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请教搭配 [复制链接]

查看: 2642|回复: 14
1#

个人觉得CD和功放不能发挥监听一号动态强横的特点,如果喜欢纤细精巧的风格似乎又不是监听一号的强项,或者楼主希望在两者中取得折中?
最后编辑dr kuang
分享 转发
TOP
2#

W34推新版没试过,KT88那款推老版就听过,动态压缩较明显。
TOP
3#

艺术家应该是AB类100瓦?
我曾经先后试过用100W,200W最后300W双单声道的后级去推监一,结论是功率越大表现越好。只是为一对几千元的箱配300W双单声道后级,合理性实在值得怀疑。
旧版监听一号在50赫兹(低频开始衰减前)附近有个峰值,搭配控制力或速度欠佳的后级在这个位置容易出现混浊,影响低频分析力,新版或有改善?
TOP
4#

放大用运放,输出用胆也有兴趣?
TOP
5#

既然原有CD机,到二手市场上找合适的解码器性价比会更高,毕竟解码器很少出现老化故障。只要是使用全分立件而非运放放大的解码器,无论是1BIT或高BIT,声音都不会让人失望,
TOP
6#

我觉得运放放大,最后胆输出的CD机是一种取巧的做法。因为除了个别对运放使用有特殊心得的设计者外,通常用运放放大的CD机会欠缺“密度感”,于是最后用胆来做输出级,以改善冷硬音色。
只是近年音响器材价格涨得较快,使用全分立设计的进口机子价格动辄数万,已超出多数发烧友的经济承受能力了。很怀念90年代中期的CD机,虽然在解码部分的技术远不如现在的先进,但在转盘和模拟放大部分就较现在同级机子用料足得多,所以现在仍有相当部分烧友不肯放弃PHILLIP,马兰士等老式1BIT机。
其实先进的解码芯片对声音当然有正面提升,只是很多厂家使用了这些芯片用来作卖点抬价,在转盘和放大部分却能省则省,于是造成不少发烧友认为高BIT解码“薄声”的错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