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小学时就开始接触音乐,那时除了收音机,要听音乐就要自己会演奏某种乐器,我在老头子的指导下学过秦琴和口琴(老头子当时兼任单位工会主席,有借出工会乐器的便利),学会了读简谱;到中学时进了学校管乐队,被指派去吹低音号,这是很没劲的角色,别人吹了一大段,你只能在适当时候吹上几个音符(比如说《旱天雷》一曲,木管和小号吹6531555,我却只能吹555三下)非常没劲,于是死缠音乐老师,让他放弃指挥而把这个露脸的角色让了给我。(其实只有虚荣,那时管乐队员们都只按平时练习好的节奏音量各吹各的,指挥基本是个摆设)这段时间,我才学会看了五线谱。到了高中,社会上兴起了“吉他热”(可能这乐器比小提琴容易入门,又比钢琴便宜得多),我央求父母买到了一把凭票供应的“出厂价”红棉牌吉它(当时的前提条件是我年终考试要进全班前十名,我当时所在学校算半个重点,我又在重点班,对于我这么贪玩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少)。跟着电视自学了一年古典,弹到《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还尝试学过小提琴,但完全不成功。这时通过香港电台知道了崔健和摇滚音乐,兴趣马上就转移到摇滚音乐上了,和几个朋友玩起了乐队,学会了为单音旋律配上伴奏和弦。考上大学,乐团成员各散东西,入学几个月,用一曲《秋日私语》迷倒了当时的女朋友后,就没有再认真练习了,我的演奏历程从此告终(到大学毕业,拿到工资后,还花了600多元买了把日本进口的吉它,但只弹了不到十次)。也是从这时开始,就开始觉得流行曲不耐听,但那时限于经济能力(那时一个月大学饭堂的伙食费很“奢侈”也不过几十元),而D版CD一张就已经要20多,正版更是“天价消费”,古典音乐是个消费不起的享受,直到大学毕业,手头有了点收入,才真正开始了古典入门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