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肺给气炸!日本经济奇迹真相(转) [复制链接]

查看: 13792|回复: 115
1#

屠杀42万中国人鲁西细菌战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 北京科技报 (06/29 00:00)



  日军这次“霍乱作战”的代号为“华北方面军第十二军十八秋鲁西作战”。1943年为日本昭和18年,故称“十八秋”。作战时间为8月至10月,为了蒙蔽参战官兵,日军指挥官宣称“鲁西德支那人有霍乱疑似患者”,为了防止感染,全军要进行防疫准备。命令部队进入疫区后不吃生食物;饮用水必须过滤消毒;不准在霍乱患者房屋宿营;不准使用疫区厕所,自造地坑式厕所,大小便及时掩埋;战役发起前夕,日军所有参战部队都注射了预防霍乱接种液,分发了预防感染药物。



  短短两个月,42.75万以上中国无辜百姓死于日军细菌战。

  1943年8月,持续几年大旱的鲁西普降大雨,且一连下了十几天,卫河等河的河水迅猛上涨,冈村宁次和石井四郎趁机下令发起“十八秋鲁西作战”。日军细菌部队名曰“防疫给水部”,表面上是防疫和检查水质,实际上是培养和散布细菌来杀害中国抗日军队和平民。

  从8月下旬开始,日军航空兵、步骑兵向卫河及鲁西、冀南各县撒放了大量的霍乱菌。随即,细川忠康命令部队将卫河、漳河、滏阳河等河大堤掘开放水,洪水一直蔓延到天津和北平。

  霍乱菌随着洪水广泛扩散蔓延,鲁西、冀南地区人民群众死亡惨重,当地老百姓纷纷开始剧烈呕吐排泄,个个严重脱水、骨瘦如柴,一人得病,全家甚至四邻都难以幸免,许多村庄一天即死几十人,最多的一个村子总计死了600人。

  崔维志对记者说:“据日军战俘交待,从1943年8月下旬到10月下旬间,鲁西、冀南24县共有42.75万以上中国无辜百姓死亡。”而且,这仅仅是鲁西细菌战霍乱爆发区的一部分,还有邯郸、磁县、大名、魏县等都没有包括在内。崔维志现在仍然有一个遗憾,那就是一直没有查到日军当时秘密调查统计的整个鲁西细菌战中死亡人数的总数。而且霍乱的传播具有延续性,1943年10月以后死亡的数字日军没有统计;受灾区部分县份的霍乱一直持续到1948年,甚至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临清县仍在发生霍乱。
分享 转发
TOP
2#

屠杀42万中国人鲁西细菌战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 北京科技报 (06/29 00:00)



崔维志的调查工作还在继续 ■摄影/本报记者曲立岩



陪同王选实地调查临清大桥决堤处



鲁西细菌战涉及山东、河南、河北、天津、北京5个省市



地图中鲁西细菌战受灾区域被崔维志切下来用在了书中

  自费奔波十余年,临沂夫妻揭秘世界最大细菌战黑幕———

  崔维志,山东沂源县人,现任职于山东省临沂市委党史委。1993年,一次意外的发现让崔维志夫妻二人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调查取证,为了揭开一个尘封近60年的黑幕———鲁西细菌战。中国社科院章伯锋教授说,鲁西细菌战是历史上被隐瞒的篇章,崔维志是这段历史研究的拓荒者。近日,记者有幸在北京见到了这位执著的山东大汉,目前,崔维志的调查工作还在继续,以便向日本政府提出索赔。



  一句看似简单的史料记载,背后竟隐藏着一个尘封近60年的黑幕。

  “发现鲁西细菌战其实也是一次偶然。”虽然已经多次面对媒体,提到鲁西细菌战崔维志还是激愤依旧。1993年6月,当时为了编写《山东抗日战争纪实》和《山东解放战争纪实》,崔维志和妻子唐秀娥来到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阅有关孟良崮战役的资料。南京国民政府档案里的一条记录牢牢抓住了他们的视线,“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山东卫河流域曾发生一次大规模的霍乱,国人死亡甚重。”

  这条记录看似简单,但是对抗日战争历史比较敏感的崔维志,从中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他联想到之前日本在湖南常德和浙江义乌实施的细菌战。“我当时就猜测这会不会是日军实施的又一场细菌战呢?”当初的场景崔维志还历历在目。

  果不其然,崔维志的大胆猜测在北京中央档案馆得到证实,一批由抚顺日本战俘管理所转过来的日军战俘交代材料勾勒出一幅惨绝人寰的细菌战图景。1943年,日军在鲁西实施了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细菌战,仅24个县平民死亡人数就达42.75万人。按今天的地域对应,涉及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5个省市。

  而此后,数十次深入鲁西和冀南受害区的调查取证,幸存者声泪俱下的控诉,让崔维志坚定了要将这一黑幕公布于众的决心。

  真相不会被永远湮灭,机会终于来了。

  2000年9月,崔维志被邀请参加在北京召开的“日本右翼势力与中日关系”学术讨论,崔维志揭露日军实施鲁西细菌战的发言,引起了轰动。“长期以来,大多数人只知道日军在浙江、湖南等地实施过细菌战,却不知道日军在山东实施的细菌战规模更大、导致死亡人数更多。”崔维志对记者说。鲁西细菌战这一历史上被隐瞒的篇章终于浮出水面。

  鲁西细菌战是日军1943年秋天进行的卫河流域“霍乱作战”,在日军战俘林茂美的交代材料中,崔维志了解到“十八秋鲁西作战”的实施详情,林茂美当时任职日军第五十九师团防疫给水班细菌室检查助手及书记,卫生曹长。他交代说,此次作战由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大将和日军细菌战最高权威石井四郎中将亲自指挥。实施作战的是十二军第五十九师团,由师团长细川忠康中将具体部署。
TOP
3#

屠杀42万中国人鲁西细菌战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 北京科技报 (06/29 00:00)



  《鲁西细菌战大屠杀揭秘》问世,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令世人震惊。

  在这次会议上,崔维志不仅实现了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公布于众的心愿,还结识了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诉讼原告团团长王选女士。“王选是前锋部队,我也要成为一个好的狙击手,协助她打好诉讼这场仗。”崔维志再次投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因此,当2002年8月27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对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起诉日本政府案作出一审判决后,崔维志再次加快了脚步。

  这次判决虽然认定日军在中国实施细菌战,给中国人民造成伤害的事实,但却驳回了原告团提出的向中国受害者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的要求;并且仅称日军于1940年至1942年在中国实施过细菌战,而只字不提1943年在鲁西实施的这次规模最大、屠杀中国人民人数最多的“十八秋”作战。

  “当时我是在网上看到这一消息的,非常气愤和震惊。”崔维志现在仍然掩饰不住心中的激动,“难道鲁西几十万同胞就这样不明不白死去?”崔维志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他要更加详细地揭露鲁西细菌战的真相。他决定把自己近十年来搜集、整理的资料编成一本书———《鲁西细菌战大屠杀揭秘》,在妻子唐秀娥的支持下,他们夜以继日加班加点,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将这本书编好了。

  面对受害者血迹斑斑的控诉,崔维志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2002年12月,崔维志邀请王选女士一起赴山东、河北省寻访细菌战受害者。崔维志还记得,那天是12月20日,他们来到临清市临清镇大桥村,在77岁的回民老大爷沙福堂的带领下,他们来到当年日军临清大桥决堤处。站在空旷的堤坝上,沙大爷手指一座水闸说,那就是日本人扒堤的地方,水是向西淹的,当地老百姓都知道此事。他记得是农历7月决的堤,决堤前日本人还照了相。

  水淹后就开始闹霍乱,79岁的李善文大爷还清楚地记得,村民们都开始闹肚子,走着走着,一吐一拉,人就不行了。那时候是大荒年,老百姓没有饭吃,身子弱,抗病能力差,得病只有等着死。

  目前,崔维志仍然没有停下脚步,他还在继续查证鲁西细菌战的资料,以便向日本政府开展索赔工作。“现在整个面上的调查和中国人民死亡数字的统计任务还十分繁重。”崔维志说。
TOP
4#

外交部档案:日军在浙江上空投放鼠疫病菌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 法制晚报 (06/30 13:54)



外交部档案:日军在浙江上空投放鼠疫病菌


  外交部档案: 日军将鼠疫病菌掺入谷物 雨前投放浙江等地 天晴后随尘土吸入肺中 引发肺鼠疫

  日空投鼠疫小麦 死上万中国同胞

  政府官员亲眼目睹

  日本飞机散布病菌

  档案里记载着的是1940年12月27日,时任国民党浙江省卫生处处长陈万里、军政部第二防疫专员柯主光等人给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宏先生的报告。报告上说,陈万里一行在当年11月27日赴浙江衢县视察该县鼠疫情况时,途中经过金华时,突然看到上空飞来一架日本飞机“散布白色物品,且有白雾一缕随之”。29日,金华空袭时又有敌机两架在南门外散布白烟,并有鱼子大小的颗粒落下。

  陈万里等人见到此情景,立即派人去搜集这些颗粒,送到附近的金华民众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显示,这些颗粒中含有鼠疫病菌。


  烟雾三四小时不散

  谷子小米混有跳蚤

  档案中记载,敌机空袭金华后,均有白色烟雾状散布空中,经过三四小时不散。

  据当地五里牌楼广合顺皮革厂的职员说,他在敌机飞走后,亲眼看到有淡黄色细小颗粒落到水后就溶了。附近几辆人力车篷上发现同样的颗粒。后确定为具有活性的鼠疫病菌。

  鄞县是在10月29日发现第一例鼠疫病人,衢县则是在11月12日发现第一例病人,都是突然发现,病型为肺鼠疫。

  据陈万里等人调查,鄞县于发病前,敌机曾在疫区掷下小麦,约两升左右,衢县于10月4日也有日本飞机在疫区中心掷下谷子及小米,其中混有跳蚤。

  选择雨天前投放鼠疫

  天晴随尘土吸入肺中

  档案中称,“敌人将金华作为发生肺鼠疫的试验(基地)”,敌机散布的是淡黄色小颗粒。投放之前敌人选择当天会下雨的日子,进行细菌散布。在金华投放后,晚上下雨,散布下来的颗粒下雨溶化,混入地面泥土,而保持细菌继续长时间生存(一般的细菌在干燥的阳光下存活3-4个小时)。等到天气晴朗后,路面的尘土飞扬,细菌就被吸入人体的肺部。11月下旬,已入冬季气候,正是肺鼠疫流行的时候。

  敌人培养的细菌也是人工培养,他们是先使老鼠人工感染得病,搜集身上预先配置好的跳蚤,然后掺杂着五谷、烟雾。因为烟雾和食物可以吸引人们的好奇心,从而引人接近,带有“鼠疫”的跳蚤就找到了“宿主”。日军此前不易把握细菌的成活率,后来增加了跳蚤等“载体”后,细菌的传染率大大提高。

  档案上介绍,日军之所以选择在浙江,一是不易被察觉,二是地理位置适宜——浙江,地处东战场前哨地位。
TOP
5#

外交部档案:日军在浙江上空投放鼠疫病菌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 法制晚报 (06/30 13:54)


  日军建1644细菌部队

  浙江成受害典型区域

  染上肺鼠疫的患者咳嗽、痰中带血,传染性强,死亡快。因为人口的流动,鼠疫往往是从一个村庄传染到另外一个村庄,蔓延速度十分惊人。短时间内,死于鼠疫的人很多,很多都是全家灭亡。据档案资料显示,在宁波,从10月29日至12月6日,发病99人,其中死亡97人。

  浙江是日军细菌作战规模巨大、受害十分严重的典型区域。为进行和加强对此区域的细菌战,1939年4月,日军在南京成立了荣字1644部队,由石井四郎兼任部队长。日军荣字1644细菌战部队于1940年、1941年、1942年当中连续不断地派遣远征队到我国浙江省的宁波、金华,湖南省的常德等地区作战,使用各种细菌武器,散布鼠疫、霍乱、炭疽及其他可怕的致命传染细菌,导致成千上万的中国平民死亡。


  日军侵华期间在中国的细菌部队

  哈尔滨的“731部队”

  北平的“北支甲第1855部队”

  南京的“荣字第1644部队”

  广州的“波字第8604部队”

  长春的“满洲第100部队”

  日军部队中配有细菌部队,从事细菌战的研究

  日军在华散播的细菌主要有霍乱、鼠疫、伤寒、坏疽病、炭疽热病及其他可怕的致命传染细菌。

  日军细菌投放方式
  
  在空中投毒和在地面上投毒。

  空投的形式一种是投细菌炸弹,这种细菌炸弹的弹片是用陶瓷等材料作的,在炮弹投下爆炸后,弹内的细菌仍然可以存活;另一种形式是投放含有鼠疫细菌的物体。

  地面投毒的方式是全副武装的日军特种部队在水源的上游或水井等人畜饮用水中投放细菌,以达到广泛蔓延的效果。

  日军细菌投放地点

  山东的鲁西地区、浙江、云南、山西等地都进行过细菌战,几乎覆盖全国

  日在华细菌战后果
 
  在1941年至1945年间,细菌战的本部——哈尔滨的731部队里,有3000人死于日军的活人解剖实验。

  在日军侵华的8年时间内,死于活人解剖实验的人数无法统计。

  在细菌战中被害死的人数因死亡种类不同,研究学家们各有各的说法。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一位专家称,死亡人数在20万人左右。
TOP
6#

外交部档案:日军在浙江上空投放鼠疫病菌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 法制晚报 (06/30 13:54)


  专家访谈

  美国纵容 日细菌战犯成为医学专家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卞修跃博士告诉记者:“细菌战是最廉价的原子弹。”其杀伤力很强,造成许多无辜的人员伤亡。1925年6月1日的日内瓦议定书——《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及细菌作战方法》中,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细菌武器,日军在中国境内大规模使用细菌武器和化学武器,是违反国际法的。

  根据1945年的中、美、英、苏的波茨坦公告,对日军使用细菌战和化学武器的罪行,本应进行清算。但美国就和日本做起了“交易”:只要日本把细菌战的研究结果、数据交给美国,美国就免于对日本的追究。结果,当今美国的细菌研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时,虽有对日军使用细菌战和化学武器的检举和起诉,但却没有由军事法庭公审,日本的战犯没有受到应得的惩罚。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后,他们后来都成为了日本的医药专家。“他们的所谓成果,是在对许多活生生的中国人残忍地进行活体解剖实验的基础上取得的。”  文/本报记者 杨章怀
TOP
7#

[quote]zjize 在 2005-7-5 1:09:27 发表的内容


"社会诚信的丧失" .   长老这句话尖锐深刻.

不管经济基础发展得多么牢固, 诚信丧失问题不解决,庞大的基础也只是一堵危墙 .


[ ju ] 在 2005-7-4 22:50 说到:
--- 抵制日货的结果是大量中国工人的下岗,而日本仅仅失去中国这个市场,现在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比20世纪上半叶了~


下岗,总比做亡国奴好吧?



[ cdc ] 在 2005-7-4 22:29 说到:
既抵制日货又勤练内功 双管齐下,如何?


cdc说的正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