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论电脑hifi的潮流不可阻挡-----从jitter说起 [复制链接]

查看: 18664|回复: 100
1#

专业录音室其实就是用电脑加上专业外置声卡接专业有源监听箱来做录音的。
楼主忽略了一个问题,原始音频文件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是从音频CD上转来的,那么别指望这样效果会比一部CD机要好。音频CD格式不同于WAV等文件格式,它不是按文件包形式存取的,而是数据流,基本上无法无损复制。
分享 转发
TOP
2#

用电脑做声源时,因为使用的是不同的数字格式,比如说是WAV,APE等,转盘的质量对声音的影响不太重要,正确地输出01就行了,无需象CD音频格式那样要按严格指定的时刻输出正确的01。
TOP
3#

小雨哥 在 2006-2-12 23:44:37 发表的内容

这个问题已有定论. 抓轨的是完全一样的数据,只要是用合格的光驱加上EAC抓的.



我不知道这个定论的根据是什么,但去年白天鹅音展的纪念CD在制作过程中比较过,经过电脑用EAC抓轨成WAV文件,再通过专业音频工作站的电脑和刻录机复制音频CD,结果效果比直接用高级CD转盘作数字输出,用同样的刻录机来刻录要差很远。
假如EAC真的是没有出错的话,那么因为使用的是同样的刻录设备,结论就只能是在专业音频工作站在把WAV文件转制成音频CD格式时,或者数据传输时出错了。而我们现在接触到的绝大部分新近的数字录音,全部是用音频工作站完成的。
TOP
4#

小雨哥 在 2006-2-13 21:12:11 发表的内容
这个DX的说法比我的要看起来专业一些,但是意思是一样的. 即数字信号传输无损.

"如果建立在数据无误码的条件下,jitter可以利用解码器上独立的晶振重新排列数据的时钟,所以理论上无论是从PC还是CD传过来的数据,在相同的解码器后产生的声音应该是一样的,我更不知道用CDROM和用硬盘存放数据能放出不同的声音来!"



先要搞清楚CDROM播放的是WAV文件还是音频CD格式文件,如果都是WAV文件,这个说法才能成立。如果一个是音频CD文件,一个是用EAC抓轨的WAV文件,那么可以肯定声音根本没有可能相同——在音频CD格式抓轨再转换成WAV格式时,失真就已经发生了。
TOP
5#

小雨哥 在 2006-2-13 0:53:05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6-2-13 0:47:25 发表的内容
小雨哥 在 2006-2-12 23:44:37 发表的内容

这个问题已有定论. 抓轨的是完全一样的数据,只要是用合格的光驱加上EAC抓的.



我不知道这个定论的根据是什么,但去年白天鹅音展的纪念CD在制作过程中比较过,经过电脑用EAC抓轨成WAV文件,再通过专业音频工作站的电脑和刻录机复制音频CD,结果效果比直接用高级CD转盘作数字输出,用同样的刻录机来刻录要差很远。
假如EAC真的是没有出错的话,那么因为使用的是同样的刻录设备,结论就只能是在专业音频工作站在把WAV文件转制成音频CD格式时,或者数据传输时出错了。而我们现在接触到的绝大部分新近的数字录音,全部是用音频工作站完成的。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hifi ,就是高保真. 很多DX用耳朵来收货,这个是不对的. hifi的东西未必好听. 你说的是求美的方向.

最近的一个求美东西是LPCD, 知道什么是LPCD么? 就是在音源上面搞失真, 使得原来hifi的东西变得不hifi ,但是无论后端用什么器材,听起来会更好听一点.



当时是为了“复制一段播放效果最接近原版CD的CD”,目的只有一个“真”,而EAC抓轨明显有较严重的失真。
关于LPCD的这个说法比较新鲜,不知道你所说的失真是和什么来比得出的结论?和原始录音母盘?和普通格式的CD?真实演出?
TOP
6#

asdffx000 在 2006-2-17 23:17:21 发表的内容
既然雨果都出了刻录cd,这还不是说明cd是可以完美复制了吗?

有数字转换又如何,就好比解压那样,出来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如果不能完美复制,试想先把捉下来的东西刻录成cd,再把刚刻录的东西捉下来,再刻录成cd,经过上百次的循环。那最后的cd不就变得面目全飞了吗。



1:建议再看看LPCD的资料,雨果的刻录CD实际上等同于一张CD母盘,而不是用一张CD做母盘来复制出一张刻录CD。因为雨果手头上有原始数字音频录音文件,而不是从一张普通CD抓轨获得的WAV文件。
2:音频数字格式间的转换都不能避免时基误差的出现,其它类型文件不需要解决时基误差。
3:上百次是否会面目全非就很难说,但如果有兴趣完全可以自己做做试验,这样重复几次之后和原始版本的差别,听听是否还能说是“无损”?
TOP
7#

sysniper 在 2006-2-15 8:40:42 发表的内容
很典型的偷换概念,黑胶是模拟数据,CD是数字数据,根本不具可比性。SPDIF、音频CD在数字音频的存储和传输当中确实是落伍了。


应该说在80年代初期的芯片技术背景下,音频CD格式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工业设计。
到了今天,唱片公司仍不会轻易放弃它,因为它无法被完美复制。假如直接发行WAV等文件格式,每个消费者都可以任意复制出和原版一样效果的唱片来,这是唱片公司所不愿看到的。也是相同的原因,使唱片公司在发展下一代格式时,更加倾向于设备和制作成本更高的SACD而放弃DVD—A。
TOP
8#

另外,关于数字音频格式等的讨论以往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有疑问的DX不妨查找一下论坛上关于SACD等讨论内容的帖子,因该会有所帮助。
关于CD复制的问题其实非常简单,用PC和EAC来做的话,要通过比直接对录多两次的音频数字格式间的转换,这才是关键所在。
TOP
9#

查阅一下JITTER(时基误差)的资料就有明确答案了。
“Jitter:一般翻译作时基误差,是数字音讯播放音质劣化的原因之一。Jitter会造成声音的改变,成因并非振幅信息本身的错误,而是时间部分出错。在数字化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一个采样点包括振幅和时间这两项信息,而Jitter造成振幅没有在准确的时间呈现出来就使得波形扭曲。”
“一个相关实验:准备一张音乐CD,通过这张母盘再复制一张音乐CD,然后用抓音轨软件检查确保这两张音乐CD的信息内容相同。可是,放入CD唱机中聆听时却发现两张CD的音质还是有很大差异。开始笔者猜测是因为CD唱机的读取机制不如计算机光驱精确,尝试用Digital Audio Labs公司出品的专业声卡CardDeluxe录制从CD唱机数字输出(SPDIF Out)的数字录音信号,再经过多次对比,我们发现数字录音的结果与直接抓音轨的信息内容相同,也就是说CD唱机读取信息内容并没有问题,而影响音质的主要原因就是Jitter——单位时间信息流量不稳定的变动造成Jitter,但这些信息内容本身并没有出错,因此不能单从数字录音的信息发现错误。 ”
这个试验完全可以重复,在制作2005年白天鹅纪念CD时,所使用的设备比上文中提及的要高级得多,结果仍然相同,电脑测试相同的音频CD母盘和复制盘,在重播时可以听出明显的差别来。显然,用EAC在PC平台上检测到相同的两张音频CD,在实际播放时并不一定就有相同的效果。如果认为CD能完美复制,那么请提供一个方式,看能不能由其他人用相同的方式复制CD,而又能通过高级音响器材检测?

在当时尝试过的音频CD复制方式中,经过对比,最佳的音频CD复制方式是不经过电脑,直接用CD转盘数字输出到独立的刻录机,以1:1速度对录。决定这个方式效果有几个方面,包括CD转盘的精度,数据传输方式(数字平衡式AES/EBU把音频文件和时钟文件分开传送,这样比常用的同轴式更精确,而EMM LABS采用三根光纤分别传送音频,时钟,校正时钟讯号的方式又更为精确),传输线的品质,刻录机的品质,刻录CDR的品质,还有影响相对较少的如电源供应的品质,对转盘和刻录机的振动抑制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