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城堡音箱用家专栏 [复制链接]

1#

新 產 品 介 紹H O T S T U F F Castle Isis喇叭
    我們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英國Castle喇叭的表面加工非常漂亮,即使在英國眾多品牌中仍然脫穎而出;Castle喇叭的聲音表現也不差,幾乎每一對喇叭都是What Hi-Fi五顆星最佳推薦;Castle喇叭價錢平實,即使落地喇叭買起來都能讓人心平氣和。但是,Castle喇叭在台灣卻一直沒有大紅特紅,難道是本地評論員都忽略了它?英國某些古堡屹立數百年仍然生意盎然,我們相信「城堡」喇叭在這樣的傳統下,一樣也能繼續發揚光大。Isis是埃及神話中掌管農業與生育的女神,從外觀來看,實在很難將這對喇叭與神話故事聯想在一起。身為Castle最小的一對喇叭,Isis使用兩音路低音反射式設計,採低音單體在上,高音在下的非傳統設計,分音器相當簡單,效率87dB,平均阻抗8歐姆,小擴大機就能讓它發出巨響。偌大的反射孔協助Castle Isis喇叭產生深沈有力的低頻效果,高僅33公分的它,用來播放Pink Floyd的搖滾樂竟然也有模有樣,把電子低頻表現得虎虎生風。What Hi-Fi的評論中,說Castle Isis喇叭聽起來就像是夏天英國鄉間的花園,繁花盛開,色彩斑斕。就算用它播放普契尼的歌劇,Castle Isis也有辦法把倫敦亨利.伍德音樂廳的壯闊場面表現出來。真的這麼神奇嗎?請你直接找經銷商試聽就知道了。

摘自台湾《音响论坛
分享 转发
TOP
2#

Castle Warwick Ⅲ喇叭
林及人

原厂公布规格
二音路二单体书架型低音反射式设计,使用19mm低modulus polyamide高音、150mm碳纤维低音单体各一只,频率响应50Hz-20KHz,平均阻抗8Ω,效率89.5dB,建议扩大机功率15-110W,尺寸440×210×240(高×宽×深),重量9.6Kg。

参考软件︰马捷尔指挥的「罗马节日」与「罗马之松」充满着阳刚之气,动态庞大无比,铜管低嚎的金属质感逼真,音场辽阔深远,弱奏乐段细节历历分明。而一对书架型小喇叭,究竟能将这么优秀的录音效果完整再现几成?W

arwick Ⅲ欢迎您 来评断。(Decca 425 052-2)

Castle生产的喇叭音箱久富盛名,严谨的生产线掌控,加上工厂不外移他地以确保最高品质的信条,不仅制造品质广受好评,也获得同样是英国本地的老厂ProAc公司之大力认同,多年前ProAc就将全系列喇叭音箱的制造交给Castle一手包办。因此,我们可以清楚看见,Castle开始生产喇叭至今三十多年来,在市场上是愈来愈活跃了,喇叭的声音表现也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肯定。

跨界产品

目前音响市场上的小型扬声器,除了要满足传统二声道重播对音质音色上的严苛要求,同时也要具备更大的承受功率与庞大的动态需求,才能够一鱼两吃地在多声道系统中卡位。不管是当成主声道或是环绕声道,总是让这样的小喇叭在二声道领域之外,能够有更宽广的发挥空间。而在我手上这对纯粹英国制Castle Warwick Ⅲ喇叭,试图将二声道与多声道的重播需求尽量重叠的企图,是再明显也不过了!

设计

虽然喇叭单体上下互换不是第一次见到,过去他家的Inversion系列也曾获得满堂彩,但如果颠覆传统是Castle在喇叭设计上所要呈现出的幽默,那我也只有心服口服的份!高音单体朝内摆放可以得到最佳音像与聚焦这点,我已经在许许多多类似的设计上得到印证;但上下颠倒的单体摆设,让我好奇地在喇叭与沙发之间走动,在无数次的正摆、横摆、上下逆转外加摆位调整等多样尝试之后,我投降了!将喇叭上下颠倒摆放时,声音平衡性被打破,高音变野了,低频趋向模糊,音域连贯上也有问题;横摆且将高音单体朝上,感觉上像是四只喇叭在唱歌,声音的垂直扩散被压缩,定位感也没有增进;横摆高音朝下是最糟的方式,有如播放未经RIAA等化之LP唱片,声音杂乱不均,您得听一群躺在地上的音乐家演奏贝多芬交响曲。最后,我将喇叭以三一七方式摆放,利用60公分高的喇叭架让高音单体正对聆听位置,搭配器材包括了Marantz CD15、Rotel RA-1060综合扩大机、Conrad-Johnson Premier 7B前级、Premier 11A与Threshold SA1后级等。

声音特质

Warwick Ⅲ以低音反射式设计,它不但在体型上要比一般常见的书架喇叭来得大些,声音的密度与厚重感上,也比许多同样是使用6寸低音单体的书架型喇叭要来得多很多。即使我们将二只喇叭间的距离拉得很开,音场中间也不易出现明显的空洞感与断层带。这样的特质,让Warwick Ⅲ在表现人声的腹腔共鸣时,特别具有魅力。

Warwick Ⅲ的声音稍为前趋且开放,形体感明确有规模,音乐情报挖掘能力强,宛如浮在音乐之上的细节感别具生气。因此,唱起像萧士塔科维奇或马勒的交响曲时,都要比其他书架型喇叭来得过瘾得多。也由于这对喇叭在此方面的优秀表现,让我乐于将过去甚为喜爱的Pink Floyd经典唱片一一取出播放。即使在我7坪多的空间中低频量感稍被稀释,但小空间中它所能尽数展现的规模感、冲击力与平衡度依旧保有相当优异的水准。

定位良好

除此之外,Warwick Ⅲ在定位感的表现上也是可圈可点。无论是在表现小编制乐曲如Valois出版、Vegh四重奏担任演出的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作品130」,或是雷史毕基「罗马节日」之庞大管弦乐,提琴与提琴间的相对位置或管弦乐团各声部的高低前后,都在它清楚规划的范围之内。这对喇叭在试听前以反相Run In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它在使用单体的配对上肯定下了功夫,配对误差小再加上高音单体偏内侧安置以利聚焦,无怪乎音像定位上的表现如此杰出。

乐器质感

方面

在钢琴部分的表现上,Warwick Ⅲ能够有很好的规模感,庞大且份量十足,中高频段的线条与颗粒皆能具体表现,唯独低频下段无法沉得很低,大型落地喇叭可听闻的低频鼓动感,要在这样体积的喇叭身上找到,是比较困难的了。

拉弦乐器的表现,在我以真空管机搭配时表现得最好。欧伊斯特拉夫与欧柏林合作的贝多芬「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中,雄辩的小提琴演奏依旧宏伟,揉弦与颤音间的连续性很不错,轻巧细腻的跳弓稳定不浮夸,该有的该忠实表达的部分,Warwick Ⅲ都一一做到了。真要挑剔,我只能说它少了点高价产品的高贵感,音乐流动的隽永气氛比较淡化,但这些都不是这个价位带上所能苛求的。

我相信,Castle的新系列喇叭,无疑是针对多声道市场应运而出的产品。多功能取向让它能够在二声道与AV二者间都很吃香,留下来的,只剩您对声音上的偏好而已。

焦点……爆发力强、规模感庞大、定位与细节表现皆优等长处,让Warwick Ⅲ无论在聆听大规模交响乐曲,甚至当成多声道系统中的主声道或环绕声道喇叭,都能撑出如落地喇叭般的气派场面。
搭配建议……&127;对于喜欢晕黄暖调音色的朋友,搭配中、小功率的真空管机是不二的选择,30瓦左右的输出功率就可以让它唱得震天响,弦乐表情也够甜够姿色。搭配速度快之晶体机可换得较好的动态与低频控制力,但需避免高频量感过度强调之器材。
TOP
3#

兼具厚實音質的現代美感
---評Castle Inversion-100喇叭

楊德宜

    它自然呈現音質的能力,在同價位裡的水準讓我驚訝,無論是用鋼琴演奏或是小提琴錄音來播放,它圓融自然的質感都會讓我聽得舒服、聽得暢快。「耐聽」與「好聽」的特質,在這款喇叭上展現無遺。

搭配試聽器材 數位訊源:MusicaNovan Prometheus/Theta GVa。前級:Mark Levinson No. 38SXL、Proceed PAV。後級:Mark Levinson No. 23.5XL、McCromack DNA-1。參考喇叭:ATC SCM-100P、ATC SCM-20A Pro/SCM-0.1/15、Spendor G-1000/G-1200。線材:Apogee、Prophecy Velocity/Progressive數位線,AudioQuest Diamond、MIT CVT MI-330 Terminator、Siltech 4-120訊號線,MIT CVT MH-750E Extended、Power Source SE喇叭線。

    Castle Inversion-100喇叭,二音路三單體落地型設計,採用Quarter Wave音箱構造,配置有Bi-Wire端子。原廠公佈規格:頻率響應35Hz-20KHz,平均阻抗8歐姆,效率89dB,建議擴大機功率30至180瓦。 印象中,近幾個月來雜誌社裡很少出現能夠引起騷動的器材,尤其是高價位的產品更是如此。為什麼,因為器材都不夠貴、不夠高級嗎?那倒不是,一些價格令人乍舌的產品還是經常出現在雜誌社裡,可能是因為大家已經看慣了六位數以上的定價,所以見怪不怪,也不想再去見這些怪東西了。不過,亂世之中也會有清流,優秀的中價位產品還是會讓人引領期盼,像是蔡啟智盼了一年多的Marantz PM-14是其一,眼前這款Castle Inversion-100也是一個例子。

    一對喇叭要賣十幾萬元,還能算是中價位產品嗎?當然不行,只不過以現在Hi-End喇叭的賣價來看,Inversion-100已經不能算是「昂貴」的等級;若是再加上Castle跨入廿一世紀旗艦機種的身分,大家倒是可以對它的價格稍微放寬疑點標準。

眾主筆期待的新機種
    早在年中Inversion系列在國外陸續上市之際,「普洛電子報」就曾經介紹過Castle的這項世紀末新計劃,算起來此間代理商的動作也算是快了,八月間的Hi-End音響大展就讓它正式與本地音響迷見面。讀者們應該還有印象,一年多前我們陸續評論了Castle二當家Harlech與當時的旗艦機種Howard S2,前者得到蔡啟智的極高評價,後者由江俊德賦予「最佳推薦」的讚譽,後來還得到「年度風雲器材」獎,Castle可以說是過去一年最受我們重視的英國喇叭。據我走訪各地音響店的瞭解,消費者對Castle的接受度也確實相當高,甚至連他們家早期的停產機種都在二手市場熱門了起來。像這樣一家不負眾望的優秀廠家推出新機種,而且還是比Howard更高級的一整個系列,主筆們當然是整天追問我何時才能安排評論,大家都想搶第一個試聽……。

    不幸,雜誌社在這次地震中也小小受創,聆聽室遇到天候不佳就跟著下起小雨,所以器材一律帶回家去試聽。這些現實的主筆們,一看到Inversion-100裝箱之後的體積就顯得意興闌珊,任勞任怨的我就只好找貨車來把它運回家去。其實,大家心理都很清楚Inversion-100根本不能在雜誌社的聆聽室裡開聲,因為六坪大的空間在上回應付Harlech就已經很吃力了,體型更大的Inversion-100絕對是無法消受。

Quarter Wave設計得天獨厚
    翻開Inversion-100的原廠規格,身高108公分,中低音單體也不過7吋,在六坪的空間裡試聽應該不過分啊!別忘了,Castle不但是以厚聲著名的喇叭,中低頻量感向來是它的強項,最重要的是他們家高級型號慣用「Quarter Wave」音箱設計,先前提到的Harlech、Howard S2都得力於此,Inversion-100自然也不例外。事實上,Inversion-100是整個Inversion系列中唯一使用Quarter Wave音箱設計的,其他型號如Inversion-15(中低音6吋)、Inversion-50(中低音7吋)與Inversion-45C(中央聲道喇叭,中低音6吋×2)都是低音反射式設計。其實Quarter Wave(1/4波長)音箱並非近代的新設計,而是早在1930年由英國工程師Paul Voigt所提出,利用音箱內部的通道長度來增強低頻效果。蔡啟智在112期的Harlech評論中,對Quarter Wave設計有相當清楚的說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翻出來詳讀,我就不佔用篇幅再寫一次了。

    在新系列中,Inversion-100也是唯一用上二只中低音單體的喇叭(中央聲道Inversion-45C不算),配置方式則與前述二款舊型號相同,一只安裝在前障板高音單體上方,另一只則是放在音箱頂板上。這種配置方式是為了配合Quarter Wave音箱設計,同時又可以增加空間感的形成。我試著將分音器與所有單體卸下,想仔細看它的音箱內部通道是如何設計的,卻是處處碰壁 - 每拆下一個元件就遇上管道隔板,身手進去摸索又被密實的吸音棉給擋住,最後只好作罷。讀者如果真想瞭解它的音箱內部構造,ASL網站上有一個非常不清楚的剖面圖可以參考(http://www.aslgroup.com/castle)。至於Castle自家的網站就免了,那裡最後一次更新資料竟然是在1998年,負責網站的傢伙真該捉來打屁股。

音箱設計為重要變革之一
    Inversion-100喇叭,採用28mm塑料凸盆高音單體一只,170mm碳纖維編織中低音單體二只。外觀尺寸1085×264×430mm(高×寬×深),重量31.5Kg。 取出Howard S2的規格比對,您會發現Inversion-100的身高和它相差無幾,廠方公佈的低頻延伸都是在35Hz附近,而且都同樣用上了Quarter Wave音箱……,難道Castle難得一見的大改款只有這麼點能耐嗎?當然不只,Inversion系列有二項特點和以往的喇叭非常不同,一是音箱造型設計,另一則是單體運用。音箱造型方面相信大家都看得出來,Inversion系列的上寬下窄設計與舊款產品非常不同,少了圓滑線條的古典美感,卻多了剛毅菱線的現代風格。這種酷似「驚嘆號」的造型相當有個性,也正是Castle賦予它「倒置」這個名稱的用意。其實Inversion這個字眼還有「置換」的涵義,也可以隱喻電壓訊號轉換為聲波的動作。

    上寬下窄的音箱,除了視覺效果外還有其他用意,就是構成「不平行音箱」的設計,可以盡量減少箱內駐波所造成的共振現象。由此可知,Castle這回不但要延續Quarter Wave設計所帶來的低音量感,同時還要它的低音乾淨、結實。這種聲音走向的追求目標,也可以從中低音單體運用的改變上看出來。以前Howard S2喇叭中低音單體用的是紙盆加塗料,Harlech以下的型號則是採用半透明PP振膜單體,當時Castle在這方面並沒有特別下工夫。不過到了Inversion時代,原廠為了讓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特別採用碳纖維編織振膜的中低音單體。 為了新單體提昇開發製造能力 與昔日的頂級型號相同,Inversion-100同時在前障板與頂板上配置中低音單體,對於營造三度空間感有絕對幫助。 這種碳纖維振膜看起來與Wilson Benesch所使用者不同,編織的構造可以用肉眼看得一清二楚。該公司產品研究發展經理Roger Loughton還發表了一篇文章,以「Why Carbon Fiber」為題說明碳纖維編織振膜的優點。文中大意是說常見的振膜材質固然有其優點,但是發展至今已經達到了極限,解決不了的問題還是解決不了,所以他們決定尋找更優秀的材料來製造振膜。最後將焦點放在碳纖維編織材料上,是著眼於它質量低且非常堅固的物理特性,應用在振膜所得到的明顯好處就是反應快速而精確,無論就動作起始或停止都不會出現延遲。此外,碳纖維編織振膜不容易殘留能量,因此能夠降低單體本身的音染程度,尤其是用在中音域部分最為明顯。或許,這也可以解釋Inversion-80S這款超低音所用的15吋單體,為什麼沒有配置好處多多的碳纖維振膜。

    從圖片中可以看出來,高音單體振膜周圍有隆起的邊緣,應該是為了修正擴散角度所作的設計。另外,中低音單體與高音單體設置在同一軸線上,這也是以往舊型號所沒有的設計方式。 Castle以前並不製造單體,但是他們打從3年前就開始研究碳纖維編織振膜,眼前這些運用在Inversion系列上的新單體,就是出自Castle自家工廠的製品。乖乖!這家英國小廠以前以製造音箱見長,就已經是很不得了的事情了,ATC、ProAc等著名廠家都曾經請Castle代工製造音箱,難不成他們現在還打算作單體生意?不過說實話,看到這些原廠資料,我是非常為他們感到高興,畢竟能在市場變遷快速下存活的英國小廠並不多,Castle居然還能在逆勢中改變產品方向成功,且增加自身的競爭力與研發、製造能力,實在不簡單。

    在高音單體部分,Castle捨棄了慣用的鋁振膜1吋單體,改以1.25吋的塑料凸盆製品取代。原廠並沒有說明這只單體出自何處,新型的硬質保護面網又很難拆,為了避免喇叭受損只好作罷。不過,還是可以從圖片中看出振膜周圍有隆起的邊緣,應該是為了修正擴散角度所作的設計。另外,所有Inversion系列的喇叭都將中低音單體與高音單體設置在同一軸線上,這也是以往舊型號所沒有的設計方式。

保留厚聲與豐富低頻的特質
    前面提過,Castle在這群評論者心目中是標準厚聲派的喇叭,而低頻量感豐富也是許多人選購他們家喇叭的主要原因。所以從我一開始試聽Inversion-100起,就一直有人在問「它厚不厚?」、「低音多不多」,搞得我根本不知從何回答起。為什麼?因為它在第一時間吸引我注意的特質有很多項,偏偏就是沒有「厚聲」、「大港低音」(台語)這二項,此時如果貿然回答,大家一定就會馬上說:「我就知道,器材都是一代不如一代。」 問題是,Inversion-100果真陷入「新不如舊」的困境嗎?沒有,它一點都不會讓我有這種感覺。在此我要先請讀者注意:如果您在音響店裡聽到的Inversion-100(或是其他Inversion系列的喇叭),低頻量感不多或是音質不夠豐潤,請千萬別急著為它下定論,因為碳纖維編織單體所需要的Run-In時間很久,而且催熟前後的聲音表現差別很大。我在家裡剛開聲時,聽到的Inversion-100低頻量感竟然還不如ATC主動式小喇叭SCM-20A Pro,真是當場傻眼說不出話來。這時候趕緊檢查底座安裝是否正確,有沒有將通氣細縫不小心塞著的問題發生,結果還是在苦尋原因不著的情況下,一天一天聽它把低音慢慢釋放出來才瞭解問題所在。到底要Run多久?我不知道,事實上在單體懸邊爛掉之前,我想沒有人會嫌喇叭愈Run愈難聽的,而且Inversion-100在我家裡漸入佳境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以我定稿時所聽到者,Inversion-100確實已經具備厚聲與豐富低頻的特質,只要用麥斯基「無言之歌」裡的大提琴拉弦質感,或是帝國銅管五重奏的「Fire Dance」(Telarc CD-80493)都可以輕易聽出來。仔細想想,Castle真是不簡單,僅用二只7吋單體(實際振膜面積只有5.5吋)就可以發出這般低頻,還有厚度過人的中頻質感,市面上好像沒幾款喇叭有這種能耐。

多項舊款喇叭所不及的優點展現

    雖然聆聽室裡沒有同廠其他喇叭可供比較,不過Inversion-100還是能夠在許多方面讓我感受到Castle的聲音蛻變,包括整體質感的提昇,中高頻以上自然呈現的音質,中低頻以下更結實、乾淨的走向,還有聲音凝聚力的變化等。先說質感,我覺得Inversion-100最大的改進就是靈活與纖柔,這些在Harlech與Howard S2上就顯得較難察覺。事實上,在追求厚實中頻的過程裡,很多方向認識不清的人就會把系統聲音弄「鈍」了,而且往往不自知。Inversion-100可以兼顧厚實聲底與靈活個性,纖柔的音質軟嫩而有彈性,尤其在聽鋼琴演奏時特別可以感受到它的好處。

    Inversion-100採用Quarter Wave音箱構造,安裝底板時千萬別忘了將墊片裝上,讓音箱與底板之間的細縫流通空氣,否則低頻可是會「不見了」。 聲音的自然呈現,是我最近一再提及的聲音評判要素。如果空有龐大氣勢與驚人動態,系統發出來的聲音無法趨近自然,無法讓聽者感動事小,萬一耐聽度大打折扣豈不冤枉?Inversion-100自然呈現音質的能力雖然無法和Kingdom這般頂級喇叭相比,但是在同價位裡的水準卻是讓我驚訝的好,即使是我聽了七年的SCM-100也差不多是同等表現而已。無論用鋼琴演奏或是小提琴錄音來播放,它圓融自然的質感都會讓我聽得舒服、聽得暢快,「耐聽」與「好聽」的特質在這裡展現無遺。

    中低頻下段走向的變化,也是我對Inversion-100最激賞的特點之一。往往我們談到低頻量感很多時,很容易就和「肥」、「糊」等問題聯想在一起,這怪不得讀者會有如此想法,因為我自己就曾在多處標榜低音量感的系統上,聽到了一整團濃密得無法辨識的低頻。量感與凝聚力的同步表達,便是Inversion-100的拿手好戲,我相信它的不平行音箱設計理當居功,正如同市面上以切削喇叭箱角度為賣點的喇叭,很少會出現低頻線條不清楚的例子。在這對喇叭上表現出來的中低頻下段很乾淨,線條很結實,過去Castle曾經在這方面讓我感到遺憾,現在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

更精緻的音樂欣賞美感
    說了那麼多優點,那麼Inversion-100有沒有缺點?在我的系統中,它所表現出來的聲音還是緊了一些,乃至於輕鬆的程度未能和體積聯想在一起,這是缺點之一;音像凝聚的優點僅出現中低頻以下,中頻以上的形體感顯得有點渙散,連帶使音場形成的實體感不夠漂亮,這是另一項缺點。至於這些問題能否在單體更熟化的過程中解決,可能就只有用家長期使用才能回答了。 在原廠的資料中,雖然表示Inversion是為了家庭劇院系統所設計的系列,但是他們也強調音樂重播的表現從來沒有忽略過。以這段時間和Inversion-100相處的經驗來看,Castle確實辦到了,因為它同時能夠保有該公司一貫的厚實優點,加上較具現代感的音響性表現,而且還能帶來更精緻的音樂欣賞美感。

摘自台湾《音响论坛》
TOP
4#

以小搏大的最佳示範
----評Castle Harlech喇叭

作者:蔡啟智

    Castle這個牌子雖然在台灣上市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不過一直未能暢銷。最近正逢代理權轉移,而英國總公司也推出Harlech與Howard S2這兩款以「低音四分之一波長」設計的落地式喇叭,而這次評論的就是體積稍小的Harlech。說起這對特異的Harlech,就不能不先提一下Castle這家公司的沿革。去年年底,Castle公司的總裁Graham McGee來訪,就曾經暢言Castle的發展史。根據McGee的說法,他已經是這家公司的第三代老闆。當初公司(還不是Castle)的創始人乃是一位喇叭設計的老先覺,名為Gilbert Briggs所成立的,因為當時音響尚未成為民生所需,所以Briggs先生的產品今天大多不可考,不過McGee 表示在英國仍可找到許多Briggs先生所寫的技術性文章。第二代老闆是Briggs的助手Bill Escott,曾在喇叭名廠Wharfdale擔任工程師。也就是從Escott接掌時,正式誕生了Castle這個品牌。就算從這時算起,Castle也還有將近卅年的歷史。1992年,在Wharfdale擔任行銷經理的McGee說服Escott出讓Castle的股權,而成為第三代的Castle 總裁。有趣的是,當年Escott曾經帶領著三位Wharfdale的工程師「投誠」Castle,而McGee買下Castle時,也「順便」又帶了三位工程師一起走。看來Wharfdale的老闆真的應該要提高職員待遇,否則怎禁得起人才一再流失?

    自從McGee接掌Castle之後,最顯著的改變就是喇叭的外觀變得精緻了,木皮也顯得典雅高貴。記得從前第一次見到Castle的喇叭時,心裡還想著:「這麼醜的喇叭大概很難賣吧!」曾幾何時,許久未曾注意到的醜小鴨也變成天鵝了。今天的Castle可真是意氣風發,McGee不諱言的說,ProAc著名的Response系列與ATC的SCM系列(型號50以下),音箱都是由他們代工的,想不到吧!在McGee如此說的同時,我看到楊德宜兄似乎暗地裡鬆了一口氣,好像在說:「我幸好是用SCM -100T,應該是ATC原廠製作的吧?」。

重現江湖的Quarter Wave技術
    就在我倆心懷鬼胎滿腹狐疑之際,McGee說到了這對Harlech所用的低音Quarter Wave設計,並且在回國之後,立即傳真了一份相關的技術資料來。其實Quarter Wave說起來已經是老套了,因為它是早在1930年由英國工程師Paul Voigt所提出的理論。顧名思義,Quarter Wave就是利用四分之一波長的音箱來增加低音的量感,以期望藉著小尺寸的低音單體,來求得更理想的低頻響應。Harlech以兩個不到五吋半的低音單體,可以得到40Hz的低頻,就這個方面而言實在是具有極為優秀的音響性。與Quarter Wave極為類似的是所謂線性傳輸式設計,但線性傳輸式乃是利用音箱來緩和箱內的反射音,藉以控制低音的效果,而Quarter Wave卻是利用精心計算長度的特殊音箱來增強低音的效果,所以這兩種設計還是有所不同。至於近代相當流行的低音反射式設計,它的原理雖然也是利用音箱內的共振來增強低音量感,不過這樣的方式通常都只能有較豐沛的量感,但卻無法取得更低沈的低音。當然,許多中小型喇叭都受限於箱體大小而只能使用低音反射式設計。

    在理論上,愈低的頻率就有愈長的波長,若是使用Quarter Wave的設計,就會有愈長的音箱。那麼Harlech所選擇的頻率到底設定在哪裡呢?關於這點,Castle方面對此語焉不詳,筆者就用C﹦λf的公式算了一下。音速C在20℃時為每秒344公尺,此為常數,Harlech箱內的反射板有效長度約為172公分,意即波長λ有688公分,如此求得的頻率f為50Hz。音箱內相當簡潔,從孔洞內偷窺進去,就只能見到結實的木箱與單體的磁鐵,此外就是洞口兩小塊吸音棉。Harlech雖然是用Quarter Wave設計,但此外還是有許多相當獨到的地方。中低音單體一個朝前一個朝上,以使低頻的擴散性與規模感更好;高音部分特別採用鋁製的半凸球形單體,並且在單體前面加上了漂亮的擴散網。其實最特別的,就是在喇叭底板所留約0.5公分的間隙。除了quarter wave之外,這個小小的間隙是最特異的一點了。你絕對不會料到,這樣一個小小的空隙,竟然會讓Harlech產生那麼雄渾的低頻!bi-wire的端子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底板附有腳釘則是相當體貼的做法。

擺位挑剔的喇叭
    其實在整個試聽的過程中,真的是差點就誤殺忠良了。Harlech剛送來時,看到造型如此突出的喇叭,當然是一陣興奮,第一時間就接上來先聽一番,不料(真的是沒有想到)要低頻沒有,中頻也相當不良,音場更是有如天地尚未形成,渾沌迷濛,簡直不知音響二十要為何物。就這麼撐著撐著,撐到McGee老闆來訪後,楊德宜兄還在回程時告訴我說他真想告訴McGee,Harlech根本就沒有低頻。不過說實在的,對於這個結果我們也實在懷疑,因為再怎麼樣也不應該這麼難聽啊!過了幾天,Harlech送去拍照,回來後再裝起來聽,這時楊德宜突然在放螺絲的塑膠袋裡發現了八個黑色的塑膠墊片,嘴裡還喃喃唸著:「這是蝦米碗糕?」,說時遲那時快,我們兩人突然福至心靈,了解到自己過去的錯誤了。原來從前我們沒有把墊片墊在底板與音箱底部,就把底板鎖起來,如此一來音箱內的低頻無處宣洩,低頻自然出不來,更造成整體效能的降低。幸好發現了這個致命的錯誤,不然不但對不起Castle數十年歷史,也愧對論壇的廣大讀者了。

    在仔細的將Harlech正確的組裝之後,先為它配上Accuphase E-406V 以及Denon DCD-S10 II唱盤。正確使用的Harlech立即發出了令我難以想像的規模感。RR那張「熱帶情事」第八軌,Harlech重現出規模龐大的低音,令在辦公室工作的同仁紛紛側目,試聽室的玻璃也吱吱作響,可見其量感之驚人!海汀克指揮的蕭士塔高維契第五號交響曲第二樂章,在右聲道出現的低音大提琴組,竟然比體積大上好幾倍的Celestion impact 40更加澎湃洶湧。隔壁的AV組正在試用全套Heco Metron組合,而小小的Harlech與他們硬拼竟然也未曾潰敗,這是最令我吃驚的一點。不過凝聚感略有所失,高音渙散,聚焦也無法集中。

音場與空間感是它最大的長處
    這時的擺設有必要稍微說明一下。Harlech的高音單體並非裝設在面板正中間,而是偏向兩旁的;這樣一來,高音單體要朝內擺或朝外擺,就是一個頗大的疑問。就這個問題,我曾當面詢問McGee,不料他的回答是:「試試看,兩種都可以」言下之意就是隨便你。這時高音單體是朝外的,所以當即動手把左右喇叭對調。果然,這麼一換,高音不再捉摸不定,而是有真實而充沛的高頻了。不過兩個喇叭卻各唱各的,聽交響樂團時,中間似乎是空著,顯然聚焦的問題仍未解決。於是我把喇叭向中間移,並且加大內傾的角度,直到中間不再空洞為止。這個過程就像是三槍投影機在對準紅綠黃槍一樣,到了三槍對準的那一刻,整個畫面立即清晰的呈現出來;中間的木管樂器清晰可見,第二小提琴與第一小提琴之間的層次感也清楚的浮現出來了。寫的簡單,過程可不容易。我覺得Harlech 的音場與空間感是它最大的長處。Harlech能營造出一個栩栩如生,充滿包圍感的空間,而且音像的深度極為深遠,這一點在同級喇叭中可說絕無敵手。

    我有一張珍藏的CD,是馬利納指揮司圖加特廣播樂團演奏比才的卡門組曲,由日本Sanyo壓片。這張錄音絕版已久,亦是曾獲劉仁陽顧問肯定的錄音之一。經由Harlech的播放,絕佳的再生效果令人拍案叫絕。當然,比起當日顧問家中的9010與Genesis 1相比是差了十萬八千里,但是就一個小系統的重播效果而言,已是值得刮目相看了。波哥雷利奇的「展覽會之畫」,Harlech 也能展現出波哥雷霆萬鈞的氣勢,尤以「牛車」與「基輔城門」為最,絲毫不輸給同樣正在試聽的Heco Metron 1000。

骨感勻婷的美感
    奇怪的是Harlech的中頻表現並不像是一般英國喇叭的豐潤飽滿,而是少見的骨感勻婷;它的聲音絕不是纖瘦,只不過比起Spendor的甜美或Rogers的豐潤,不像傳統英國之聲的Harlech就顯得纖細些。Harlech的中頻僅管不豐潤,但是背景乾淨,也是英國喇叭少見的細緻。不過要是說到音場,空氣感與低頻響應,同價位裡的Spendor、Celestion與Harbeth是望塵莫及的。喜歡厚聲的人,難道就此放棄Harlech了嗎?不見得。我將E-406V換成Audio Research LS-8前級與Air Tight ATM-4後級之後,Harlech的聲音就增添了溫暖與飽滿,顯見器材搭配的重要性。好吧,我承認我看到有bi-wire端子的喇叭就會有拿兩部後級來bi-Amp的習性,興緻一來誰也擋不住,管他器材誰要聽,先接了再說。結果Meridian 557推高音,Air Tight改推中低音。成效呢?整個系統展現了前所未有的輕鬆自然,在可表現的頻段內,Harlech的成績實在令我驚訝。尤其是管風琴的豐沛低頻重現,可能會讓不明究理的人到處找超低音藏在哪裡,整體的表現更是勝過impact 40。

    雖然中頻不頂豐潤,不過這也是Harlech的特色之一,若要增加厚度可以搭配管機,不過配Air Tight並不是個好示範,因為價位不是很匹配,可以考慮Jadis的Orchestra或EAR 834。其次是Harlech對擺位很敏感(我想Howard S2應該也是如此),因此對它有意的朋友可要注意。其三是原廠所附的腳釘,對整體的解析度與透明度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切忌貪圖擺位方便而忽略腳釘。綜合Harlech的表現,我的結論是:它絕對超值,但也需要你的用心對待。找到與Harlech的相處之道,它絕對不會令你失望。

規格:落地式雙音路三單體,四分之一波長(Quarter Wave)設計。採用25mm鋁合金高音單體一隻,130mm塑料中低音單體兩隻。響應頻率 40Hz-22KHz,平均阻抗8歐姆,效率88db(1W /1M),最大承受功率150瓦。尺寸940x200x320mm,重量48Kg(一對)。售價58,000元,總代理:巴哈(02-5167050)

試聽搭配器材:Proceed cdp、Denon DCD-S10 II,Meridian 506 CD唱盤。Accuphase E-406V綜合擴大機,Audio Research LS-8前級,Air Tight ATM-4與Meridian 557後級。參考喇叭Harbeth HL-Compact 7 ES與Celestion impact 40,線材有Proco,Bona,Power Station。
TOP
5#

氣勢巍峨的城堡
摘自台湾《音响论坛》

Castle Howard S2喇叭

作者:江俊德

    試聽搭配器材 訊源:Proceed PDTⅡ轉盤,Theta GⅢ數類轉換器。擴大機:Bryston BP-20/Bryston 4BST前後級。喇叭:Genesis APM-1,PMC LB-1。線材:Power Source SE數位線、訊號線,Onix Master喇叭線,Power Source SE、OBL電源線。

    如果您和我一樣,回家之後第一個動作就是打開音響,擺入一張CD讓它唱歌,直到深夜才關機睡覺,您需要的是一對聲音溫和且耐久聽的喇叭。如果您也和我一樣,偶爾有三兩音響同好到家中串串門子,分享調整心得以及藉機來個軟體版本分析,您需要的是一對能夠適時反應聲音、傳達正確訊息的喇叭。如果您必須遷就環境,將喇叭擺在妥協的位置,不太挑剔喇叭的擺位就可以發出水準以上的聲音,您需要的是一對不須仔細調整就可以發出好聲音的喇叭。如果您還希望喇叭的外觀漂亮,售價不要太高,太座看了也會點頭同意的喇叭,那麼我已經替您找到了最佳選擇,那就是這次介紹的Castle Howard S2喇叭。

    過去Castle喇叭並不若B & W等主流品牌一般受到各階層人士的注意,也許是品牌知名度的問題,也可能是代理商的行銷策略所致,Castle一直被埋沒在成堆的喇叭品牌當中。什麼時候開始讓我發現Castle的好呢?台北市社教館常年舉辦各種社會教育活動,一門叫作「古典音樂入門」的課程每星期就在二樓的視聽教室中舉行,一期四個月學費只要900元,由音樂系教授直接從樂理、典故與實際聆聽上引導入門,這是入門古典音樂最省錢、最快速、又最有效的方法。過去在這個視聽教室當中,台北市某議員(立法委員?)捐贈了一套Dynaco音響器材,而掛在講臺上的喇叭就是Castle的產品。講課時總不免來幾張示範CD,Castle喇叭雖然就掛在牆壁上,但也發出了飽滿富彈性的聲音,視聽室空間頗大,奏起交響樂竟也能感受到一絲現場的味道。社教館的喇叭後來換成了別的品牌,一段時間之後再度聆聽,味道完全變了樣,變成了新訓中心的千人餐廳廣播水準。

    Castle Howard S2喇叭,二音路三單體落地型設計,採用25mm金屬振膜高音單體一只,165mm特殊紙盆中低音單體二只,音箱內部採用Quarter Qave原理設計。

    前不久主筆黃鴻鈞兄要為親戚搭配一套音響,走在建國北路巧遇代理商巴哈的展示間,順路進去試聽幾對喇叭,當時他看中的不是高級昂貴的Ensemble,而是售價平宜合理的Castle,話傳到我耳裡腦中只浮現「真的嗎」的大問號。這兩件事情讓我對Castle的印象開始改觀,約一年前聽到Castle的小喇叭ISIS,現在則送來了落地型的Howard S2,試探性的開聲之後果然不出所料,我決定先搶下來寫再說。

含羞的個性容易被埋沒
這麼好的東西為何會被埋沒呢?我想主要是因為Castle的名氣不夠響亮。產品需要靠話題來炒作,B & W有鸚鵡螺作話題、Genesis有伺服低音、Wilson Audio有複合材料、Avalon有多角音箱造型……,而作工平實的Castle就像Harbeth、Spendor、Rogers一樣,它們只是把喇叭用傳統的方式做好,然後送上市場等待時間來考驗。英國幾家老喇叭廠的歷史夠久了,消費者的屬性早就區分開來,但Castle對國內市場而言是新興廠家,建立口碑速度沒那麼快,再加上用心的廠家不少,要快速出頭實在不容易。

    當然送到雜誌社評論時也得碰碰運氣,負責評寫的評論員會不會以品牌論聲?敢不敢講實話?有沒有認真搭配試聽?或者有沒有辦法聽出它的優點且敢大聲說出來?同樣的喇叭送交不同的雜誌寫評論,聰明的讀者最好自己也去聽聽看,看看誰寫的比較中肯。我敢講這一對Howard S2絕對是好喇叭,在Castle的產品中,您不必多負擔額外的費用,就可以獲得相同的聲音品質。

特異的產品設計
    我一直很納悶為何以Castle(城堡)作為喇叭品牌?是因為以前公司的老闆愛聽史麥塔納的連篇交響詩「我的祖國」嗎?Castle雖然沒有推出過大喇叭,無法展現史麥塔納「巍峨的城堡」中的龐大弦樂群,但以「小城堡」聽「巍峨的城堡」卻也能感受出寬廣的氣勢,以及整片弦樂群高潮迭起的華麗質感。知道我在說些什麼嗎?請翻閱上一期「名曲漫談」單元,其中介紹的主角正是史麥塔納的交響詩「我的祖國」,買張CD來聽聽看,就知道我所言。

    從外觀看起來,Castle喇叭並無與眾不同之處,淺色的原木皮具有年輕的氣息,容易與現代傢具以及裝潢設計風格融合一起,修圓的邊緣讓造型不再死板,而兩個圓弧型的黑色喇叭面網更是一絕,喇叭擺設好之後看著這兩塊黑色面網,好似微笑的嘴型,所以我說太座看了絕對不會有意見。

原廠公佈規格:頻率響應35Hz-22KHz,效率88dB,平均阻抗8歐姆。外觀尺寸103×23×36cm,重量26Kg。

    外觀上沒有特殊之處,設計上就大有學問,請仔細看看喇叭底座,看似平常其實另有玄機,底盤與喇叭之間的連接必須套上專用的墊片,否則低頻會完全消失不見。再看看喇叭上端,竟然有一顆單體向上發聲,真是怪極了。

    其實這正是Castle的創意之一,如果您對於這種看起來百思不解的設計有疑問,請務必找出「音響論壇」第112期,蔡啟智兄評論Castle Harlech喇叭時,對Castle公司的歷史以及Harlech、Howard S2兩對喇叭的設計理論有完整的交代,這是特殊的「1/4波長設計法」,利用喇叭箱內巧思的隔間,獲得延伸又飽滿的低頻,關於此點就不重複說明了。

    Castle這兩對喇叭的外型相當接近,使用的理論也相同,Howard S2體型稍大,使用的飾皮與單體都較高級,因此整體表現勝過之前評論的Harlech甚多。不但全頻段能量爆增(真的要用爆增來形容),兩極延伸得更完整,音色也更純淨。平價喇叭很難避免的音染在Howard S2身上獲得了極大改善,呈現各種聲音能夠接近原聲樂器的特質。而且它聽起來保有良好的透明感,卻又完全不會刮耳,而中低頻的厚度更讓同價位喇叭難以企及,我喜歡的飽滿弦樂、渾厚低頻都可以在Howard S2身上獲得相當程度的滿足。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不到十萬元的預算當中找一對適合自己使用的喇叭並不容易,我的兩個選擇是Elac CL-142以及Castle Howard S2,前者以透明度及暫態反應取勝;後者則以溫和耐聽與中低頻豐滿贏得我心。

金屬高音溫和表現
    由於使用「1/4波長」設計,因此底板的裝設與眾不同,可別忘記把墊片鎖上,否則低頻會突然不見了。 Castle全系列使用半球型金屬高音單體,在金屬振膜外套上了保護框架,以避免誤觸造成振膜折損。金屬高音真是令人又愛又恨,它的透明感一流,延伸性極佳,但處理不好卻會轉為白熱化的刮耳。在Castle身上見到金屬高音,總很難避免讓人聯想它的高頻聽起來會不會帶有金屬聲?很幸運的Howard S2喇叭的個性相當溫和,如果我不告訴你Castle使用金屬高音,任怎麼聽也猜不透到底是哪一種單體的聲音。換句話說,這一顆單體已經突破了傳統的材料限制,達到負責傳播聲音的目的了。

    聲音溫和是不是意味著透明度較差?這個假設暫時可以不用考慮,Castle高頻段的量感拿捏得恰到好處,多一些只怕會流於刮耳,而少一分則細節會消失了。在我曾經試聽過的喇叭而言,Howard S2的高頻量感與PMC IB-1相當,也與體型小的LB-1近似,聆聽的音樂沒有限制,噴氣聲極重的流行音樂也可以放膽開大聲聽。其實我認為PMC的高頻並不暗,雖然我也常以高頻「暗」來形容它,但那是與其它喇叭相較之後的結果。對我而言,這樣的量感正是恰到好處,主要原因是我經常以大音量聆聽音樂。

    Dynaudio的高頻非常出名,有人喜歡這種味道,並且以「飄逸」來形容,而Avalon最近開始使用的德國Thiel陶瓷高音聽起來也不錯,它們與Elac使用的金屬絲帶高音都有類似的特色:聲音清細、渲染低且透明度相當好,以一般音量聆聽時確實擁有相當飄逸的特殊風味。但回頭來看看ATC、PMC或者Castle的高頻,飄逸的感覺不見了,轉變的是厚、飽,有「肉身」(台語)的紮實感,呈現音樂兩種特色都有很好的表現,端看你喜歡哪一種了。相較於前者,長久以來就習慣以「飄逸」、「延伸」來形容它,而後者則以「暗」表示,其實若真正測量起來,頻率響應曲線恐怕相差無幾吧?人耳有時候很遲鈍,但有時候卻又很敏感,只要發出順耳聲音的都是好單體。

    不同的聲音個性確實會讓評論的結果兩極化,Howard S2表現的剛好是我喜歡的那種類型,溫和、濕潤、有彈性,小提琴獨奏可以感受到松香揚起的味道,換成平時聆聽的Genesis APM-1喇叭,中高頻段的透明度雖然勝過Howard S2甚多,但厚度竟然還沒有它飽滿!連我都大吃一驚,是Genesis高頻段的透明感佳還是Castle的表現厚實?看起來我的喇叭還有調整的空間呢!

大聲聆聽才真正發掘它的好處
    相較之下,Castle的效率比Genesis APM-1低,前級的音量要比平時大兩點鐘的角度,Howard S2僅使用三個單體,高音裝設在前面板上,而兩顆以特殊材質製成的中低音單體則各鎖在不同的位置,一顆在面板上;另一顆在喇叭頂板上!中低音單體尺寸不大能量卻頗為驚人。Bryston 4BST的馬力是毋庸置疑的,8歐姆設計的Howard S2以Bryston 4BST驅動,最大可以獲得250瓦的功率(原廠的隨機測試報告指出切削點在295瓦/8歐姆)。EMI發行由巴畢羅里指揮的芬蘭頌(CDM 7 69205,EMI)可以說是此曲的終極版本了,一開頭號角從樂團後方直撲而來,強而有力的號角爆裂聲實體感相當紮實,盡管開大音量來聆聽,Howard S2會讓您知道什麼才叫作厚實的銅管聲。號角在Howard S2的字典中是找不到刺耳的,猶如坐在音樂廳實際感受到的號角一般,強烈的吹奏中帶有深沈的能量。好厚的號角啊!這方面的表現太像PMC的喇叭了。

    Castle使用金屬高音,但聽起來卻溫潤得很,搭配管機之後非常具有音樂性。 樂曲中不時傳來定音鼓的助陣,沈穩的低頻滾滾而來,結實且強烈,能量似乎誇張了些,這麼小的單體怎麼有如此能耐呢?話甫說完一段頻率極低的低音大提琴拉奏傳出,屋內開始感受到一鼓極低頻持續打轉著,這才讓我徹底了解了Castle Howard S2的實力。同曲換上APM-1喇叭,換來的是更強烈的振動,我心裡想如果借助Genesis可分離操作的超低音搭配Howard S2,豈不更妙?於是重新接線並調整超低音的設定數據,Howard S2終於變成「巍峨的城堡」了。 Howard S2的低頻響應本來就不錯,這方面它絕對勝過大多數同價位喇叭的表現,而我提起的另一對Elac CL-142,在此方面的表現肯定不是對手。規格上記著,低頻延伸至35Hz,但開啟Genesis的超低音之後,120Hz以下讓它們兩者重疊發聲,結果Castle好像加裝了渦輪增壓,頓時氣勢增加一倍,低頻段的能量大到嚇人,編制龐大的交響樂曲儘管來,瞬間的爆發力足以讓人黏在椅子上爬不起來。試聽期間我又在國家音樂廳聽到台北市交的柴可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第四樂章是個熱鬧的樂章,樂手無不讓手上的樂器持續釋放出能量,低音大提琴、大提琴為整曲鋪滿雄厚的底盤,接近曲終時連續的鈸聲能量貫穿全場,好爽快的聆聽感受!回家之後馬上再以Howard S2重播這第四樂章,規模縮小的音樂廳就在家中浮現,曲終時鈸聲沒有現場強烈,但大鼓則讓褲管一抖一抖的,煞是感動。這哪是一對售價不到十萬元喇叭的表現呢?APM-1雖然氣勢大過Howard S2甚多,但卻要多花將近5倍的代價!對於預算有限的消費者,我建議購買Castle Howard S2喇叭,搭配Bryston 4BST後級,然後為它加個速度快的超低音,聲音發出來會讓您大喊超值啊!

搭配上的建議
    基本上,Castle Howard S2絕對是一對有實力的喇叭,在劉總編建議讀者選購器材的四個原則當中,它幾乎完全合乎選購的條件。首先,它的聲音不會過亮,因此不但可以開大聲聽不會刮耳,搭配器材時的忌諱也會少一些。您要讓它的透明度好一些,換上Siltech或是XLO、Argentech等銀線之後,就能讓您滿意。再來,它的中頻飽滿,弦樂器與人聲的調整將更為輕易,人聲怎麼聽都是豐腴的,弦樂除非錄得太離譜,否則很容易聽出木頭味。與Spendor G1000相較,Howard S2的弦樂還比較甜一些呢。最後,不論您對低頻的要求如何,豐滿有彈性的低頻絕對不會惹人嫌。Howard S2的低頻不是硬皮球,也不會軟趴趴,它是軟硬適中的日本車,量感則是少見的多,如果使用的空間不夠讓您嫌低頻太多,只要降低底盤墊片的厚度,低頻馬上就減少;如果和我一樣還嫌不夠,買個超低音輔助吧!以後有機會升級成家庭劇院系統的時候,該換掉的絕對不是主聲道!
TOP
6#

请问QUAD(英国国都)12L和城堡Warwlck 3 和域或Durham 3 德咸那一个听人声旋乐、流行好一些?哪个性价比高?我的公房是声雅T1胆前级,T100胆前后石后级。
TOP
7#

EDEN看威虹音响网站论坛 http://www.weihongaudio.com/有介绍。或番禺时代音响器材有限公司http://www.timesaudio.com/价格便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