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 = 贝交在线比较漫谈(待续)= = [复制链接]

1#

部分赞成darajan大侠的观点——一个是现场单声道历史录音,另一个是“录音黄金时代”的录音室的立体声录音(指卡拉扬60年代版);一个是临时客座指挥,另一个是常任音乐总监。在我的观点看来,除了节奏上的快慢外还比较能客观地反映两人对这部作品理解的差异,至于强弱的动态对比,声部之间的平衡(比如说铜管和弦乐的量感),都难以作为客观的比较依据。如果是独奏(唱)作品,这些差异受录音技术的影响相对还比较少,但对于这部大型管弦乐团加大型合唱团的作品,富的录音能反映出多少当时演出的真实效果?而他棒下的这个乐团又能达到他自己心目中的要求的几成?尤其是对录音和后期制作过程可以造成的差异有所了解时,我甚至怀疑我们现在通过聆听唱片比较所得出的结论,是否会比查阅当年对两人指挥柏林现场演出的乐评所得出的结论更接近真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