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巴黎交响乐团”后记 [复制链接]

1#

再来说演绎(非专业人事意见,有不同看法请尽量拍砖):
第一首柏辽兹的《节日序曲》可以说乐团的“亮相”,SHOW QUAL的表演,听惯了的唱片在这个曲目中一律都压缩了动态,现场由高水平乐团来演出,当然比唱片中来得“火爆”生猛,第一时间就取得了听众的认同。
门德尔松小协这是很多小提琴大赛的指定项目,可以说每位小提琴家在他第一次参赛前都已经熟习了,而且之前几乎每位大师都留下过录音,很难拉出什么新意来了。当晚演出选择这个作品(还有后面的《命运》),看来是主办者担心广州听众们的欣赏水平之举。
门小协的演绎听来稍感平淡,速度,力度的起伏都不如平时听唱片中的大师们来得明显,速度偏快,感觉是在听古乐版,不象浪漫派小提琴家们的录音这么煽情。听下来非常佩服门德尔松的配器的精巧,一个编制规模颇大的乐团作伴奏,独奏者的发音也不算宏亮,居然能让现场听众清楚听到独奏乐器漂浮于乐团之上。心想,在创作当年的小提琴家们想来也没有现代的小提琴大师们这么宏亮饱满的发声技巧,现场的演出方式可能更接近当年的原貌,近代的大师们在发展技巧时,可能也使这些古代的作品表现出超越原创者想象的内涵。
下半场的《命运》争议颇大,从散场后听众们的评价和星海网页上的留言上看,对于演绎持否定态度者居多。其实指挥的处理手法和今年流行的“本真派”颇接近,但奇怪的是“本真派”的演绎在各方面的乐评中几乎一致叫好。就我自己而言,可能如大多数乐迷一样,我已经习惯了上世纪中期前后的指挥大师们强调浪漫与激情的《命运》,当晚现场的演绎,第一乐章没有一种强烈不安的情绪,没有一种明显的悲剧色彩,第四乐章没有万众欢腾的辉煌和胜利多少有点不习惯。我不禁怀疑,看来现在这一代的指挥在演出这部作品时感受到了难以超越上一代如富特文格勒,卡拉扬,切利比达克,小克莱伯等大师的名演,情况就象舒伯特创作交响曲时听到“巨人的脚步声”那样,只有另辟蹊跷了。
分享 转发
TOP
2#

先后在现场听了德国声,英国声,俄罗斯味,终于在这次等到法国声。
先来说音效:
和唱片中的情况相似,到了70年代之后,似乎各国乐团之间的风格差异越来越小,这个最地道的法国乐团,木管依然是强项,音色饱满柔和而且富于穿透力,尤其是长笛的声音非常迷人,是我在现场听过最出色的。(几天前刚好在楼座听了一场广交的勃拉姆斯专场,在B区第一排木管组声音非常微弱,日本妹吹的长笛更是被旁边的双簧管掩盖了,完全听不到她在吹什么);弦乐团的声音却非常“英国”,丰厚圆润,大提琴和倍大的量感很足,很接近EMI在60年代为BOULT等老牌英国指挥家录制的弦乐,如周道前辈所言“分明是胆机声”;铜管是这个团最弱的一环,明显欠缺光泽——而且不但听感,在灯光下看他们的铜管乐器也确实有点旧,不知道有没有关系。
独奏小提琴的音色秀美,但除了前排东侧的听众外,普遍反映力度不足,估计是他在演出时面向右则听众,琴腔也朝向那一侧的缘故,随者演奏时的摆动,当琴腔转向自己时声量会加大,总的感觉是前级质素很高,后级功率不足;后来赵毅敏老师提供资料,这位法国小提琴家平时演出以室内乐为主,难怪与帕尔曼,阿卡多,克莱默等人艳压全场的发声不同。总结出一条经验,听小提琴以靠近指挥右侧比较保险——不是每个小提琴家都让琴腔正面向观众的。
指挥好象对在不同环境下控制乐团的声音有一手,或者乐团演奏的一致性特别好,以往在星海现场常觉得混响过重,座位稍后声音就会发蒙,这次的演出给人的感觉是星海的声学环境一夜之间提升不少,听完音乐会后,我感叹到“如果广交能达到这个水平就好了!”周道前辈开玩笑道“如果广交有这个水平,我就把音响卖了。”
TOP
3#

stanleyhgy 在 2004-11-9 14:21:29 发表的内容
座山顶位的我就没有如此大的感触。还是听历史录音比较过隐


我就说了嘛,到星海听现场,没有好位置不如买唱片。
TOP
4#

蚊子 在 2004-11-10 10:44:03 发表的内容
"在灯光下看他们的铜管乐器也确实有点旧,不知道有没有关系。"

堂堂巴黎管弦乐团会因为乐器旧了而毁坏了自己的声音?

“估计是他在演出时面向右则听众,琴腔也朝向那一侧的缘故,随者演奏时的摆动,当琴腔转向自己时声量会加大”

下次还是等您登台做小提琴手的时候试试把琴腔向着中间甚至左边,把屁股对着指挥试试吧。哈哈。凡是稍微听过现场的人都知道,小提琴手的站位历来如此!怎么就不从场所或者是自己对琴音的个人喜好上想想?

“情况就象舒伯特创作交响曲时听到“巨人的脚步声”那样”

原来是舒伯特啊,又学到新知啦!给俺喝上两斤二锅头也笔不出这样的误来啊!

没啥,就是给你们看看版主的水平。
给发烧友一个温暖而误导的家。LP确实有害,看看这些言论就知道,玩LP会把智商玩低!


在灯光下看他们的铜管乐器也确实有点旧,不知道有没有关系。"

堂堂巴黎管弦乐团会因为乐器旧了而毁坏了自己的声音?

因为我不想理解成堂堂的巴黎管弦乐团会的铜管部就是当晚的水平。而且这个团的乐器确实是所有来星海的外国乐团中最残旧的,不但铜管旧,据采访的记者反映,连运输乐器的专用保护盒也是最旧的。

“估计是他在演出时面向右则听众,琴腔也朝向那一侧的缘故,随者演奏时的摆动,当琴腔转向自己时声量会加大”

下次还是等您登台做小提琴手的时候试试把琴腔向着中间甚至左边,把屁股对着指挥试试吧。哈哈。凡是稍微听过现场的人都知道,小提琴手的站位历来如此!怎么就不从场所或者是自己对琴音的个人喜好上想想?

当独奏小提琴手需视谱和看指挥时演奏是这样,比如说接下来第二晚的敏兹也是这样,但不是每一个小提琴手都90度角面向左侧,这个多看几张现场音乐会的DVD(比如说海菲兹的DVD)),多看几个不同的小提琴家的现场就知道了(比如说之前的帕尔曼,林昭亮)。
如果从喜好上,我确实不喜欢被演奏者身体遮挡后的琴声。我不知道当晚在偏西,位置更靠后的听众能听到什么样的琴声。

“情况就象舒伯特创作交响曲时听到“巨人的脚步声”那样”

原来是舒伯特啊,又学到新知啦!给俺喝上两斤二锅头也笔不出这样的误来啊!

这不是笔误,而确实是我记错了,非常惭愧,多谢指正。
TOP
5#

应该是巴黎管弦乐团。因星海音乐厅提供的资料译作巴黎交响乐团,决定购票前从主办者提供的乐团历史资料才证实其实就是巴黎管弦乐团。
http://musicalspace.cn/events/eventbyday.php?year=2004&month=11&day=5
TOP
6#

“名琴”经常听说,但好象没听说过“名号”?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