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Dr kuang
felixcat 在 2006-3-21 14:22:34 发表的内容 所以说,只要“上升”的速度快过某一个值(也就是说对应了人的听力频率上限),超过了人耳的最短感受反映时间,那么它上升得多快、多陡峭、甚至是垂直上升的方波——都是没区别了——人耳已经无法区别它们有什么不同了。以上叙述可能对于听觉生理领域来讲很不专业,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一看关于人耳听觉原理的介绍,就会发现:对于“上升”太“陡峭”、太“快”的声波,的确是不能引起人耳的任何反应的。
低温 在 2006-3-21 23:49:15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6-3-21 20:47:01 发表的内容 felixcat 在 2006-3-21 14:22:34 发表的内容 所以说,只要“上升”的速度快过某一个值(也就是说对应了人的听力频率上限),超过了人耳的最短感受反映时间,那么它上升得多快、多陡峭、甚至是垂直上升的方波——都是没区别了——人耳已经无法区别它们有什么不同了。以上叙述可能对于听觉生理领域来讲很不专业,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一看关于人耳听觉原理的介绍,就会发现:对于“上升”太“陡峭”、太“快”的声波,的确是不能引起人耳的任何反应的。虽然对结论无影响,还是想确定一下人耳是感受振动次数还是上升速度来判断频率?这个问题比想象的要复杂些,根据俺的理解应该是波形前沿的频谱是识别的核心部分,前沿的这些频谱被大脑记忆,再次听到时把收到的信号和大脑中的记忆进行比较,才能判别出音色特质。即然是集中在上升沿段的频谱,应该是分布特定音色的较高频段,这种在语音段集中在6-8KHz一段,可以做个试验,如果在一个带宽低于6KHz的传输系统里,不同人的声音被分辨出来的概率大大降低。一件乐器也好人声也好其频谱是相当丰富的,但是基波中频率最高的部分和调制波最丰富的部分基本都在波形的上升前沿。侃的不对请行家指正。
dr kuang 在 2006-3-21 20:47:01 发表的内容 felixcat 在 2006-3-21 14:22:34 发表的内容 所以说,只要“上升”的速度快过某一个值(也就是说对应了人的听力频率上限),超过了人耳的最短感受反映时间,那么它上升得多快、多陡峭、甚至是垂直上升的方波——都是没区别了——人耳已经无法区别它们有什么不同了。以上叙述可能对于听觉生理领域来讲很不专业,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一看关于人耳听觉原理的介绍,就会发现:对于“上升”太“陡峭”、太“快”的声波,的确是不能引起人耳的任何反应的。虽然对结论无影响,还是想确定一下人耳是感受振动次数还是上升速度来判断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