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帕格尼尼小协,谁能超越拉宾"的我见 [复制链接]

查看: 9203|回复: 40
1#

对于演绎的取向,这里确实有很浓厚个人取向问题,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
但如说录音效果,新比旧好就不见得,我反而觉得立体声早期(57~67年间)的录音是最优秀的。录音技术确实在不断前进中,由“胆咪”到“石咪”,由“三咪”到“多咪”,到可控制多声道的调音台,电子混声器,但大唱片公司的录音技术发展方向是快速,简便,易行,针对大部分并非“发烧友”的音乐爱好者。早期立体声录音的思路是“简单是最好的”,虽然对录音师的技巧依赖程度很高,而且演出有不满之处必需重录,耗时较长,但比较而言,所录下的是“演出的声音”较符合“发烧”的原则。到后期的制作方式,通过控制台,可对每一声道进行微调后整合,录音工作难度是缩减了,所以有“指挥家背后还有操纵杆”之说,时间也更快,但过程多了人为因素,这对音乐欣赏影响不大,但对于“发烧”来说则未见得是好事。但我绝不是说新技术绝对不好,比如说TAS榜最为推荐的两间唱片公司喇叭花,RR的录音技术比之前的新,他们针对的是“发烧”,用更简化的方式——直刻,跳过了母带。TAS榜推荐的古典,JAZZ唱片有这么多60年代的旧录音原因正在此。
至于《企鹅》的权威性当然是不可否认,而且会推荐多个版本,基本把演录具优的版本作出评价,但不能说没有遗漏,并以此作为唯一依据,比如说大卫的贝多芬小协,这么出名的版本就没有推荐。
分享 转发
TOP
2#

这张CD的高频有点刺,和LP相比高音部分有点“拉钢丝”,但如果说在五版中包尾就有不同看法。乐团动态,音色,小提琴泛音细节我觉得是五版中最优。
关于演绎方面,各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版本,在我听来,帕尔曼以灵巧见长,在难度较高的乐段能一气呵成,而且琴声能保持优美,不足之处为欠缺激情和力度;阿卡多与拉宾,帕尔曼相比,在华彩部分的连贯性有所欠缺,感觉上技巧有所不及;拉宾这张“炫技”色彩比较浓,在有的地方确实如PAN老所说之刚劲有力(如第一乐章的华彩),热力四射,但到了抒情乐段,他又能“柔”得下来,总的说就是演绎的起伏比较大,对比更强,刚柔兼备。
联想到帕格尼尼创作这部作品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向听众展现自己“名人技”,我觉得似乎以拉宾这样的演绎更对味。
最后编辑dr kuan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