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使我的一些看法,大家谈谈:
意大利风格和维也纳传统
今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音乐爱好者的关注下终于落幕,相信关于2003穆迪和维也纳爱乐的合作在长时间里都成为大家的话题。在今年的音乐会上,穆迪的表现的确比较有争议,有说他老了,眼角也显出岁月的沧桑随之而来的是音乐的粗糙、有说他简洁,干净的,且不乏细腻,还有的甚至将维也纳爱乐在最后圆号的破音都归结于穆迪的控制水平不够等等。
但是,我觉得不是乐队的问题,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个人风格的问题。相对于穆迪来说这个拿波里人的风格注定和传统的维也纳风格确实有不同的地方。作为意大利人可能是指挥歌剧习惯了戏剧性的处理的原因而忽略了斯特劳斯家族这种优雅。演奏充满灵气的华尔兹、波尔卡等是有点野(或者说是粗糙)缺乏精雕细琢。所以,我们在今年的音乐会上听到的更多是铜管、木管声部的辉煌,而维也纳爱乐引以为傲的如丝绸般的弦乐声部却压抑的很多,这种处理在威尔弟的歌剧里比如说《阿伊达》、《奥赛罗》中就会十分的到位,但是在斯特劳斯上就会稍嫌力度多余而灵巧不足,就像我们不能想象托斯卡尼尼的斯特劳斯一样。如果今天穆迪是和维也纳爱乐合作威尔第大家认为还会像这样吗?
个人认为斯特劳斯的音乐天生就是为奥地利人或者说再大一点是为德国人准备的,想想克莱伯的,那种风格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往舞台上一站,他就是斯特劳斯。如果今天是克莱伯来指挥《香槟波尔卡》会是怎样?我能想象到的就是“酒神的狂舞”。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以前是维也纳人欢度新年的自娱自乐的方式,不知何时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目标,这可要感谢现在无所不在的传媒,可以让全世界的人在同一时刻欣赏音乐会。而现在只能说是一种维也纳的一个品牌,就像春节联欢会一样,说起欣赏我倒是宁可听鲍斯考夫斯基时代的那种纯粹,个人觉得79年以后除卡拉扬、克莱伯、阿巴多还有就是这几年的小泽征尔、哈龙库特就没几年好的,但是我们还是一年一年的听下去。原因很简单:谁都不会说今天穆迪和维也纳爱乐的表现就是他们的真实水平?大家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