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看越迷糊,本人搞电力系统无功几年了,对大侠玄乎的器件有几个疑问:
1. 功率因数cosφ=P/S,P为系统有功,S为无功。要知道当前功率因数,必须先根据电压电流算出系统有功无功,即电压电流相位角。这个东西光并在电压上,并不知道当前音响实际消耗的有功和无功,怎么补?
2. 说穿了,无功补偿主要是并感性无功,你并了这个功率因数补偿器,其实也就是等效的大电容,说不定还会引起高频谐振和谐波放大,如何考虑?
3. 音响只是输入电压,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差只与音响负载有关,外面接楼房大的电容器也不能改变音响本身电压电流相位角。
要是说这个是滤波器大家还能认可,功率因数补偿改变音响效果有点玄乎。
不过在这个换个保险丝也能带来惊天动地效果的HIFI年代,或许可以试试,至少心里看到这个东西在音响旁边心里踏实一些。
liulang520 在 2005-10-8 8:23:47 发表的内容
gfg 在 2005-10-7 22:00:05 发表的内容 感兴趣,请介绍得再细一些。 |
原理简述: 大家日常接触的交流电分为“有功电力”和“无功电力”两大部分,对于电力工作人员来说对这两 者的概念理解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对于外行来说要弄明白这两大部分的话,是比较困难的。简单省 略的描述只能是越说越糊涂。所以本文在此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有关电力书籍。这里 只是简单的就“无功补偿”定性的说几句。 电力系统的负载大多是电感性的,会消耗无功电力,使的负载电流相位滞后于电压,相角差越大, 无功电力需求越大,要供给固定的有效功率,势必提高电流而增加线路损耗。因此在配电系统里几 乎都使用电容器来补偿负载所需的无功电力,以改善功率因数,好处是: 一、 减少电力损失,一般工厂动力配线依据不同的线路及负载情况,其电力损耗约2%--3%左右, 使用电容提 高功率因数后,总电流降低,可降低供电端与用电端的电力损失。 二、 改善供电品质,提高功率因数,减少负载总电流及电压降。于变压器二次侧加装电容可改善 功率因数提高二次侧电压。 三、 延长设备寿命。 改善功率因数后线路总电流减少,使接近或已经饱和的变压器、开关等机器 设备和线路容量负荷降低,因此可以降低温升增加寿命(温度每降低10度C,寿命可延长一 倍)。
音响器材中的电源变压器,特别是大功率或纯A类 功放以及电子管功放,同属电感性负载,所以对其进行无功补偿相对于电网与负载(音响系统)来 说,同样有好处。经过无功补偿后,电流相位滞后于电压相位的情况能够得到明显改善(电流能够 达到与电压同相是最理想的),可以让电压与电流工作的更加齐心协力。大家都知道音响器材对电 源的反应是非常敏感的,那么接入“无功补偿器”后由于改善了交流电源的部分因数,所以肯定会 影响到器材的声音表现。本文咱们再试着从另一个方面来分析;接入“无功补偿器”的等效电路见 图1 ,不难看出电容C、电感L1,与器材的电源变压器初级绕组L2,组成了一个等效调谐回路,根 据调谐回路的特点我们知道在调谐中心频率附近,所对应的频率呈现低阻抗,而偏离调谐回路的频 率则呈现高阻抗,这样以来相对于频率较高的电源谐波与RF干扰的频率来说,这个等效调谐回路呈 现出相对高阻抗,从而起到一定的滤波作用(称为“阻波”似乎更确切些)。所以听感上会更安 静,音场更宽阔深邃。而调谐频率附近的频率则电路等效的低阻抗特性,这可能就是有些发烧友反 映使用补偿器后低频段有量感和质感改善的原因之一吧。因此不难看出,改变电容容量就改变了这 个回路的调谐频率,从而对声音的影响也趋向于:增大电容声底向低段下移,减小电容则中高频有 可闻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