数量的LP聆听者?这是因为LP在美国市场上的数量很多,并且价格相当低廉。

请看我今天的一个小收获,虽然此LP的收藏价值在某些DX眼里并不算有什么份量;但关键是,请看它的价格啊,您看了能不心动?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86662&ftdate=20051103&nTypeId=11
TOP
9#

Raxel兄,我觉得您可以根本不用理会JWang那些话,不用跟他费这个神。所以对JWang屡次指桑骂槐我都让他发泄个够,他泄完了事情就结束了。

就在我的Mahler第一交的贴子里,我说霍伦斯坦的CD版有失真破音,JWang就马上跳出来判断说我的器材有问题云云。结果后来大家都看到了:JWang自己根本就没听过那张CD!JWang的发言有这个特点:别人有不同意见,他总是首先说问题出在别人身上,仿佛自己必定是真理的化身,并且还喜欢装模作样地教训别人(为了蒙混过关,有时还不惜打肿脸充胖子)。

甚至我现在也不相信他所叙述的自己的听音感觉,因为霍伦斯坦CD那件事他都那样地当众打肿脸充胖子了,所以我觉得没什么必要信他所说的其它东西。

霍伦斯坦CD的事情,大家可以把JWang的真面目看得很清。可以看回这个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85801&ftdate=20051021&nTypeId=11&page=1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