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IN 在 2003-9-4 19:23:16 发表的内容 1. CD的保存时间大多超不过20年, 尤其在南方的气候下. CD在长期存放后会产生肉眼看不到的缺陷,可解释为微观下的金属晶格的畸变,产生各种物理性错码.其中也包括氧化失效,当此缺陷严重时甚至肉眼都能看到.这正是有些人说正版碟都读不过去的原因.
2. LP是胶木或聚丙稀材料的,是很惰性的材料,根本不与外界产生化学反应.
3. 针的压力是非常柔顺的,一张品相较新的LP(垃圾LP除外)的寿命在1K的播放次数.这是美国30年前的声学实验报告的结论.
4. 简单说,如果你的系统是良好的标准设备,LP的寿命是可传给后人的.CD是不可能的.一定会被新的数码产品取代,LP在升值,CD在飞速贬值!
|
原文的上述各点似乎说不通。
1. CD的质量分两种:制造质量不好的,外表面树脂密封不好的,数据层很快会氧化,几星期就完蛋了;制造质量好的,外表面树脂密封完美,数据层金属处于气密状态,只要密封不被破坏永久都不会变质;加上楼主在下面认为“电木、树脂类”材料是“惰性的”,正因为制造CD表面的也是树脂类材料,因此只要一开始制造得好,细心保存就能保持永久密封,里面的金属数据层就无法发生变化。
事实也证明了我上面的判断。我有不少Polygram 80年代初期的“铁心版”西德版,大家算算83,84年第一版的到现在也接近20年了,但我的这批CD,不要说有任何“氧化”现象了,就算你拿着放大镜仔细看,CD的正反面一点划痕都没有——如果我在CD盒上套个塑料纸,分分钟都可以当作是全新CD。并且多说一句,我在GZ住底层,年年梅雨季节的时候地上都是一层水雾,我的所有CD都是在这种环境下安然存放着。
2. 电木、树脂材料不会与外界发生化学反应? 最多只能说这些材料与空气、水等不易发生快速的化学反应吧?
其实制造任何唱片或其他非一次性生活用品的材料大都是“惰性”的,LP使用这些材料是很正常的事,就好像CD的材料也是使用树脂一样(只不过前者一般加进色素,后者做成是透明的)
3. “柔顺”是循迹方面的事情。一般来说唱针垂直于唱片表面的压强要大于火车车轮对于铁轨的压力——这个是物理学的常识,连好莱坞的电影导演都知道。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这个公式是普适的。压强和磨损率成正比关系;想减小压强只能减小针压或者是增加针尖表面积,但这两者一个减弱循迹能力,后一个又增加了磨损率。上述讨论还是假设唱针无比光滑无摩擦力了,现实中唱针还是有摩擦力的。
另外30年前的那个报告是怎么一回事,能告诉我一下发表的杂志名称和卷、期号吗?我查遍美国国家图书馆的数据库都没有找到这方面的报告。倒是有一些文章,是专门针对只录了单一频率声波的LP进行试验(但结过似乎不是1000次,而是上百次就有至少10%的失真率)——这些结论难道也适用于波形复杂的音乐唱片?
4. I know you are a LP seller. You have a commercial website and sell LP.
Advertising rather than discussing, poor logic and totally eyewa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