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郎朗在星海演奏(图) [复制链接]

1#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820202194531.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呵呵,为什么?
TOP
3#

我以前说过:同一部作品,不同人听来有不同感受;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听,也会有不同感受,有时可能相去甚远。这就是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的魅力。
由此而想到的演奏者的问题。一部作品,演奏者要完美地诠释当中的含义(假如还能“完美”的话),除了技巧上能完全胜任外,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揣摩”作者的意图、思想、当时的心境......现实世界的人与人之间,尚且难以毫无障碍地坦诚沟通,何况面对的只是五线谱?就算翻查史料,去了解作者当时的背景如何如何,那也最多能弄个大概,还未剔除历史的误笔。所以,实际上“揣摩”是很难很难。而且,这还是“揣摩”这一层次而已。
所谓“大师”,我以为,应当是开创一种前人无法达到的高度的方法,或是走出一条对后世影响极深远的路,又或是修炼至后人难望其项背的境界者。

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能懂得多少人世间的沧桑与苦难?明晓多少人间的道理?在座的30岁以上的朋友,你们自己也都曾经经历过这个年龄,回头想想。

就拿“拉三”来说,拉氏所生活的那个年代,是沙皇晚期,动荡不已的年代给知识分子心中烙下的那种难以名状的忐忑与焦虑,深深地埋藏在那代人心底。试问,有几位20岁的朋友能身同感受的理解?呵呵,看看那部《齐瓦戈医生》就通晓了,是吗?

大师。

或许,“大师”的定义早已不是我以为的那样了。可以分解成多层次、多段落。所以可以这样说“莫扎特写第一部传世之作的时候只有6岁,我们今天还在演奏他6岁时的作品,莫扎特6岁就已经是大师了。白居易写“春风吹又生”时几岁?我记得是8、9岁吧,你能说白居易写了这样的千古佳句就因为8、9岁就不是大师?”哦,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逻辑——因为莫扎特是大师,他6岁时写出作品,所以他6岁时就已是大师.....

饶了我吧,这矫情的大师年代。
TOP
4#

这种有组织、有策划的恶炒新人现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九十年代初,东欧也出了个了不得的钢琴天才——基辛,当时也把他捧得上天,如何如何。如今,基辛安在?
可惜,我还没来得及买上一张他的唱片......
TOP
5#

哦,基辛不会到中国来吧?
TOP
6#

mydisc 在 2003-9-11 1:24:03 发表的内容
汤姆兄,KISSIN现在活得好好的,琴也弹得好好的啊!

那么,拜托,能贴几张2000年至今他的唱片封面吗?
TOP
7#

呵呵,不要忘了您今天之所以能津津乐道鲁宾斯坦和海飞兹,是谁给你创造了机会?谁出版了他们的唱片?更别提单声道时期的,那些早在168大多数网友出生前就已作古了,你是从何学习而来的?
在巨头和媒体的手里,鲁宾斯坦、海飞兹和F4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受众多与少的区别。
至于个人是否接受传媒塞过来的东西及其意义,我想不在这个讨论范围。
TOP
8#

呵呵,楼上兄台又搞错了,大师已经消声匿迹,人们早已忘却了他,你根本无从得知其艺术修为如何,你又怎会将CD炒至天价?
在今天和将来,都是媒体主宰着你的感官,你根本无法了解到一个人的丝毫信息,还谈什么他的价值?就算走进小酒吧的那个人是你,光你知道他已成大师,又有何用?
TOP
9#

呵呵,与2000兄谈话真是很有意思。这个话题要深入的话,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了,有机会再续,如何?
TOP
10#

既然又再谈起这事,忍不住多说两句。
其实我们今天看见的、听到的明星也好,大师也好,都是唱片公司和媒体“造”给我们看见、听到的。就算20年后,今天的这些“大师”真的达到了大师的高度,但是如果唱片巨头们认为他们已毫无商业价值(天知道那时会是些什么人在听古典,古典音乐又是这样的表现手法),不会给他们任何机会的。
说不定哪天你走进一家小酒吧,买下一杯马天尼,轻啜一口,耳畔传来一阵轻柔的钢琴声,你被深深地迷住了,回头一看,依稀记得弹琴的那人好象在哪见过,再细想,嗨,这不是大师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