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滑力未必调到和唱重刻度一致就是准确的,出入可能比较大,具体原因比较复杂,我尝试能说得明白一点:
中枢转轴唱臂为了减少循迹角误差,都会让唱头和唱臂形成一个角度,这就是补偿角。
因为补偿角的存在,当唱针受到坑纹阻力时就会产生一个使唱臂向内转动的分力,这就是内滑力。
内滑力会导致唱针左右声道所受压力不一致而影响声音,所以需要用一个抗侧滑力来平衡它,这就是偏压。
偏压的大小要求对应于内滑力的大小,在唱臂长度和补偿角不变的前提下。内滑力大少取决于唱针所受的摩擦阻力。
唱针的摩擦力取决于唱针和坑纹的接触面积,唱针对坑纹的压力,坑纹的摩擦系数。
所以,对于同一支唱臂,使用不同接触面积(针尖形状)的唱针,相同的唱臂和唱针使用不同的针压,都要求不同的抗侧滑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同一支唱臂上,两支针压同为2克的唱针,一支针尖横截面是圆形,一支是椭圆形,针压就要求不同,和接触面积成正比关系。
至于唱片坑纹的摩擦系数导致的差别,可能是坑纹已经过RIAA处理,我自己的经验是很难听得出来。
还有个常被忽略的情况是LP一直以恒定的角速度运转,唱片内圈的线速度和外圈有不少差距,所以内外圈的内滑力并非一致,而是在递减,但不少唱臂的偏压是往内圈时递增。这里情况就比较复杂了,要想得到最好效果,就要在外,中内三点的偏压误差都可以接受,只调好外圈时在一些唱臂的内圈就容易出现“破声”。
最后一点是用什么来衡量偏压的准确性,非常遗憾——只有耳朵收货,没有可以完全依赖的工具。我自己的办法是用耳机来听单声道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