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FI168的版主终于都全部倒下了! [复制链接]

查看: 81753|回复: 687
1#

Dr kuang 在 2006-12-24 1:55:37 发表的内容
现在我的想法比较特别,而且很市侩和不科学:要传达同样多的原始信息,LP投资比CD大(不要说唱盘,唱臂和唱头,80dB增益的唱放就够折腾了);要得到同样悦耳的听感,LP投资比CD少(就用MM系统够了)。
不论代价要得到最完整的始信息,先了解一下第一代原始信息是用什么媒体来记录的——假如是模拟的,CD系统判死刑;假如是数字的,LP和CD一起判死刑缓期执行。

名琴LP 在 2006-12-24 8:33:41 发表的内容
与我到处聆听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至!。

聆至静 在 2006-12-24 8:49:53 发表的内容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

松香味 在 2006-12-24 10:16:14 发表的内容
名琴LP 是不是想象得到的结论?与你交谈发现喜欢想象。低档LP和低档胆机基本一样,都有比较容易“讨好”人的共同声音特点——既所谓的“甜润”。其实是明显缺少高低频延伸和控制,只是些“比较流畅”的、明显缺少高低频延伸的中频率段。我非常同意“如果中频率段做好了,声音就比较动听”的观点;事实上把中频率段做好也是音响系统最重要的环节。
所以,突出这个“中频率段”的低档LP和低档胆机就比较容易讨好人;听习惯了这个声音,高低频延伸更好的高档LP和高档胆机就会反而认为不好;因为太“数码化”、“石机化”了。中低档LP出来的声音和CD出来的声音是有明显区别的,但是哪个声音才是最接近母带的声音?哪个才是最接近真实的声音?…………?我认为应该不是低档LP和低档胆机]出来的声音吧。那么高档LP和高档胆机又太“数码化”、“石机化”,这不是令人满头雾水啦?


松香味 是不是也想象得到的结论?

低档LP和低档胆机,是明显缺少高低频延伸才“比较流畅”??

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试验,把CD输出的信号用滤波器滤一下,使信号也变成‘明显缺少高低频延伸’,这时声音是不是也变得和低档LP和低档胆机一样,“比较流畅”呢?
分享 转发
TOP
2#

看来LP又要涨价咯
TOP
3#

开心果 在 2005-10-8 21:35:37 发表的内容
felixcat兄,请教个问题,您说的“采样量化误差”,是指采样误差和量化误差,还是指什么。

felixcat 在 2005-10-8 22:43:48 发表的内容

采样的目的是为了量化被采样的标本,所以指量化误差。


felixcat兄,我觉得您对一些问题没有完全理解透。

其一,CD数码格式的误差有两种,一种是因抽样后再还原时产生的误差,注意这里讲的还原是指100%还原抽样值(没有量化前的值)。这种误差随取样频率的升高而降低。
另一种就是量化误差,量化误差与取样频率是无关,仅与量化的比特数有关。

其二,所以说“采用更高的采样频率就是为了进一步减少采样量化误差”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量化误差与取样频率是无关,仅与量化的比特数有关。
最后编辑开心果
TOP
4#


qiguang 在 2005-10-7 23:38:42 发表的内容
如果按你所说,CD数码格式能100%还原出原有信号,也即奈奎斯特定理成立,那为什么现在还要研究新的CD格式,采用更高的采样频率和带宽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felixcat 在 2005-10-7 23:54:43 发表的内容

请留意我原话,我是说除去采样量化误差之后,CD数码格式能100%还原出原有信号。或许这里我用“100%”有点模糊,这样说比较合适:CD数码格式除了采样量化误差之外,对于20Hz - 20kHz之内的信号不会再有其他任何的误差了。

采用更高的采样频率就是为了进一步减少采样量化误差;而拓宽SACD的带宽,就是为了彻底让LP死心:因为LP支持者现在唯一的就能说的就是有一些LP的确含有少量的20kHz- 25kHz的信号,所以音效好一些。而SACD一下子就包含了0 - 100kHz的频宽了,所以这下子一次过解决问题了。


felixcat兄,请教个问题,您说的“采样量化误差”,是指采样误差和量化误差,还是指什么。
TOP
5#


harvey 在 2005-10-9 15:41:31 发表的内容
你的第二点,就有点那个了。我曾参观了东莞展示的喊价YMB100万元的Clearaudio Statement唱盘,他们也不敢如你所想的:「第一时间公布这个好消息的」,尽管他们真的这样做到了!


felixcat 在 2005-10-9 23:05:15 发表的内容

看来harvey兄在LP上是外行了,您不应该说Statement唱盘,因为那根本决定不了多少。您应该举Clearaudio最新的“Goldfinger”唱头。Clearaudio的老板说该唱头最大可以“承受”100分贝的动态范围。但问题是:众多LP烧友所追寻的所有老版本LP里面,谁有这么大的能力去让Goldfinger接受100分贝动态范围的挑战?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Goldfinger唱头在100分贝动态范围的那瞬间,它能保持如何的频响曲线?

当然Clearaudio的负责人在说了上面那句话之后自知不妥,立刻补充说他可以证明以现在的技术可以制造出动态范围有100分贝的LP。这就叫做“事后诸葛亮”。举个例子:科学家研究证明按照人类的生理结构,人的理想寿命最长可能有200岁。贝多芬是人吧?那么他的理想寿命应该有200岁吧?但因为那个时代的医疗技术条件等因素,贝多芬57岁就去世了。好,现在假设有家药厂,他卖广告说,他的药的确可以延长人的寿命到200岁,并且现在他们已经发掘出近年刚从音乐学院毕业的新人作曲家贝小芬,贝小芬擅长以贝多芬的风格作曲,所以该药厂宣布:Yeah!我们将会听到贝多芬大师的第10 - 第35交响曲,这时各位如何看这个广告?

噢,顺便再插一句,最顶级的Goldfinger唱头的信噪比,是从45分贝开始算起的。绝大部分CD机>96分贝的。


第一次听说唱头有信噪比这个指标。但愿又是笔误。
TOP
6#

开心果 在 2005-10-10 0:05:22 发表的内容
第一次听说唱头有信噪比这个指标。但愿又是笔误。

felixcat 在 2005-10-10 0:12:29 发表的内容
多谢指正,是我看错了,是声道分离度。信噪比的确是取决于唱片本身的品相。

felixcat兄,什么说您呢?从两次的笔误看,我觉得您对有关音频技术不什么理解,因为您的笔误都误在最基本的常识上。也许您在别的方面很出色,但在音频技术上只是一般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