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喜欢什么样的声音(SACD和CD比较) [复制链接]

查看: 7379|回复: 57
1#

如果SACD真的不如CD,DVD-A又不如SACD(有太多中外评论如是说,我倒不觉得),个中道理是什麽?信息量大是音质劣化的原因吗?

SACD,DVD-A很可能是数字音响的终极格式了,见证了SACD,DVD-A惨淡收场后,恐怕没有哪个傻瓜会再创造一个以蓝光作为载体针对小众发烧友的高解析度纯音响格式。

模拟派,很抱歉也没有什麽好消息,模拟格式多年前已没有新开发了,十年后LP的发行量会数倍于今天吗?
分享 转发
TOP
2#

科研级旗舰 在 2005-11-3 23:45:52 发表的内容
古典音乐没落,娱乐形式多样化和MP3,APE等网络音乐风行,SACD怎可能如CD般风光?


科研兄所言确实是现实状况,作为发烧友不免觉得有些惋惜。毕竟期待优于CD的数字格式实在太久了。
以前大家觉得CD音质不佳是因为取样和解析度不够,因此产生的20bit, 24bit, SBM, HDCD 录音的普通CD, Oversampling, Upsampling的CD机/解码器都是基于这个“谎言”作招揽的。到现在终于有机会把高取样和高解析度的录音原原本本地放到家里的重播系统......

apc64 在 2005-11-4 1:04:05 发表的内容
在每次LP和CD争论的时候,我都提到,注重版本,而不是介质,SACD和CD也不例外.SACD不会让本身不好的录音变成好的录音,也不会让原来好的录音变成不好,关键是怎么制作的.


基本同意,这也是很多人的共识。

顺便你也可以说说你听了哪些SACD软件,而不是哪些SACD硬件,这样比较容易讨论.


这样的话就不是SACD,CD格式之间的比较了,也好,因为同一背景情况下(母带等)光就格式而言SACD似乎没有什麽道理输给CD。
关于SACD软件,我想讲讲以下的一张。
[upload=jpg]Upload/200511412245385092.jpg[/upload]
图片是借来的,我的那一张是Contemporary Records发行的。很奇怪的是这张SACD的两声道区和多声道区的音质有太明显的差别,两声道的音质不如CD层,而多声道的音质却优于CD层,这里比较的纯粹是音质而不涉及多声道在音场方面的优势,说明后期制作重要性的又一例证。

问问apc64兄,你听过几百张碟中大多数SACD都不如CD吗?我感觉音场是SACD(纯粹就两声道而言)的强项阿。
TOP
3#

apc64 在 2005-11-4 17:02:47 发表的内容
   为了把旧格式的CD继续发挥余热不得已买了DAC,还是有安慰了。


如果apc64兄最近买了DAC,那就恭喜了。当今是red book CD 重播科技最成熟的时期,随便一个几千元的CD机或解码器的音响性就可能超越十年前的旗舰级器材了,如收藏了大量碟片的话,绝对值得珍藏一套专播CD的器材。
同时也建议烧友们花小钱买一台中低档的SACD播放机(相信格式和硬件还没完全成熟),体味一下。

Raxel 在 2005-11-4 18:07:07 发表的内容
兄台会否记错,这片是没有多声道轨的.我有一片在手边.是APO发行的,是在Contemporary's studio录制的.1957年录音.


我那张的确是有多声道的,而且效果还不错,赚了  :-)
[upload=jpg]Upload/200511512212094369.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11512214828670.jpg[/upload]
由此看来多声道和两声道可能不是同期的制作。

Raxel 在 2005-11-4 18:16:07 发表的内容
先说说Sonny Rollins的Way out west有多少数码版本.
MoFi MFCD 1-801 aluminum CD from 1984 (6 tracks)
JVC Japan VDJ-1551 CD from 1986 (9 tracks)
unremastered OJC CD from 1991 (9 tracks)
AP Gold CD CAPJG 008 mastered by Bernie Grundman from 1993 (6 tracks)
AP Gold CD CAPJS 008 mastered by Doug Sax from 1993 (6 tracks)
AP hybrid SACD mastered by Doug Sax from 2000 (9 tracks)
20 bit K2 remaster from 2000 (9 tracks)
JVC XRCD 24 bit from 2003 (9 tracks)
Japanese JVC Victor VICJ-61040 mini LP sleeve from 2003 (8 tracks?!)
Japanese JVC Victor VICJ-61042 mini LP sleeve from 2003 (9 tracks)
Japanese Contemporary VICJ-2108 20 bit remaster from 2003 (9 tracks)
Japanese JVC Victor VICJ-41019 budget release from 2004 (9 tracks)

当然一般人能够收2,3个版本已经很好了.比较难做全面的比较.


除了我上面那张,还见过DVD-A的版本,怀疑也应有HDCD的版本吧?收藏全面简直不可能,这些老音乐再版几乎没有什麽成本。
TOP
4#

Raxel 在 2005-11-5 13:09:38 发表的内容
美国版,发烧小厂AP发行的.在上面这么多数码版本里面是仅次于1984年的Mofi版本.



香港版本,Naxos International (Far East)发行的



没错我买的是这张Naxos发行的,但Naxos不会由母带remaster吧?相信由Contemporary Record提供SACD的数据文件的可能性更大。不知Raxel 认为AP发行的版本输给Mofi的CD是输在那里和什麽原因。
Victor Japan有发行DVD-A的版本,而且据说是DVD-Audio示范级的。
http://www.jvcmusic.co.jp/-/Discography/A007391/VIAJ-60002.html
TOP
5#

Dr kuang 在 2005-11-6 21:53:08 发表的内容
Raxel 在 2005-11-6 21:36:18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5-11-6 21:27:26 发表的内容
难道经过模拟台后,再转成数码,信息量比从模拟台出来的大了吗?多了什么?


我不是很清楚你的问题.

下面3种制作方式,

1.模拟母带 => 编码PCM => PCM调音台 => PCM转成DSD
2.模拟母带 => 模拟调音台 => 编码DSD
3.PCM数码母带 => PCM调音台 => PCM转成DSD

我个人偏爱2.


个人偏爱3,因为模拟母带出来后通常已经有我更喜欢的LP产品。而在第三种情况,制作出来的SACD比制作出来的CD提升非常明显,尤其是高格式的,比如说2496的录音。
但在这三种情况下,我们都没有得到能真正体现全部DSD技术的SACD。


这种情况会不会直接录成DVD-A更好?

我是有点怀疑SACD有“取巧”的成分,纯粹以数码文件大小来比较的话,同样的音乐内容SACD所占碟片的容量可能只占DVD-A的一半(想想SACD在同一层可以分两声道区和多声道区,而听说某些DVD-A制作时因为碟片容量不够要牺牲环绕声道的解析度),大家都知道音乐文档要无损失的压缩是很困难的,所以怀疑DSD编码如能达到他们宣称的24bit100KHz的话是有偷工减料的。

当然SACD有许多优于DVD-A的方面,例如选曲不用看电视(DVD-A的这个设计对发烧友来讲真是$#^&#¥*+%),分两声道和多声道是分开的,不用播放机down mix。
TOP
6#

不知可不可以这样计算动态
DVD-A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相差24bit=16.8M,可以在192K分之一秒达到。
而SACD在一秒内最小值和最大值相差只有2.822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