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ray_ji 于 2011-10-14 10:39:00 发表 内倾可以有效调节中频和高频下段的直达声和反射声比例,但对高频上段基本没用。具体分水岭要看高音喇叭的指向性指标。
kuang版最近好有闲啊!哈哈 |
基本同意上面说法,但对于高频上段的作用就有些微妙,一来看喇叭指向性指标,二来还有聆听距离和反射面的位置,物料等因素。
另外,喇叭摆位无非就是频响,相位,反射声三方面的平衡,个人倾向是以频响和混响听感舒适为先,相位音场其次。除非在听音房还在图纸阶段就开始精密设计尺寸形状,然后在土建装修时用合适的物料,否则声学环境的精确性在民用环境中很难强求,如果要配合客厅等生活空间要求更是可遇不可求。如果在声学条件不是十分理想,甚至恶劣的民用环境中执着于音场再现,通常得不偿失。
比如说在有较严重50赫兹左右低频驻波的空间内使用倒相式低音设计的音箱,而音箱正好是通过倒相加强驻波这一段低频的设计,这样情况,要解决低频驻波问题麻烦得吐血,当然,如果不太严重的话,可以选择适合的线材或者其它调声附件来减轻,也可以用堵塞倒相孔等手段改变音箱频响,但毕竟不如一开始就选取更合适这个空间的音箱,因为所有这些调整,如果调整的幅度越大,说明对音箱原有的频响扭曲越大,往往会得不偿失。
近年随着技术的进步,通过数码技术提升器材对不良声学环境的适应力已经成为现实,这是题外话。