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在 2007-1-7 23:37:50 发表的内容 想了想这块砖还是要拍下去。我从不认为民歌是低层次的,不能因为欣赏民歌的听众主要是劳苦大众就认为是低层次,而欣赏交响乐都是白领精英就认为是高层次,这样区别就如同说某个群体的文化很高级,某个群体的文化很低级一样形而上学。
就一个外行看来,可能从音乐学上来说,民歌比较简单,古典乐体系比较复杂。对音乐欣赏角度来说,民歌的审美价值就比较单纯而朴素,能直入人心,抨击灵魂的深处。而复杂的音乐往往被体系中更多的形式和构成所打动沉醉,更有可能忽略其最单纯的部分。
|
可能是我的语言有表达得不尽之处吧,让商隐先生有所误解,在下先在这里道歉一下,说个对不起。
我想补充的是,我所说的层次的高低,并不是含有褒义或者贬义上的,又或者是“谁更好”、“谁不够好”的意思。而是更多从专业作曲的创作技法上的看待。不可否认的是,创作来自民间,但是它比民间的音乐形态复杂,经过了更多的艺术加工。就像贺绿汀老先生所说的那样:“作曲就是民歌加技巧”。我一直很赞同这句话,作曲不仅仅就是民歌。
另外,欣赏民歌的不仅仅是劳苦大众。或许以前是,过去的士大夫和农民比较泾渭分明,但是现在不是的。像乔建中、田青那班大帝们,都是音乐研究所博导级的人物,但他们都在时刻鼓吹着民歌,欣赏民歌。我本人应该也不属于劳苦大众吧,我也爱听民歌呀,而且自己常常开口唱。呵呵。
最后,关于民歌的这个“低层次”和经过作曲家们技法提炼的“高层次”的纠纷,在艺术价值上面,它们是没有高低之分的,都同样的不可替代。只是我还是那句话:我们不能缺少民歌,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只有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