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HIFI168首页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发烧论坛
»
发烧专区
»
HiFi乐趣
»
谁谋杀了我们的器材?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返回列表
查看:
3592
|
回复:
14
谁谋杀了我们的器材?
[复制链接]
查看:
3592
|
回复:
14
发送短消息
UID
72524
精华
52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Dr kuang
Dr kuang
组别
版主
生日
帖子
12561
积分
15615
性别
注册时间
2002-01-06
Dr kuang
版主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6-05-12 01:00
|
显示全部
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音响厂家曾经非常热衷于开发高技术的器材,但经过这么些年后,日本的发烧友终于理解到技术并非音响的全部,近年他们热衷于胆机,热衷于天朗,JBL,麦景图的古董器材,好多停产多年的型号都因为日本市场要求而推出复刻版,这个也可以看作是对音响从单一对技术指标追求到对艺术性追求的价值回归。
分享
转发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72524
精华
52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Dr kuang
Dr kuang
组别
版主
生日
帖子
12561
积分
15615
性别
注册时间
2002-01-06
Dr kuang
版主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6-05-12 00:27
|
显示全部
同意楼上的说法,音响器材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这几年听过一些很传统的器材后发现,有些器材尽管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技术不足之处,但却能经历数十年的时间流逝而还能得到认同,可贵之处在于其艺术性的一面。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浏览过的版块
硬件交易
音乐唱片
软件交易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