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魔鬼之弓帕格尼尼 [复制链接]

查看: 8094|回复: 42
1#

[upload=jpg]Upload/2006111512303788433.jpg[/upload]
CDS43/1-2

CDS294
(转载)帕格尼尼小提琴与吉他奏鸣曲
帕格尼尼的卢卡奏鸣曲集共分为八组。
(作品1.2.4.5.6) 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与吉他奏鸣曲,除了在路卡时期所做的三十六首之外,后人将其它的十八首归纳为奏鸣曲杂选,这些奏鸣曲多是怕格尼尼为了业余演奏家在沙龙中玩乐所作,所以曲式都舍弃了艰涩的技巧,代之以单纯平易的曲风,小提琴担任主导吉他仅作简单的和弦配衬。这一套两张的小提琴与吉他奏鸣曲在全世界已热卖数十万套,甫出版时极为轰动,这些帕格尼尼的精采杰作一直到1982年才被发现,本套CD是世界首次,也是唯一的录音。更重要的是,这套录音可是由三把史特拉底瓦里名琴演出的,哪个乐迷会想错过这样的柔润美音呢?
  (作品3.8) 相传帕格尼尼在1801年离开家乡到了路卡(Lucca),并在路卡谢邂逅了一位名叫笛达(Dida)的女孩,这位女孩是热衷吉他音乐的演奏家,帕格尼尼在爱慕之余,为了赢得佳人芳心,所以就开始为吉他写作。虽然帕尼尼最后被迫离开笛卡,不过也留下了不少动人的吉他作品。1805至1809年间,帕格尼尼于卢卡担任拿破仑之妹爱莉莎旗下乐团的小提琴首席,亦兼宫廷内诸仕女的音乐教席,这位魅力十足的音乐鬼才,传说他将灵魂卖给撒旦以换来一身绝技,也有人说他是魔鬼转世来人间夸耀魔力。其实也是位多情种子。想象一下这两套似简单实缠绵的乐曲透过这位名匠与美丽仕女的浪漫合奏,在眼波流转、心神交会的过程中,有多少浪漫情史就此滋芽萌生。史载帕格尼尼曾与多位美丽宫廷仕女关系匪浅,亦曾因风流韵事遭牢狱之灾,自是平添本集无限绮想空间。
本集收录于1999年最新发现之作品3及作品8各六首,再加上一组名为「爱慕双重奏」的吉他与小提琴二重奏。1982年卢卡奏鸣曲在巴黎国家图书馆主导下于威尼斯问世,立即轰动乐坛,不仅是因这套作品的清新雅致大异于帕格尼尼的随想曲及协奏曲作品的炫技华彩,另外更因为这整组作品均与帕格尼尼的浪漫情史有密切的关系,为厘清这位名技派生平的重要参考数据。就如上一套卢卡奏鸣曲一般,帕格尼尼几乎所的吉他作品,都与女人脱离不了关系。作品3献给贝欧佛丝夫人,作品8则是献给赛娜米夫人。这两组作品为他与全曲结构简易、直接到业余演奏家即能胜任的程度,还有吉他仅担任伴奏,谱上不设速度指示,仅有表情记号。如此一来帕格尼尼便可自由随吉他的速度拉奏小提琴,还可随兴的秀上一段华彩炫技。即将来华演出的小提琴名家毕安齐与吉他演奏家普雷达在这张唱片的契合,就如同在上套卢卡奏鸣曲上的演出般出色。
Dynamic的录音清澈透明,1617年制史特拉底瓦里名琴音色绝美,吉他在轻橪拨挑流泻出醇郁感,自在、浪漫中透着仿古即兴色彩,确实令人不禁随乐音陶然融入。从这些乐曲中,我们似乎可以听见十九世纪沙龙那种奢华甜美的感觉,也似乎可以嗅到当帕格尼尼演奏这些曲子时,和身旁佳人眉来眼去的挑情。
最后编辑B仔
分享 转发
TOP
2#

转:
圣哉!阿卡多
——帕格尼尼《6首小提琴协奏曲》新版本

  20世纪乃至今天的小提琴演奏家无一不以演奏录制帕格尼尼6首小提琴协奏曲为至高的荣耀;因此,他们中不少人一生反复录制,精益求精。就像铸剑,千锤百炼而终得宝器。2000年年初登陆中国大陆的萨尔瓦多•阿卡多新录制的帕格尼尼的6首《小提琴协奏曲全集》即属此类。
  帕格尼尼的6首小提琴协奏曲从技巧上来说,难度之大是尽人皆知而不争的事实。正是因为这6首协奏曲难度的存在,使得帕格尼尼身后的无数杰出小提琴演奏家们几乎终其一生地追求着,努力着,不断向作品的难度挑战,再三再四。而当他们对于作品的诠释得到世人的承认后,他们也毫不懈怠,他们又再次向自己挑战,继续孜孜以求,力争完美,以释心怀。20世纪的小提琴大师中,谢林是这样,米尔斯坦是这样,梅纽因也是这样……在世的演奏家中,帕尔曼是这样,这里要介绍的版本中的阿卡多也是这样。
  阿卡多是当代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指挥家,1956年毕业于那不勒斯音乐学院,而从1955年开始,他就在各种国际小提琴比赛中频频获奖,其中最为值得称道的是1958年获得的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的大奖。阿卡多的演奏曲目涵盖了从维瓦尔第、巴赫直到当代作曲家的极为广泛的作品。当然,他最为擅长的还是帕格尼尼的作品,比如他经常演出并几次录制的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和协奏曲。
  早在1974年1月和1975年4月,阿卡多就曾经在伦敦芭金音乐厅录制过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全集》,由夏尔•迪图瓦指挥伦敦爱乐乐团协奏,录音公司为DG片号:DG 415 378-2 GH。在那个版本中,阿卡多比较充分地展示了他那以臻炉火纯青的小提琴演奏技巧,运弓凌厉,乐曲起伏大,听起来让人觉得酣畅淋漓,过瘾解渴。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那版录音的音响效果极为出色,动态大,高音好,低音足,经常被用来作考验视听器材的试音碟片。
  如果说阿卡多1975年录制的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全集》,更多地让我们极其真切地领略了大师的出神入化的技巧。那么,阿卡多这次在20世纪末录制这套全集则让我们感受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感受到了更为打动人的来自音乐的魅力。
  这集子3张套装。打开片盒拿出第一张CD放入唱机,《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刚一开声就让听者得到一种厚实的乐队效果,和1975年DG版一样,而且低音大鼓的雄浑低沉甚至较1975年版更足实。但是,序奏刚一结束,我们马上就能感受到明显的不同:主奏小提琴是在乐队明显地停顿下来之后才不慌不忙地出现,而且,速度放慢了!比较一下两个版本第一乐章的演奏时间长度,这一版比1975年版多用了1′20″!于是,直接的听感是从容了。仔细听下去,不知不觉中,技巧“少”了,准确地说是被聆听者忽略了;继之而来的呢?细细品味之下不难发现,情感多了,滋味厚了,浓了,醇了。那种亚平宁半岛所特有的东西,像橄榄油一样澄彻而又厚又稠的情感被凸现出来,被和盘托出来。
  以往,经常有人声称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品中炫技的成份太多,以至于把作品的情感因素忽略、掩埋殆尽;他们或者干脆直截了当地说帕格尼尼的作品中情感的成份根本就不多。由眼前的阿卡多的版本看来,那种认识从根本上就是一种谬误,帕格尼尼不只是《超级练习曲》的缔造者,他的作品中同样浸淫着如诗如画的情感。所以,这才是真正的帕格尼尼,这才是真正的阿卡多!由衷地,我们在心底里为帕格尼尼喝彩,同时也为他血脉相通的同胞、真实揭示作品真谛的小提琴大师萨尔瓦多•阿卡多喝彩!
  这又不能不让我产生一点儿感叹:历史像流水泄沙一样不停地淘涤着世间的一切,那些没有多少价值的东西被荡涤了,这本不足可惜;但是,在人们的错误中,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包括价值极大的东西也被淘汰了。当然,后来在潜流泛起而再次呈现出旧物的时候,人们发现了其中的一些瑰宝,为其平反昭雪,使之重见天日,还其本来面目,给予应有的地位。于是,依靠门德尔松的慧眼,我们今天才有了被奉为“音乐之父”的巴赫。当然,另外许许多多的无价之宝也就付之东流了,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了。这是人类认识、创造上的同时也是人类自身的巨大的悲哀:人类造就了那样一些天才,创造了那样的辉煌,而在不经意间又丢弃掉了。
  这个新版本演出录制于罗马,时间是1998年10月和1999年2月,DDD方式。担任协奏乐队的是意大利室内乐团。小提琴独奏和乐队指挥由阿卡多一人担任,这样的最大好处是使独奏乐器更好地与乐队融为一体,珠联璧合,而不致出现独奏与指挥操控下的乐队出现两张皮的情形,从而更加充分地体现独奏者的意志以及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这张唱片的录音效果堪称一流,声音融合得很好,低音沉而实,声音分析力极其出色,结像实实在在,音场还原得真实。客观地说,这是一套天碟级数的CD。片号为EMI 5 56902 2。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集子中的作品不是以往的5首,而是6首,因为收入了1972年在伦敦古董商手中发现、后经证实为帕格尼尼《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0号》!这支曲子1973年就是由阿卡尔多大师在尼诺•桑左格诺指挥的斯卡拉歌剧院管弦乐团的协奏下首次演出于米兰城。现在这部作品的原曲谱存热那亚的帕格尼尼音乐学院。这个发现是否可以让你我喜出望外?□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